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84篇
安全科学   41篇
环保管理   17篇
综合类   150篇
基础理论   53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为探究农药和重金属对拟柱孢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iborskii)的联合毒性效应, 本试验研究了草甘膦和铅单一及联合暴露对其生长、叶绿素含量、光合系统和抗氧化酶的影响. 结果表明:和对照相比,拟柱孢藻的生长率在低浓度草甘膦(0.7 mg·L-1)和铅(0.1和10 mg·L-1)单一暴露时显著升高, 而在高浓度草甘膦(17.1 mg·L-1)暴露时明显降低. 同时, 草甘膦和铅联合暴露与单一暴露相比生长率也显著下降, 表明联合暴露后对拟柱胞藻毒性增强. 联合暴露后荧光诱导曲线初始斜率(M0)、相对可变荧光(VJ)、单位反应中心天线色素吸收的光能(ABS/RC)、反应中心的热耗散能量(DI0/RC)、用于还原QA的能量(TR0/RC)和能量耗散量子比率(φD0)和草甘膦或铅单一暴露相比均显著升高;以吸收光能为基础的性能指数(PIABS)、PSII 潜在活性(FV/F0)、最大光化学效率φP0t = 0时传递链中超过QA的其他电子受体的概率ψ0和用于热耗散的量子比率φE0则显著降低,说明联合暴露能减少有活性的光合反应中心, 减缓电子传递速率, 造成QA-大量累积. 低浓度的草甘膦和铅单一暴露后和对照组相比叶绿素a含量、PIABSφE0升高而ABS/RC和DI0/RC降低,表明拟柱孢藻整体光合活性增加. 同时, 草甘膦和铅单一或联合暴露均影响了SOD和CAT活性. 因此,草甘膦与铅联合暴露和单一暴露相比PSII反应中心损伤和电子传递速率抑制加大, 光合效率下降更加明显, 最终影响拟柱孢藻生长.  相似文献   
112.
为提高行李托运差异化安检系统安全性,基于安检设备的依赖关系,提出行李托运安检设备联合响应研究;根据旅客风险属性对其托运行李实施差异化安检,利用二维正态分布建立安检设备的响应分布函数,进行安检设备响应值的数据融合;将系统错误率作为评价指标对比设备联合响应与设备独立响应,分析设备之间的相关系数、报警阈值对系统安全性的影响,并借助ROC曲线得到最优设备报警阈值。研究结果表明:在行李托运差异化安检系统中,设备联合响应优于设备独立响应。研究结果可为民航旅客行李托运安检提供设备支持。  相似文献   
113.
为解决地铁视频监控技术对乘客不安全行为只记录不识别且较少考虑识别精确度的问题,提出1种基于Kinect传感器的高效识别方法。以Pelvis为向量起点和动作活动高频关节为终点构建识别特征向量;运用余弦定理获得标准动作与测试动作关节的最大角度差序列;以最大角度差为动作特征量建立相似度计算模型,运用动态时间规整算法(DTW)将初始结果转换为动作相似度。以相连关节法为对照组开展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前者在抽烟、挥拳、挥手呼救等行为识别的准确度分别为91.7%,86.9%,89.2%,平均比对照组高4%以上,显著提高了地铁乘客不安全行为的识别率,可为地铁智能安全管控提供理论与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14.
论文针对黄河上游水沙关系恶化、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等问题,围绕黄河全流域2012—2030年水资源规划的配置结果,以龙羊峡、刘家峡梯级水库联合调度为调控手段,考虑全流域综合供水、防洪、防凌、水资源供需平衡等要求,构建了黄河上游龙羊峡、刘家峡(龙刘)梯级水库联合调度模型,采用自迭代模拟优化算法,分别计算4种情景、4种模式下13个方案的可调水量,最终推荐以水定电模式下的计算结果为最佳模式。结果表明:随着未来需水量的增加,可调水量呈减小趋势,且调水工程的引水量未提高梯级水库的可调水量。研究成果可为黄河上游宽谷河段水沙调控、黄河上游梯级水库群科学规划和调度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5.
运用代谢组学方法分析了壬基酚(NP)和辛基酚(OP)联合暴露后大鼠血清代谢成分变化,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壬基酚和辛基酚(联合染毒低剂量组(25mg/kg NP+25mg/kg OP)及高剂量组(75mg/kg NP+75mg/kg OP).连续灌胃7d后处死.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获得大鼠血清的代谢指纹图谱,通过主成分分析观察了联合染毒的剂量-效应,通过t检验筛选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并结合代谢物数据库检索对潜在的生物标志物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对照组、高、低剂量组各组间代谢谱有明显差别,且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毒性增强,表现为剂量-效应关系.联合染毒后的血清代谢物中,含量升高的有牛黄胆酸及1-棕榈酰基磷脂酰胆碱,含量降低的有酪氨酸、5-尿苷一磷酸及硫脑苷酯,提示染毒可能对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以及核苷酸合成、糖代谢、磷脂代谢等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6.
