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14篇
安全科学   11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35篇
综合类   221篇
基础理论   49篇
污染及防治   31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61.
介绍了美国海军F-18飞机采用的使用任务环境(OME)法,重点分析了F-18飞机合成任务剖面、主要环境因素和完整性试验大纲,简述了F-18飞机OME法在可靠性水平增长及寿命期费用节省等方面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362.
固体发动机典型环境载荷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勋  任宁莉  冯翔  孟宪君 《装备环境工程》2010,7(6):103-105,137
分析了固体发动机在贮存、运输、发射等使用条件下的环境载荷,为下一步编制固体发动机环境载荷谱和试验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363.
印刷电路板(PCB)厂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指示物筛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马英歌 《环境科学》2012,33(9):2967-2972
采用VOCs快速测定仪和SUMMA罐采样、GC/MS分析方法,采样分析了上海某工业区3个印刷电路板厂生产车间和废气排放口的VOCs含量水平、组成特征和源成分谱.结果表明,在9月和12月2次采样期间,A、B、H厂生产车间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9月/12月)最高浓度分别为(2.94/2.01)×10-9、(3.18/1.11)×10-6、(0.70/0.18)×10-9;废气排放口TVOCs最高浓度则分别为(0.86/0.90)×10-9、(31.2/12.0)×10-6、(1.24/0.30)×10-9.GC/MS分析结果表明,主要检出了烷烃、烯烃、苯系物、酮类、氯代烷烃、氯代苯类、酯类等7大类共67种VOCs化合物;A、B、H厂生产车间/废气排放口最高检出物和检出浓度分别为:2-丁酮6.73 mg.m-3/2-甲基己烷5.93 mg.m-3、乙酸乙酯8.90 mg.m-3/丙烷9.64 mg.m-3、丙烷2.04 mg.m-3/丙烷1.69 mg.m-3.苯、甲苯、二甲苯检出率均为100%,三厂各点位最高检出浓度/平均浓度分别为0.077 mg.m-3/0.035 mg.m-3、0.56 mg.m-3/0.31 mg.m-3、0.21 mg.m-3/0.12 mg.m-3(间+对-二甲苯)和0.081 mg.m-3/0.050 mg.m-3(邻-二甲苯).源成分谱和PCA分析结果表明,A、B厂的VOCs特征轮廓图谱较相似,特征化合物为苯、甲苯、二甲苯以及丙酮和2-丁酮;H厂主要特征污染物除三苯外,还有氯苯和氯代烷烃类化合物.结合原辅材料及生产工艺分析,溶剂、涂料使用和工艺过程的逸散是生产车间面源VOCs排放的主要来源,废气排放口是VOCs重点排放点源.  相似文献   
364.
简述了美军垂直/短距起落飞机(V/STOL)飞机的特征和环境,提供了垂直/短距起落飞机的10个典型作战任务剖面及其飞行参数,分析了垂直/短距起落飞机和常规起落飞机的环境差异,给出了垂直/短距起落飞机每个作战任务剖面对应的可靠性试验剖面.  相似文献   
365.
通过对神府煤田开采区3个煤矿区周围土壤Cu、Cd、Cr、Mn、Ni质量分数进行测定及分析,评价了煤田开采对周围土壤的污染程度。结果表明,长期的煤炭资源开发、运输等活动,已导致周围土壤受到重金属不同程度的累积性污染,土壤中Cd、Ni质量分数高于陕西省土壤背景值,且Cd污染程度较高,Ni污染程度较低,而Cu、Cr、Mn基本不受污染。3个煤矿表层土壤各重金属元素质量分数均表现出污染区大于对照区,但这种变化幅度存在一定差异;Cu、Cr、Mn 3种重金属元素虽没有超出背景值,但已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累积;煤矿周围土壤重金属污染受到开采年限、土壤质地、风向等因素的影响。3个煤矿污染区土壤剖面样品中,5种重金属元素质量分数基本上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现降低的趋势,且这种趋势具有波动性。  相似文献   
366.
