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5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26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41.
The catalyst of CuOx/Al2O3 was prepared by the dipping-sedimentation method using γ-Al2O3 as a carrier. CuO and Cu2O were loaded on the surface of γ-Al2O3,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In the presence of CuOx/Al2O3, the microwave-induced chlorine dioxide (ClO2) catalytic oxidation process was conducted for the treatment of synthetic wastewater containing 100 mg/L phenol.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removal percentage and initial ClO2 concentration, catalyst dosage, microwave power, contact time, initial phenol concentration and pH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icrowave-induced ClO2-CuOx/Al2O3 process could effectively degrade contaminants in a short reaction time with a low oxidant dosage, extensive pH range. Under a given condition (ClO2 concentration 80 mg/L, microwave power 50 W, contact time 5 min, catalyst dosage 50 g/L, pH 9), phenol removal percentage approached 92.24%, corresponding to 79.13% of CODCr removal. The removal of phenol by microwave-induced ClO2-CuOx/Al2O3 catalytic oxidation process was a complicated non-homogeneous solid/water reaction, which fitted pseudo-first-order by kinetics.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ClO2 oxidation, ClO2 catalytic oxidation and microwave-induced ClO2 oxidation, microwave-induced ClO2 catalytic oxidation system could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degradation efficiency. It provides an effective technology for the removal of phenol wastewater.  相似文献   
42.
有机污染土壤原位化学氧化药剂投加方式的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原位化学氧化技术是修复有机污染土壤最经济有效的技术之一。药剂的投加与分散技术是原位化学氧化修复技术的核心。药剂投加与分散方式的选择与污染场地的土壤渗透性、特征水平、污染深度、氧化剂性质、修复费用等相关。阐述了直压式注射法、注射井法、土壤置换法和高压-旋喷注射法等药剂投加与分散技术的适用性、控制参数及优缺点等,引用工程实例对药剂投加与分散技术在原位化学氧化修复过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43.
在前置库中构建固定化微生物-水生生物强化系统处理太湖入湖河道污水,以减少入湖污染负荷.在驯化期加入复合微生物菌剂30 mg/kg,驯化期后每月投加1次(20 mg/kg),强化微生物的活性.监测期间(5-11月)库水进水ρ(TN)为0.54~1.59 mg/L,ρ(TP)为0.079~0.172 mg/L,ρ(CODMn)为5.41~13.40mg/L,前置库水力停留时间约为9 d,TN,TP和CODM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5.0%,42.2%和50.8%.固定化微生物区域微生物数量高于水生植物根际区1~2个数量级,反硝化菌数量达到109,水生植物根区微生物数量也高于示范区自然水体2~3个数量级以上.试验结果表明,固定化微生物-水生生物强化系统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治理水体富营养化效果明显,但其在前置库中的长效运行,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44.
高浓度臭氧水溶液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涡流叶轮泵、射流器和喷嘴等物理方法可将高浓度臭氧气体(>100g/m3)有效地溶解于水,使臭氧溶解率达到98.6%,臭氧水溶液的臭氧浓度达到8.06g/m3,生成无残留物的绿色强氧化药剂、强消毒杀菌剂.  相似文献   
45.
北京市大气光化学氧化剂污染研究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根据在北京市开展的光化学氧化剂系列研究,讨论北京市主要光化学氧化剂O3,H2O2和有机过氧化物的污染浓度水平及其污染特征,探讨光化学氧化剂的形成机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北京市存在严重的光化学氧化剂污染,中关村大气臭氧(03)最大浓度不仅逐年递增,而O3最大值的出现时间也提前,说明大气光化学活性逐年增强。光化学烟雾的重要产物过氧化氢(H2O2)和甲基过氧化氢(MHP)的浓度水平较高,最大浓度分别为3.69和3.26ug/m3。日益严重的大气NOx污染为光化学氧化剂的生成提供了充足的前体物,北京市的大气污染己逐渐转为机动车尾气污染型,控制北京市光化学氧化剂污染的有效途径是降低NOx排放。   相似文献   
46.
为了探究化学氧化对污染土壤修复过程土著微生物生理生态功能的影响,以焦化场地多环芳烃(PAHs)污染土壤为实验对象,研究了高锰酸钾、过硫酸钠和臭氧这3种氧化剂在不同液固比条件下对PAHs的修复效果和土著微生物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该焦化场地土壤ΣPAHs含量为679.1 mg·kg-1,高锰酸钾和过硫酸钠投加量为1%时,液固比为6:1条件下ΣPAHs(16种PAHs)的去除率最高,分别为96.9%和95.7%,而臭氧剂量为72 mg·min-1、液固比为8:1时ΣPAHs的去除率(82.3%)最高;不同液固比条件下低环PAHs (3~4环)的去除率高于高环PAHs (5~6环),去除率最高的是菲和二氢苊;而对于高环的苯并[a]芘,仅高锰酸钾对其去除效果较优,去除率达到97.4%;微生物数量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数量经高锰酸钾处理后骤降,由108 copies·g-1降至105 copies·g-1,而过硫酸钠和臭氧处理变化不明显,数量级未发生显著变化;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污染原土中Proteobacteria占绝对优势,相对丰度为99.5%,高锰酸钾和过硫酸钠处理后微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多种能够降解PAHs的微生物(如RalstoniaAcinetobacter等)相对丰度大幅提高;微生物代谢功能路径分析表明,化学氧化处理增加了PAHs降解菌的相对丰度,提高了有机物代谢能力.总体而言,液固比为6:1时高锰酸钾处理会显著改变土著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群落结构和PAHs降解微生物相对丰度.  相似文献   
47.
氧化剂增强TiO2纤维光催化降解DMF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TiO2纤维光催化降解DMF水溶液的结果表明:氧化剂增强了TiO2纤维对DMF的降解能力,在其它反应条件相同情况下,O3/TiO2(F)对DMF降解率是air/TiO2(F)和H2O2/TiO2(F)的1.5倍左右,且降解速率提高2倍左右,COD分析表明DMF几乎完全矿化.同时实验过程中确定了DMF光催化降解中间产物仲胺的存在.以二甲胺为仲胺代表物进行光催化降解研究表明,中间产物仲胺的迅速降解是O3增强TiO2纤维降解效应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