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1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39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有机物对膜通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聂莉  董秉直 《中国环境科学》2009,29(10):1086-1092
采用截留分子量分别为10、30kDa的聚醚砜膜和100kDa的聚偏氟乙烯膜对原水进行分级处理,并采用截留分子量分别为150kDa的聚偏氟乙烯膜和0.1μm的醋酸纤维素膜对出水进行膜过滤试验,研究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有机物对膜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相对分子质量>30kDa的大分子有机物仅为总有机物的15%,但它分别引起微滤膜的通量下降86%和超滤膜通量下降54%.混凝处理可以去除相对分子质量>100kDa的有机物,这部分有机物导致通量下降40%以上.因此,尽管混凝处理仅去除10%的有机物,但改善通量的效果显著.粉末活性炭可以去除相对分子量<30kDa的小分子有机物,这部分有机物对通量下降的贡献程度甚低.因此,尽管粉末活性炭去除76%的有机物,但改善通量的效果甚微.预处理改善通量的效果并不取决于去除有机物的多少,而是取决于所去除的有机物对通量的影响大小.  相似文献   
12.
AS-SMBR与BPAC-SMBR运行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在完全相同的进水和操作条件下,考察了添加粉末活性炭(PAC)的生物活性炭浸没膜生物反应器(BPAC-SMBR)与常规的活性污泥浸没膜生物反应器(AS-SMBR)的运行特性.研究比较了2类反应器在长期运行条件下的膜通透性和活性污泥混合液特性,并就ρ(PAC)对膜过滤阻力的影响及2个体系的抗冲击负荷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BPAC-SMBR的过滤性能要优于AS-SMBR,其主要原因来自于反应器内活性污泥混合液特性的差异;随着ρ(PAC)的提高,膜过滤阻力的降低幅度依次减小;与AS-SMBR相比,BPAC-SMBR具有更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   相似文献   
13.
阿司匹林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末状废弃活性炭,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提出了不外加活化气体的微波加热一步再生法再生废弃活性炭,使之循环利用。通过试验考察了再生温度、再生时间和物料厚度等因素对再生活性炭吸附性能和得率的影响。在再生温度700℃、再生时间10 min和物料厚度20 mm的优化条件下,亚甲基蓝吸附量为180 mg/g,再生活性炭的得率为40.875%,与常规方法再生药用活性炭相比,降低了再生温度,再生时间缩短了50%左右。此时再生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为1 296 m~2/g,平均孔径为3.016nm,适合于吸附亚甲基蓝,总孔体积为0.977 4 m L/g,其中微孔占47.81%,表明微孔和中孔都较为发达。扫描电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图分析表明,活性炭孔隙和表面性质得到了有效的再生恢复。微波一步再生法避免了通入活化气体而导致大量粉末活性炭被带走的问题,并且该方法具有速度快、效率高等优势。  相似文献   
14.
以苯酚和多种氯酚(CPs)为代表的酚类是一类重要的有机污染物。针对饮用水突发性酚类污染物控制,考察了粉末活性炭(PAC)吸附工艺对苯酚及CPs的去除效果,并讨论了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对CPs和苯酚的吸附反应可在10~60 min、300 min内完成,吸附速率从快到慢依次为TCP、MCP、DCP、PCP和苯酚。由于酚羟基(Ar—OH)电离作用受到影响,在3~11范围内去除率随pH值升高而降低。少量腐殖酸对吸附影响不大,但TOC质量浓度超过10 mg/L时腐殖酸可产生明显竞争吸附作用。热力学拟合表明,吸附反应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吸附等温式,苯酚/CPs在PAC上的吸附过程以物理吸附为主,且为放热反应,较低温度有利于吸附反应的进行。相比于准一级反应和孔内扩散反应,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可较好地描述吸附过程。将PAC用于中山市某饮用水源的模拟突发性污染应急处理,投加10 mg/L的PAC即可有效去除原水中超过饮用水标准3~5倍的CPs类污染物,同时水处理成本仅有少量增加。  相似文献   
15.
采用Fenton氧化法对吸附处理染料废水后的饱和粉末活性炭(饱和炭)进行再生,考察了饱和炭的再生效果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饱和炭的最佳再生条件为H2O2投加量6.5 mmol/g、再生p H 3.0、H2O2与Fe2+的摩尔比10、再生时间1 h;最佳条件下的再生率(再生粉末活性炭(再生炭)与新粉末活性炭对废水COD去除率的百分比)约为60%;使用最佳再生条件下得到的再生炭对废水进行吸附处理,废水的COD去除率和脱色率分别约为27%和67%。  相似文献   
16.
17.
将粉末活性炭(PAC)技术与动态膜生物反应器(DMBR)相结合,应用于处理生活污水,在HRT为8.5h,MLSS为4500mg/L,平均温度为32℃条件下,PAC-DMBR较单一的DMBR对COD和NH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1.3%和3.3%,且PAC-DMBR系统的出水浊度低达0.99NTU。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造纸制浆黑液资源化处理回收木糖粉技术应用的实例分析 ,系统介绍了其技术工艺、设备特点 ,详细分析了它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技术对中小型制浆造纸企业治理黑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沸石联合生物吸附再生工艺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沸石联合生物吸附再生工艺用于城市污水脱氮的可行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城市污水,在3h的水力停留时间下,当沸石投加量为120mg/L时,平均出水氨氮为3.18mg/L,总氮为16.3mg/L,COD为29.2mg/L。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沸石粉能够得到有效的生物再生,试验中再生率达到了80%。  相似文献   
20.
Bromate ion (BrO 3) removal from drinking water by powdered activated carbons (PAC S) in bath mode was evaluated under various operational conditions.Six kinds of PACs,including wood-based carbon,fruit-based carbon,coal-based carbon,and these three carbons thermally deoxidized in a nitrogen atmosphere,were selected to investigate their capacity on BrO 3 removal.With the highest zeta potential value and being richly mesoporous,coal-based carbon had a high and an excellent BrO 3 adsorption efficiency.The removal content of BrO 3 by per gram of coal-based carbon was 0.45 mg within 5 hr in 100 μg/L bromate solution.The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of PACs and bromide formation revealed that both physical and chemical PACs properties simultaneously affected the adsorptionreduction process.Under acidic conditions,PAC S possessed high zeta value and adequate basic groups and exhibited neutral or positive charges,promoting BrO 3 adsorption-reduction on the carbon surface.Interestingly,the PAC S thermally deoxidized in N 2 atmosphere optimized their properties,e.g.increasing their zeta values and decreasing the oxygen content which accelerated the BrO 3 removal rate.The 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y of fruit-based carbon was the highest among all tested carbons (99.6 mg/g),possibly due to its highest pore volume.Remarkably,the thermal regeneration of PACs in N 2 atmosphere could completely recover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PACs.The kinetic data obtained from carbons was analyzed using pseudo second-order and intraparticle diffusion models,with results showing that the intraparticle diffusion was the more applicable model to describe adsorption of BrO 3 onto PA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