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21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我国当前面临着水土流失与沙漠化、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空气质量恶化与大气环境污染以及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等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本文对这些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32.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支撑,文章分析了基层环境监测单位质量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探讨其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33.
随着湖南省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能源的需求量急剧增加,能源形势严峻。通过对目前湖南省能源现状与中部六省的能源消费作比较,分析出湖南省目前存在着能源供应紧张、能源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通过加强能源储备、开发新能源等措施可使湖南省的能源利用趋于合理化。  相似文献   
34.
环境问题作为当前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已经受到了国际国内的高度关注,成为国际社会最为重视的问题之一。中国作为国际社会中的重要一员,必然是参与解决国际环境问题的主要力量。然而中国正处于迅速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强度不断加大,环境与资源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党中央一直把环境保护作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并确定了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指导方针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际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环境法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因此,关于资源环境的立法、执法已经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35.
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内容,它是项目方或环境工作组与公众之间的一种双向交流。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实施公众参与,可以提高环评的有效性,增强全民族的环保意识,促进环境影响评价的完善。目前,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还不十分成熟,进行公众参与的方法没有统一的规定。文章提出我国公众参与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力量薄弱、形式简单、规范滞后、影响有限。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增强信息沟通及沟通的有效性、完善公众参与的法律制度、明确公众参与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36.
通过对我国机动车污染防治现状的调查,从法律法规建设、燃油品质、排放标准和技术水平等方面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根源,并从制订规划、出台法规、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制定相关税费政策、强化监管、提高燃油品质、科学化的交通措施和加强宣传等八个方面阐明了我国应采取的对策,目的是从根本上防治机动车排放污染、保护环境和促进机动车行业的可持续生产和消费.  相似文献   
37.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第一期工程1990年在湖南省境内启动实施以来,先后在全省33个县(市、区)开展了工作,共完成投资22 284.8万元,重点造林工程项目主要采取人工植苗造林、低效林改造、封山育林和幼林抚育等 4种方式,在整个长江防护林建设工程过程中始终坚持良种壮苗技术的推广和造林树种选择及其造林技术的研究。长江防护林建设重点工程占43.84%,一般营造林占56.16%;该建设工程获得的生态效益总计达到51 980.87万元,直接经济效益共计706 283.63万元,为社会提供了43.6万个劳动力一年就业岗位,文末还指出了该建设工程中存在的5个方面问题及3项对策。  相似文献   
38.
李江 《干旱环境监测》2006,20(4):246-248
针对目前室内环境监测工作出现的种种问题,就如何规范的开展室内环境监测工作,更好地为社会提供真实、准确、有效的监测数据,本文提出相关的探讨。  相似文献   
39.
总氮、总磷监测中存在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文章简要介绍了我国部分地表水总氮、总磷的浓度现状和相关标准,重点讨论了总氮、总磷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40.
关于公共安全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公共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公共安全教育的缺失使政府在决策上、处理具体问题上出现失误;使灾害、事故频发,灾难扩大,灾情加重。公共安全教育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公共安全专业体系研究;公共安全专门人才的培养;公共安全知识怎样走向亿万公众。加强公共安全教育,应增加投入,整合资源,强化对公共安全的专题研究;建议在高等院校安全学科设“公共安全”专业;普及公共安全知识针对不同的受众面有不同的侧重点。让每个人都拥有公共安全知识,因为公共安全需要所有人参与和维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