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1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39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生物陶粒柱—PAC—膜过滤装置系统处理饮用水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陶粒柱和粉末活性炭作为淹没式中空纤维膜过滤装置的预处理工艺不仅解决了膜过滤装置氨氮去除不利的弱点,避免了亚硝酸盐氮的积累,而且在浊度、细菌、有机物等方面极大地降低了膜过滤装置的负荷。生物陶粒柱-PAC-膜过滤装置系统高锰酸盐指数平均去除率为76.97%,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顾95.50%和99.15%。  相似文献   
62.
活性污泥投加粉末活性炭的基础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活性污泥(AS)中投加粉末活性炭(PAC)的试验结果表明,PAC不吸附氨氮,对COD的吸附容量也仅为0.0148—O.2305g COD/g PAC.而[AS+PAC]系统的反应速率常数K分别是[PAC]和[AS]系统的2.33倍和1.40倍,COD绝对去除量大于[PAC]和[AS]二者系统之和,并能明显地提高生物处理系统的有机物去除率。同时,1mg PAC还能吸附0.5—0.75mg DO;当活性污泥的PAC量占1/3,SVI可从389ml/g降至200ml/g以下;含1.5g/L PAC的污泥在投加碱式氯化铝后,污泥比阻仅为原比阻的25%,相应过滤产率提高1倍。  相似文献   
63.
采用粉末活性炭静态吸附焦化废水生物处理尾水中的TOC成分,考察pH值、活性炭用量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从分子结构、动力学和热力学数据等方面来判断其吸附类型和吸附速率的控制步骤,并从理论上解析活性炭对尾水中残余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过程.对选定的活性炭,pH值升高对吸附有负效应;在TOC浓度为40.0-60.0 mg·L-1的水样中投加1.000 mg·L-1活性炭,吸附容量可达(37.2±7.8)mg·g-1;长链烃、苯系物、卤代物等非极性有机物和酚类等酸性有机物在pH<8.0时吸附效果较好,胺类等碱性有机物在碱性条件下易于被吸附;TOC的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液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分别是吸附初期和吸附后期的主要速率控制步骤,吸附活化能Ea=38.75kJ·mol-1;吸附等温线符合linear方程,说明吸附过程主要是有机污染物在活性炭与水溶液中的分配过程;热力学参数△G0、△H0为负值,表明该吸附是一个自发的放热过程,焦化废水生物处理尾水中残留的长链烃、卤代物、多环芳烃等难降解有机物可以通过吸附法分离去除,酚羟基、羧基等极性基团含量少的活性炭或其它非极性有机吸附剂适合于处理该类废水.  相似文献   
64.
Removal of 2-methylisoborneol (MIB) in drinking water by ozone, powdered activated carbon (PAC), potassium permanganate and potassium ferrate was investigated. The adsorption kinetics of MIB by both wood-based and coat-based PACs show that main removal of MIB occurs within contact time of 1 h. Compared with the wood-based PAC, the coat-based PAC evidently improved 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MIB. The removal percentage of trace MIB at any given time for a particular carbon dosage was irrelative to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MIB.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pH on the ozonation of MIB. The results show that pH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ozonation of MIB. It is conclusive that potassium permanganate and potassium ferrate are ineffective in removing the MIB in drinking water.  相似文献   
65.
新兴污染物水环境保护标准及其实用型去除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在国内外的城市污水、地表水、饮用水中,频繁检出一些新兴污染物,严重威胁着生态安全和饮用水水质安全.传统的有机污染物综合指标,如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等不能反映该类污染物的污染状况,也不能完全代表水质状况,因此建立控制新兴污染物的水环境保护标准十分必要.另外,从众多研究的去除技术中识别出高效、经济、可行的实用型去除技术对实际污水处理厂去除新兴污染物的意义重大.本文主要分析与介绍国内外有关新兴污染物的水环境保护标准现状,并基于发达国家的实际案例,总结了针对新兴污染物的一些实用型去除技术,以期对相关水环境保护标准的制定起到推动作用,并为后续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6.
