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7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83篇
基础理论   32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以河南省汝州市杨楼镇蔬菜大棚土壤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种植年限蔬菜大棚土壤理化性质、重金属总量和赋存形态的差异规律,并利用单项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不同种植年限大棚土壤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估.结果 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蔬菜大棚土壤pH均有所提高,有机质、速效磷和碱解氮等肥力组分有一定程度的累...  相似文献   
62.
当前,构建以渔民生态种养为主的生计转型长效机制,确保渔民“稳得住,能致富”是政府部门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重点。本文基于“生计恢复力”理论构建了“缓冲—自组织—学习”三维分析框架,借助必要条件分析(NCA)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两种分析方法,从组态视角对长江退捕渔民生态种养采纳意愿的关键驱动条件、作用路径和潜在替代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NCA与QCA分析结果显示,单一条件无法形成渔民生态种养采纳意愿程度高的必要条件,但fsQCA组态分析显示,自组织能力尤其是对奖补惠及和政策新闻的关注能单独引致解释结果的产生。(2)渔民生态种养采纳意愿存在三种驱动路径,分别是自组织主导型、自组织—学习驱动型和缓冲—学习驱动型。同时,渔民生态种养采纳意愿存在三种抑制类型,分别是学习抑制型、自组织—学习抑制型及缓冲—自组织抑制型。(3)在特定条件下,自组织能力可以与其他两种能力的条件组合等效替代,以“殊途同归”的方式提升渔民生态种养采纳意愿。  相似文献   
63.
为减少环湖公路路面径流对洱海水质的影响,该研究选用土壤、锯末、沙子、砾石分层装填的生态型的路面径流收集、净化和输送系统-生态种植槽(其中混合填料层锯末与沙子的配比设置3种比例1∶3、1∶4、1∶5),研究该装置对模拟雨水的净化效果,并寻求最佳填充方式.结果表明,3组种植槽适合植物移栽、自然挂膜、低污染负荷启动方式;能稳定有效地去除COD、SS.运行期COD的平均出水水质优于地表水Ⅴ类水质,SS的平均去除率均高于80%.不同混合填料比种植槽对污水中COD的净化效果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1∶5(锯末∶沙子)>1∶4(锯末∶沙子)>1∶3(锯末∶沙子),方差分析显示,3组种植槽系统间COD、SS去除率无差异(P>0.05),考虑到锯末∶沙子为1∶5时的渗透效果差,故推荐锯末∶沙子为1∶4的种植槽供后续示范工程选用.  相似文献   
64.
种养结合是生态农业的一种好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文贤 《福建环境》2003,20(2):36-37
以养牛场粪便处理为例,分析其原理,介绍了生态农业的一种模式。  相似文献   
65.
呈贡县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调查,昆明市呈贡县2 3万亩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的环境质量,符合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对产地环境的要求,为生产无公害蔬菜提供了科学依据,提出了持续无公害蔬菜生产环境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6.
邢开成  龚宇  王璞 《生态环境》2007,16(2):592-597
从能值的角度出发,以华北平原代表区域——河北省沧州地区2003年统计数据和调查数据为基础,对该地区种植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投入和产出进行首次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不可更新的工业辅助能占总能值投入的78.5%,可更新的能值投入仅占21.4%(可更新环境资源8.79%、可更新有机12.68%),说明农业生产过渡依赖于外源不可更新辅助能的投入;此外,高系统太阳能值转换率、低净能值产出率和高环境负荷率的特点,表明该地区种植业的科技发展水平比较高,对环境的压力相当大。综合结果说明种植业系统对环境资源的过度利用必然会引起生态环境的破坏。基于此,提出华北平原集约农区种植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对策:以优化施肥为基础,合理减少化肥投入为代表,适当降低工业辅助能投入;调整农业增产投入战略,努力解决该地区以水资源短缺为主的作物增产限制因子;改变农业生产中有机能值与无机能值的投入比例,降低系统环境负荷率。  相似文献   
67.
农作物种植结构与农民收入及其对环境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增收问题是三农问题的重要环节。本文以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零溪镇大庄村第五、八、十六组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自1980年实行土地包产到户以来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及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认为在本地以柑橘为主的单一类型农作物规模化经营最有利于降低农民劳动强度、提高农民收入,对环境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并对其带来的环境影响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68.
绿化树种对大气污染物吸收净化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53,自引:1,他引:53  
通过熏气试验,研究测定了部分绿化树种对主要大气污染物-SO2,Cl2和HF的吸收净化能力,结果表明:绿化树种对大气污染物具有一定的吸收净化能力,并依污染气体和树种的不同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9.
种植密度和降水对冬小麦田N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为研究种植密度对农田N2O排放的影响和探讨N2O排放季节性波动的原因,于1999~2000年小麦生长季在南京市郊江宁县进行了不同播种量(0.90、180和270kg/hm^2)和大田试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气象条件和田间管理下,播种~越冬阶段的N2O排放不受播种量的影响,近青~成熟阶段的N2O排放通量与播种量成正比,裸地条件下的N2O排放与播量为90kg/hm^2下的排放无明显差异,造成该生长季内N2O排放季节性波动的主要原因是降水,返表~成熟阶段的N2O排放通量随观测日前6d的加权平均降水解呈指数增加。  相似文献   
70.
公路边坡灌木生态绿化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对云南、河北、安徽、宁夏等地公路边坡的绿化设计、施工及管护经验的研究,总结了公路边坡灌木生态绿化的方法和优点,并对推广本技术的适用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