植物根系分泌物分析及对湿地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陆松柳  张辰  徐俊伟 《生态环境》2011,20(4):676-680
植物是人工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过根系分泌物对湿地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影响。本研究分析了美人蕉(Canna indica)、茭白(Zizania caduciflora)、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 Linn)等3种湿地植物的根系分泌能力及分泌物组成。3种植物的根系分泌物主要组成物质相似,均含有小分子有机酸、酚类、芳香族蛋白质,但各组成比例有所差异。分泌能力则随生长周期持续下降,千屈菜的分泌能力远强于美人蕉和茭白。本研究利用醌指纹研究人工湿地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发现不同湿地植物对湿地中微生物的组成和多样性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67.
针对现有污染源单颗粒质谱成分谱较少且缺乏对比总结的问题,本论文收集了工艺过程源、扬尘源、机动车尾气源、燃煤源和生物质燃烧源的单颗粒质谱图数据,使用聚类算法分析了各源类单颗粒物的主要化学组成特征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工艺过程源和燃煤源颗粒物均含有OC类、矿物质类、EC类、重金属类、富钾/左旋葡聚糖/硫酸盐硝酸盐类、OCEC类,但各颗粒类型的占比有明显差异,燃煤源中EC类占比明显高于工艺过程源而重金属类占比低于工艺过程源.生物质燃烧源主要由OC类、其他有机物类、富钾/左旋葡聚糖/硫酸盐硝酸盐类和OCEC类组成.扬尘颗粒的主要类型为矿物质类.从单颗粒化学组成上看,工艺过程源排放的有机颗粒中OC常与SO42-内混,元素碳颗粒中EC与NO3-或SO42-内混.燃煤源排放的碳质颗粒中EC、OC成分往往与NO3-和SO42-或者单独与SO42-...  相似文献   
368.
舰载导弹武器全寿命期环境剖面确定方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确定舰载导弹武器全寿命期环境剖面。方法对一般舰载导弹武器型号在寿命剖面内所经历的环境事件进行分析,提出舰载导弹武器型号环境剖面构建技术。结果以典型舰载导弹武器型号为示例,证实了该技术可以构建其环境剖面,并明确了舰载导弹武器型号环境条件。结论环境剖面构建技术可为改善环境适应性设计,开展环境试验,提高舰载导弹武器的舰载环境适应能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69.
太原市污灌区有机氯农药垂直分布特征及源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廖小平  张彩香  赵旭  向青清  李佳乐 《环境科学》2012,33(12):4263-4269
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方法分析了太原市小店污灌区9个土壤剖面中有机氯农药(OCPs)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OCPs主要积累在土壤上层0~30 cm,含量最大值为98.56 ng·g-1,其中六六六(HCHs)、滴滴涕(DDTs)、硫丹(endosulfans)和甲氧滴滴涕(methoxychlor)为主要污染物质,占总有机氯农药的85.1%,其它有机氯农药物质相对含量较少.绝大部分剖面土中OCPs含量随着深度增加而明显减少,β-HCH和DDE(o,p'-DDE+p,p'-DDE)在HCH农药和DDT农药中占主要成分.组分分析表明,清灌区和沼泽区中最近可能有新的DDT源输入,其它剖面土中HCH和DDT主要来自历史使用残留.研究区内绝大部分土壤为粉砂壤土;污灌区和清灌区中ΣOCPs含量与总有机碳(TOC)均表现出明显正相关性,但沼泽区和背景点与TOC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370.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develop a set of curricula for teaching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Ergonomics 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various types, aimed at equipping students with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at shaping active attitudes towards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acquired knowledge in their future working lives.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icula at Polish and foreig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 set (canon) of educational contents constituting a common practice in the academic teaching of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Ergonomics was established. Then, a convenient for teaching this subject classification of university specialisations in Poland was introduced. This led to identifying and defining a taxonomic unit called here an educational profile. Next, curriculum minima for the developed profiles were defined objectively. To achieve this aim, the set of educational contents was ranked by university teachers and specialists in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ergonomics. Each part of the educational contents (subject) was ranked on a 10-point scale in relation to each educational profile. The results of this ranking led to formulating sets of educational contents for each educational profile. On this basis, a repertoire of curricula (6 curricula, in 2 hour-by-hour versions each) was prepared, with methodological guidelines for lecturer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were presented in the form of a manual for academic authori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