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7篇
  免费   318篇
  国内免费   673篇
安全科学   373篇
废物处理   41篇
环保管理   269篇
综合类   1446篇
基础理论   520篇
污染及防治   214篇
评价与监测   84篇
社会与环境   155篇
灾害及防治   8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127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137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193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Microscale Spatial Variation in Forest Litter Phytotoxicit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spatial variation (within a 100 × 100 m plot) in the pollution of forest litter with heavy metals (Cu, Cd, Pb, and Zn), its acidity, and phytotoxicity (measured by the results of the root test using seedlings from a genetically homogeneous sample of common dandelion (Taraxacum officinale s.l.) have been estimated. Forest litter has been sampled in three zones differing in the toxic impact of long-term polymetal pollution by emissions from a copper-smelting plant emissions in the Middle Urals. The phytotoxicity variation is maximum in a moderately polluted plot, where both very high and very low pollution levels were observed, which determines a substantially nonlinear dose–effect relationship. The litter phytotoxicity is mainly accounted for by exchangeable forms of metals. Biological testing of samples from the most polluted plot has demonstrated marked antagonism between heavy metals and acidity.  相似文献   
942.
通过水口山康家湾矿采集的岩样,利用岩石力学试验机对不同直径和不同高度的灰岩进行了大量的单轴压缩试验,研究了不同高径比岩样的变形和破坏形式。结果表明:岩石高度对岩石强度峰值以前的变形特性没有显著的影响;当直径一定时,随着长度的增大,岩样的破裂形式由复杂的平行破坏变为剪切破坏。同时指出通过增加垫块的刚度可以减小端面的摩擦效应。同时对由于取样造成的岩样强度降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43.
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Landsat ETM+热红外遥感数据进行处理,反演和计算了哈尔滨城区的地面亮温和植被指数。通过剖面分析,研究了城区温度场的空间格局与植被盖度的关系;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揭示了城区热岛效应同多个指数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市内的道外区是热岛效应的主要分布区,道里区、香坊区的情况也比较严重;铁路沿线区域是城区主要的热岛效应地带;植被盖度和地面亮温呈反相关关系;植被和水体区域可以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通过对市区热岛效应分析,可以监测城市化进程,为城市热环境质量评价和热源调查提供准确、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944.
虎耳草乙醇提取物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不同浓度的虎耳草乙醇提取物对4种细菌、1种酵母菌和1种霉菌进行抑菌实验。结果表明,虎耳草乙醇提取挚对手黄色葡萄球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等4种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9·(12ml)^-1,1.1·(12ml)^-1、2.3·(12ml)^-1和1.7g·(12ml)^-1。培养基,提取物对产黄青霉和啤酒酵母的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45.
5 –106 times higher compared with less sensitive species. The use of assessment factors in effect assessment procedures may lead to an underestimation of effects on the more sensitive species. For many priority pollutants there is little information on their ecotoxicity. Predictive techniques are needed to compensate for this lack of data. Knowledge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modes of action of compounds and interspecies variation in sensitivity should be integrated in risk assessment procedures in order to make more efficient use of the limited financial resources available.  相似文献   
946.
施工爆破产生的地震效应往往影响周围建筑物的安全,为了找出控制爆破地震产生的有害效应的有效措施,本文分析了爆破振动地震效应原理,指出了爆破振动速度是导致建构筑物结构破坏的一个重要物理量,它可使建筑物的正常工作受到影响。同时研究了怎样合理确定爆破地震质点振动速度,使预报更为准确。论述了控制爆破振动强度、减小振动效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947.
通过对四川省主要工业行业经济和污染贡献率(水)的剖析、污染物排放强度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较,反映出四川省工业结构的水污染效应状况——支柱产业经济效益差、水污染贡献大、产业结构不合理是造成水环境问题的主导因素;继而提出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来控制水环境污染、协调经济和环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48.
本文利用Mallat分解在不同时频域的多分辩分析能力,以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指数为例,将其分解到不同的频域中进行分析,通过实际应用证明其效果良好。将Mallat法应用于上海市城区全年可吸入颗粒物、SO2、NO2等污染物的分析研究当中,发现秋冬两季煤、油等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对颗粒物浓度的增加影响最大,而汽车尾气对后两者浓度增加的影响也较大。  相似文献   
949.
纳米TiO2光催化降解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光催化技术是一种新兴的高效节能现代污水处理技术,目前大部分还处于实验研究阶段。本文介绍了TiO2光催化降解水中有机物的机理以及pH值、载体、外加氧化剂等对其光催化活性的影响,TiO2光催化剂的表面修饰及与其它技术的联用情况。讨论了光电催化、太阳能利用等对光催化领域的推动作用,并指出在该领域的研究中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50.
城市化与北京增温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增温现象和城市热岛效应对人居环境的影响日益显著,而城市化是否是城市增温现象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为此。利用协整分析等经济计量方法研究城市化对城市增温现象的影响。协整分析是近年来计量经济学发展的最新成果,能够揭示变量之间存在着的长期均衡变动关系。分析发现,城市化因子与城市气候因子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长期看北京市的年平均最低温度与人口密度基本上处于同步增长状态;短期内城市气温的变动受人口和城市化因素的影响较大。为此可知,北京市70年代以来,城市气温的升高基本上与城市化的发展相一致。二者具有长期协同变动的均衡关系。这些发现对我们制定减缓城市热岛效应的城市规划以及合理人口规模的城市发展战略都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