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65篇 |
免费 | 307篇 |
国内免费 | 3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0篇 |
废物处理 | 75篇 |
环保管理 | 270篇 |
综合类 | 724篇 |
基础理论 | 107篇 |
污染及防治 | 105篇 |
评价与监测 | 50篇 |
社会与环境 | 79篇 |
灾害及防治 | 6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篇 |
2024年 | 19篇 |
2023年 | 20篇 |
2022年 | 34篇 |
2021年 | 41篇 |
2020年 | 45篇 |
2019年 | 53篇 |
2018年 | 44篇 |
2017年 | 61篇 |
2016年 | 77篇 |
2015年 | 75篇 |
2014年 | 65篇 |
2013年 | 84篇 |
2012年 | 90篇 |
2011年 | 75篇 |
2010年 | 61篇 |
2009年 | 56篇 |
2008年 | 54篇 |
2007年 | 62篇 |
2006年 | 49篇 |
2005年 | 41篇 |
2004年 | 28篇 |
2003年 | 47篇 |
2002年 | 36篇 |
2001年 | 24篇 |
2000年 | 41篇 |
1999年 | 23篇 |
1998年 | 31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6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6篇 |
1978年 | 4篇 |
1977年 | 5篇 |
1974年 | 3篇 |
1973年 | 2篇 |
1972年 | 2篇 |
197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172.
173.
Influence of hydrogeochemical processes on zero-valent iron reactive barrier performance: a field investig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eochemical and mineralogical changes were evaluated at a field Fe0-PRB at the Oak Ridge Y-12 site concerning operation performance during the treatment of U in high NO3- groundwater. In the 5-year study period, the Fe0 remained reactive as shown in pore-water monitoring data, where increases in pH and the removal of certain ionic species persisted. However, coring revealed varying degrees of cementation. After 3.8-year treatment, porosity reduction of up to 41.7% was obtained from mineralogical analysis on core samples collected at the upgradient gravel-Fe0 interface. Elsewhere, Fe0 filings were loose with some cementation. Fe0 corrosion and pore volume reduction at this site are more severe due to the presence of NO3- at a high level. Tracer tests indicate that hydraulic performance deteriorated: the flow distribution was heterogeneous an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interfacial cementation a large portion of water was diverted around the Fe0 and transported outside the PRB. Based on the equilibrium reductions of NO3- and SO4(2-) by Fe0 and mineral precipitation, geochemical modeling predicted a maximum of 49% porosity loss for 5 years of operation. Additionally, modeling showed a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mineral precipitate volumes, with the maximum advancing from the interface toward downgradient with time.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coupled with hydraulic monitoring and geochemical modeling, can provide a low-cost method for assessing PRB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74.
降水变化、氮添加对鼎湖山主要森林土壤有机碳矿化和土壤微生物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变化对土壤有机碳(SOC)存贮与分解的影响在全球碳(C)循环中具有重要地位.分别通过室内土壤培养法和氯仿熏蒸法,研究了降水变化和氮(N)添加处理对鼎湖山3种不同演替阶段的季风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马尾松针叶林SOC矿化和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的影响.结果表明:1)降水量增加能够提高森林演替晚期SOC累积矿化量和矿化速率,而对森林演替早期SOC累积矿化量和矿化速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2)干旱条件(降水量减少)降低森林SMBC含量,且在鼎湖山季风林表层土壤(0~10 cm)中SMBC的减少达到显著水平(P<0.05).3)N添加处理对鼎湖山3种森林类型SOC累积矿化量、矿化速率以及SMBC都没有显著影响(P>0.05).未来关于SOC矿化对全球变化响应的研究,要综合考虑土壤有机质质量、C/N比例、外源性氮输入等因素的作用.图4表2参37 相似文献
175.
介绍了一种直筒式离心脉冲静电除尘器,研究了其除尘效率与入口风速、直流基础电压、入口粉尘浓度等操作因素的关系;测定了在不同入口风速、不同供电情况下除尘器的分级效率.结果表明,离心脉冲静电除尘器具有结构简单、阻力损失低、除尘效率高等优点;脉冲供电能显著提高除尘器的分级效率.对粒径小于2μm的粉尘的捕集,入口风速为697m/s至1279m/s时,脉冲供电与直流供电相比,其分级效率提高10%—23%;与旋风相比,其分级效率提高37%—66% 相似文献
176.