以东海原甲藻分泌的藻类有机物(AOM)为研究对象,研究粉末活性炭预沉积和预吸附两种膜前预处理手段对海水中AOM的去除作用,对比分析AOM直接超滤、预沉积和预吸附后再超滤时膜通量、膜阻力分布、膜表面亲疏水性和粗糙度的变化,探讨粉末活性炭孔隙结构、沉积量对AOM去除效果及超滤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预沉积和预吸附能够提高超滤膜对含AOM海水中DOC和UV254的去除率,预沉积对AOM的去除作用优于预吸附,介孔活性炭较微孔活性炭的预沉积效果更好,当介孔活性炭PAC2的沉积量为0.4g/L时,DOC和UV254的去除率较直接超滤分别提高了25.1%和33.6%.紫外吸收比指数(URI)分析表明,活性炭预沉积和预吸附对有机物的去除作用具有选择性,AOM中芳香族物质较脂肪族羧基类物质更易被除去.粉末活性炭预沉积下AOM超滤时的滤饼层污染阻力(Rc)和膜孔堵塞阻力(Rp)较直接超滤分别降低了39.6%和81.2%,活性炭在超滤膜表面形成的滤饼层结构将AOM与超滤膜进行了隔离,能够减缓膜污染速率,对于控制膜的不可逆污染亦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7.
研究了内电解法动态处理3种染料废水的工艺条件,如反应时间、pH值、铁屑投加量、铁屑粉煤灰比例等.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动态内电解法处理混合染料废水,色度去除达95%,CODCr去除率也达70%.并讨论了铁屑-粉煤灰内电解法处理染料废水的机理.  相似文献   
68.
对粉煤灰的成分、粉煤灰的活化条件和酸碱联合溶出率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确定了最佳活化条件和最佳溶出条件。粉煤灰的最佳活化条件是:灼烧温度为700℃,灼烧时间至少应≥1h,当灼烧时间超过2h时,灼烧时间的增加不会对粉煤灰化学成分的溶出率产生明显影响,而铁的溶出率几乎不受灼烧活化方法、酸溶温度和酸浓度的影响;酸碱联合溶出的最佳条件是:在粉煤灰的最佳活化条件下,先用酸溶,再用碱溶,酸溶时的硫酸浓度要〉0.5mol·L^-1,最佳用量为8—10mL·g^-1。  相似文献   
69.
采用混凝沉淀工艺深度处理某煤矿生活污水二级生化出水,考察了高锰酸钾氧化、粉状活性炭吸附对混凝沉淀的强化作用。结果表明:单独投加高锰酸钾或粉状活性炭均能起到强化去除污染物的作用,最佳加药量分别为4 mg/L和15 mg/L时,两者对CODcr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1.4%和8.0%,对SS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0.6%和13.5%。高锰酸钾氧化与粉状活性炭吸附两者联用具有协同作用,处理效果优于单独投加高锰酸钾或粉状活性炭,其对CODcr的去除率提高了19.0%、对SS的去除率提高了22.4%。  相似文献   
70.
宣雍祺  周丽  邓慧萍  蔡宙  李大鹏  刘刚 《环境科学》2016,37(10):3864-3869
采用生物粉末活性炭-超滤(BPAC-UF)组合工艺对模拟微污染水源水中的嗅味物质进行了去除试验,并对组合工艺中微生物量的分布和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相比混凝沉淀常规工艺,BPAC-UF组合工艺对微污染水源水中的嗅味物质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对二甲基三硫醚、2-甲基异莰醇和β-紫罗兰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77.51%、65.86%和98.43%,并且对原水冲击负荷有更好的适应性;炭池是组合工艺中去除嗅味物质的主要单元,其微生物量远高于其它区域;炭池生物量变化平稳,组合工艺对原水中嗅味物质的去除具有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