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62篇
安全科学   35篇
废物处理   35篇
环保管理   31篇
综合类   128篇
基础理论   18篇
污染及防治   55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51.
印刷电路板生产废水成分复杂,处理难度大。其中,深度脱氮是该类废水处理的难点。本文应用曝气生物流化床反应器处理印刷电路板废水,研究反应器的脱氮效能,分析反应器中p H值的变化对脱氮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2.
碱性蚀刻废液是一种铜含量高、废液浓度较高的工业废水,对其回收利用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环境效益。简要介绍、比较分析了碱性蚀刻废液实用的两种处理方式。在线方式可实现碱性蚀刻液再生和金属铜的回收,而线外方式可回收多种铜盐。从资源循环、环境效益角度分析,在线方式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3.
机载电子设备印制电路板环境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考察机载电子设备印制电路板在西沙环境下的环境适应性。方法开展西沙海洋环境下2种印制电路板的棚下暴露实验,暴晒实验时间为3年,分别通过外观、绝缘电阻、耐压性、品质因数研究其老化特点。结果两类印制电路板样品的绝缘电阻和品质因数呈总体下降趋势,PCB2的绝缘电阻下降相对较小,PCB1样本耐电压测试出现击穿并有明显的腐蚀情况。结论 PCB2工艺体系的环境适应性能好于PCB1,在机载电子设备印制电路板选用过程中推荐优先。  相似文献   
154.
陆旻  黄学 《环境技术》2003,21(4):12-15
主要应用于舰船等有冲击场合的断路器,其抗冲击性能要求很高。介绍了断路器欠压脱扣器在抗冲击方面的设计方法,此方法可以有效地削弱冲击力对欠压脱扣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5.
为了评价废电路板非金属材料再生产品使用过程中的环境安全性问题,本文针对非金属材料再生产品的特性,参考相关评价标准,结合目前现有的环境危害评价方法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构建了再生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环境安全性评价模型.收集A、B两种再生木塑产品进行评价试验,评估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和危害.结果显示在不考虑水体稀释作用情况下,两种再生木塑产品对I类地表水均存在极度或重度污染的可能,对于其他类地表水环境风险较小,应避免在源头水等区域使用;对于地下水,产品B污染指数大于1,具有一定的环境风险;但是考虑在稀释情况下(5%),两种再生产品对于地下水的污染指数均小于1;两种再生木塑产品的非致癌风险指数分别为0.03和0.41,均小于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作用不明显.本文可为非金属材料再生木塑产品环境安全性管理提供评价标准和参考,有利于促进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资源化和无害化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6.
将遗传算法和电路进化设计应用于电源EMI滤波器的优化设计。针对EMI滤波器设计所需满足的各种限制条件,综合考虑滤波器插入损耗、阻抗失配、EMC标准等因素,确定设计优化准则,选择进化算法优选适合的电路拓扑,用遗传算法确定元件参数,实现滤波器自动设计。对遗传算法存在的“早熟”现象提出改进措施。实验验证了该优化设计结果能有效抑制EMI噪声,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57.
介绍了烘箱老化环境温度受电路功率,老化板摆放位置的变化、烘箱风速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烘箱内温场出现变化,烘箱内温场变化剧烈的会影响产品的正常老化,形成过应力的情况,严重时会造成电路失效。对影响烘箱温度的因素进行了试验监控分析,找出了影响烘箱温场的主要原因和规律,防止老化电路过温失效。  相似文献   
158.
● Au, Ag and Pd were recovered from WPCBs with high efficiencies. ● Au leaching is strictly dependent on WPCB size and reagent concentration. ● High Ag extraction efficiencies are achieved regardless of the WPCB size. ● Pd leaching works better with small and medium WPCB sizes. ● The leaching results suggest the possibility of selective recovery of metals. The work presented here focused on the extraction of gold (Au), silver (Ag) and palladium (Pd) from electronic waste using a solution of ammonium thiosulfate. Thiosulfate was used as a valid alternative to cyanide for precious metal extractions, due to its non-toxicity and high selectivity.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sodium thiosulfate, total ammonia/ammonium, precious metal concentrations and the particle size of the waste printed circuit boards (WPCBs) were studied by th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 and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to maximize precious metal mobilization. Au extraction reached a high efficiency with a granulometry of less than 0.25 mm, but the consumption of reagents was high. On the other hand, Ag extraction depended neither on thiosulfate/ammonia concentration nor granulometry of WPCBs and it showed efficiency of 90% also with the biggest particle size (0.50 < Ø < 1.00 mm). Pd extraction, similarly to Au, showed the best efficiency with the smallest and the medium WPCB sizes, but required less reagents compared to Au.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recious metal leaching is a complex process (mainly for Au, which requires more severe conditions in order to achieve high extraction efficiencies) correlated with reagent concentrations, precious metal concentrations and WPCB particle sizes. These results have great potentiality, suggesting the possibility of a more selective recovery of precious metals based on the different granulometry of the WPCBs. Furthermore, the high extraction efficiencies obtained for all the metals bode well in the perspective of large-scale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59.
刘涛  刘光复  宋守许  陈鹏  李园 《中国环境科学》2011,31(11):1917-1923
针对线路板破碎粉末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通过风力分选实现废旧线路板中金属和非金属分离的方法.分别采用RNG k-ε模型、颗粒轨道模型模拟气流场和固体颗粒,模拟结果显示风选器腔体处于旋风状态,风压随着风选器半径和高度的增加而升高,至风选器高度为1.2m附近达到峰值.开展线路板粉末风选实验,通过模拟分析和实验分别得到不同粒径、不同叶轮转速下的优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粒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最大,当线路板粉末粒径为0.125~0.212mm、叶轮转速为200r/min时,金属回收率最高达到96.5%.最后进行分选效果的实验-模拟对比分析,验证了模拟的有效性及分选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0.
以加热改性处理前后的废线路板非金属物料为对象,对其再生利用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添加硅烷偶联剂、润滑剂、抗氧化剂和改性剂等助剂改性共混,基于挤出注塑成型工艺过程,可制备废线路板非金属物料填充增强聚丙烯复合板材,该工艺同时可适合一定温度条件下加热改性处理后的非金属物料,其主要力学性能符合相关制品产品质量标准.确定的优化参数为:非金属物料添加质量分数30%,添加助剂包括硅烷偶联剂(1%)、润滑剂(1%)、抗氧化剂(1%)和改性剂(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