黄壤坡耕地不仅具有“黏、酸、瘦”的特点,而且水土、养分流失普遍严重,引起一系列农业面源污染环境问题。以黔中黄壤坡耕地氮磷流失长期定位监测基地为平台,于2008─2012年连续5年进行观测,研究了降水及氮磷湿沉降浓度、总量及季节性变化等特征,探明了降雨带入的氮磷养分对黄壤坡耕地养分流失的贡献,为农业生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2008─2012年间,年降雨次数变幅为46~109次,年均64次;年降雨量变幅为558.4~901.5 mm,年均695.7 mm;频次降雨量变幅为6.5~15.5 mm,平均10.9 mm。5年湿沉降TN、NO3--N、NH4+-N、TP浓度变幅,分别为1.57~3.31、0.17~0.79、0.10~0.94和0.06~0.48 mol·L-1,平均值分别为1.91、0.42、0.28、0.14 mol·L-1,均与降水量呈负相关,但未达到显著水平;5年湿沉降TN、NO3--N、NH4+-N、TP输入量变幅,分别为11.19~18.47、0.96~5.47、1.22~6.65和0.42~1.34 kg·hm-2·a-1,平均值分别为14.32、3.37、2.77、1.09 kg·hm-2·a-1,TN、TP输入量与降雨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74、0.707,P值分别为0.0003、0.0015)。输入量季节性变化5─8月最为集中,5─7月TN输入量为6.95 kg·hm-2,占全年TN输入量的比例高达51.1%;6─8月TP输入量为0.49 kg·hm-2,占全年TP输入量的比例高达47.4%,即冬、春季较低,夏、秋季较高。湿沉降TN、TP输入量相当于当地施肥投入的氮、磷素总量的7.54%、1.14%,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制定施肥方案时,可考虑坡耕地湿沉降养分的输入,尤其是氮养分的输入。 相似文献
177.
根据浙江省丽水市 1 986— 2 0 0 2年酸雨监测数据 ,对该市酸雨污染的现状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丽水市酸雨污染严重 ,并呈逐年加重的趋势。冬、春季酸雨率高 ,降水 pH值低 ;降水的主要离子SO42 -与NO-3比值逐年下降 ,说明大气污染有从煤烟型转为煤烟型与机动车尾气混合型的趋势 ;煤耗量、地型地貌特点、低空逆温层频率、地面弱风频率对酸雨率和降水 pH值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8.
179.
厄尔尼诺事件对河南省降水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采用小波变换方法分析了近50年来赤道东太平洋月海温距平序列和河南省月降水量距平序列的多层次时间尺度结构,对厄尔尼诺事件和河南降水的周期变化规律进行了对比分析,并讨论了厄尔尼诺对河南降水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厄尔尼诺事件对河南降水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表现为厄尔尼诺年大多对应河南雨涝年,而反厄尔诺年大多对应干旱年;NINO海区SST的冷暖结构和河南降水的旱涝变化之间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而且两者都存在准2年和4-8年的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180.
利用2009—2019年川藏铁路沿线四川段地质灾害数据、国家气象中心逐小时降水量资料,统计了地质灾害与降水的关系,发现研究区89%的滑坡灾害和96.6%的泥石流均发生在汛期,且地质灾害高发路段位于青衣江暴雨区,与四川地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相吻合。分析雨型、降雨强度、前期降雨等因子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发现快速激发,中速激发和慢速激发的地质灾害分别约占33.3%、25.9%、40.8%,表明降雨历时并不是影响地质灾害发生的最直接因子,前期降雨的作用不可忽视;结合环境因子对地质灾害进行了分区,基于降雨历时-雨强(I-D)预报模型建立了川藏铁路沿线四川段引发地质灾害的降水阈值分布。利用该降水阈值的分布特征,检验了2019年引发地质灾害的降水量,发现阈值雨量的判别方法较为科学,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