Copper (Cu) and diazinon are two widely distributed pollutants; they coexist in agro-ecosystems and cause toxicity to wild biota. This study proposes to analyse the joint toxicity of binary mixtures of Cu and diazinon on the early development of the South American toad, Rhinella arenarum by means of a standardised test. Cu was always more toxic than diazinon. Cu was more embryotoxic while the pesticide was more toxic during the larval exposure than during the embryonic period. The different Cu/diazinon mixtures proportions assayed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oxic than expected by additive effects. Thus, an antagonistic interaction pattern was observed. This pattern was independent of the assayed proportion, the exposure times and the exposure developmental periods. In the risk assessment analysis to establish water quality criteria, the joint toxicity should be considered at different ratios, exposure time and life period for a certain species, in order to preserve wild species.  相似文献   
117.
群体感应抑制剂(quorum sensing inhibitor,QSIs)广泛应用之后与环境中现有抗菌药物共存的趋势不可避免。为了评价QSIs和现有抗菌药物共存所引起的生态环境效应,本文以费氏弧菌(Vibrio fischeri)作为模式生物,磺胺类抗生素磺胺氯哒嗪(SCP)、磺胺类增效剂甲氧苄嘧啶(TMP)和群体感应抑制剂4-溴-5-溴亚甲基-2(5氢)-呋喃酮(FC-30)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以上3个化合物对Vibrio fischeri的单一/混合慢性毒性效应。单一慢性毒性结果表明,3个化合物的毒性大小如下:FC-30SCPTMP,混合慢性毒性结果表明三元混合体系联合效应为拮抗。进一步分析可知,SCP+FC-30和TMP+FC-30两个混合体系的拮抗作用是三元混合体系为拮抗效应的根本原因。最后指出,因为SCP、TMP和FC-30的三元混合体系是拮抗作用,所以从环境生态风险角度分析,三者联合用药对环境的影响小于单一用药。  相似文献   
118.
铜和镍对大麦根伸长的联合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金属的复合污染在环境污染中普遍存在,所以复合污染的联合毒性研究对于准确评价重金属污染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以大麦根伸长为研究对象,探索了铜(Cu)和镍(Ni)对大麦根伸长的联合毒性.基于Cu-Ni混合物的剂量-效应曲线,运用扩展的浓度加和(CA)与独立作用(RA)两个模型对不同浓度组合的Cu-Ni混合物的交互作用及联合毒性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扩展的CA和RA模型均能较好地预测Cu-Ni混合物对大麦根伸长的联合毒性,低剂量的Ni能缓解Cu对大麦根伸长的毒性作用,但是低剂量的Cu对Ni的生物毒性没有显著影响.研究阐明了Cu、Ni复合作用对大麦根伸长联合毒性的效应机理.  相似文献   
119.
Currentl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resources conservation continue to be challenges faced by solid-waste managers in China. These challenges are being further compounded by rapid socioeconomic devel- opment and population growth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waste generation rates and decreased waste disposal capacities. In response to these challenges, an interval joint-probabilistic mixed-integer programming (IJMP) method is developed for supporting long-term planning of waste management activities in the city of Tianjin, which is one of the largest municipalities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China. In the IJMP, joint probabilistic constraints are introduced into an interval-parameter mixed-integer programming framework, such that uncertainties presented in terms of interval values and random variables can be reflected. Moreover, a number of violation levels for the waste-management-capacity constraints are examined, which can facilitate in-depth analyses of tradeoffs among economic objective and system-failure risk.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reasonable solutions have been generated. They are valuable for supporting the adjustment of the city's existing waste-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the long- term planning of the city's waste-management facilities.  相似文献   
120.
基于Copulas函数的多维干旱变量联合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构建多变量联合分布进行干旱分析,可揭示干旱的演变规律.根据新疆乌鲁木齐和石河子气象站的长系列月降水资料,提取干旱历时、干旱烈度和烈度峰值3个干旱特征变量,基于4种对称的Archimedean Copulas函数分别构建二维、三维干旱变量的联合分布;基于5种非对称的Archimedean Copulas函数构建三维干旱变量的联合分布,以进一步推求各自的重现期.经拟合优度检验,Frank Copula 函数对干旱历时和干旱烈度、干旱历时和烈度峰值的二维联合分布的拟合度最好;Clayton Copula 函数对于干旱烈度和烈度峰值的二维联合分布以及干旱历时、干旱烈度和烈度峰值的三维联合分布拟合效果最佳.单变量的重现期介于二维、三维变量联合重现期与同现重现期之间.表明Copulas函数能描述多维干旱特征变量的联合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