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6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86篇
安全科学   517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238篇
综合类   352篇
基础理论   193篇
环境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120篇
灾害及防治   9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91.
环境损害鉴定范围在法学、司法领域具有特定法律意义。但是,在行政管理中,环境损害鉴定被环境损害评估所等同、混淆,势必带来环境损害鉴定理论的混乱和环境损害鉴定实践的乱象。如何界定环境损害鉴定范围是环境损害鉴定理论及实践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本文从环境损害鉴定范围界定依据入手,探讨环境损害鉴定范围议题。研究表明,环境损害鉴定范围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均为缺失状态,环境损害鉴定范围仍未依法确定。其根本原因在于环境损害鉴定理论发育不成熟及环境损害鉴定司法实践匮乏。我国环境损害鉴定实践与环境损害鉴定范围理论界定存在巨大差距。尤其在环境损害鉴定的司法实践中,不可用环境损害评估代替环境损害鉴定。因此。界定环境损害鉴定范围是完善环境损害鉴定理论前提;规范环境损害鉴定范围能促进环境损害鉴定实践展开;界定环境损害鉴定范围可以有效地区分环境损害鉴定与评估。  相似文献   
992.
定量分析滑坡孕灾环境因素的敏感性有利于研究滑坡的形成机制和空间分布特征。基于变维分形理论,应用累计变换和次数和分维值两个分形指标,对研究区内滑坡与孕灾环境因素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为构建滑坡敏感性分析评价指标体系提供分形学依据。研究表明:植被覆盖、岩土类型和坡度等因素对滑坡发育的影响程度较高,是研究区内滑坡空间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断裂构造和河流两个因素对滑坡发育的影响程度较低,对研究区内滑坡空间分布的控制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993.
为提高居民自身的安全素养,本文首先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基于WSR理论初步建立社区居民安全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通过专家访谈采用G1法确定指标主观权重,通过调研问卷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客观权重,之后使用方差最大化方法确定主客观组合权重,进而建立起居民安全素养综合评价指标模型,并获得各指标重要性排序;最后使用所建立的评价模型对某一老旧小区进行案例应用,获得该老旧社区居民安全素养评分为0.71,居民安全素养等级为中等。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可用于社区居民安全素养的评价,为社区进一步提升居民安全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4.
人类发展到了工业时代以后,机械极大地提升了人类改变世界的步伐,机械带来便利的同时对环境影响非常巨大,这样便引起了人、环境、机械三者之间的重新定位思考,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环境资源保存理论视角下的人与设备情感研究.以环境资源保存理论为指导理论建立了情感计算模型,建立的情感模型能够有效的对人、机械、环境三者的关系进行情感趋向的计算,能够有效的通过环境资源保存理论进行环境数据的衡量分析.为了保证环境资源保存理论视角下的人与设备情感的研究方案的正确性,设计了实证调研,通过实证调研的数据分析能够有效的证明研究的环境资源保存理论视角下的人与设备情感关系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研究神经元在噪声干扰环境下信息处理的抗扰特性,为电磁防护仿生研究提供有益借鉴。方法利用Hodgkin-Huxley模型建模神经元电信号的产生,结合S空间编码理论分析神经信息的表达。在此基础之上,研究神经信息处理在噪声干扰环境下的抗扰特性。建立具有噪声耦合方式的神经元数学模型,并在不同噪声强度下,计算神经元输出电信号对输入刺激的S空间编码,讨论噪声对编码的影响。结果在S空间中,神经元将输入刺激信号编码成符号序列,符号序列间的排序关系与输入信号频率间的排序关系所对应。输入噪声能够改变符号序列的值,但并没有改变符号序列间的排序关系,从而不会影响神经元在S空间中所表达的信息。结论 S空间编码是神经元抵御输入噪声干扰的一种重要机制,值得电子系统借鉴,以提高其抗扰能力。  相似文献   
996.
以北京、西安、重庆、苏州、广州5个城市为样本,依据具身理论,从游客体验的角度探究了这5个城市夜间旅游的发展情况。结果表明:①游客对5个城市的情感倾向于中性和正向,说明游客对这5个城市夜间旅游的整体感知是基本满意的。②游客在这5个城市开展夜间旅游活动时,社会人文类的旅游目的地比自然禀赋类的旅游目的地更吸引游客。③集食、游、娱多功能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对夜间旅游游客的吸引力大。④旅游体验感知包括景观体验感知、身体体验感知和环境体验感知,旅游体验感知对游客的夜间旅游地选择与价值内化具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97.
为了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从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结构连通性角度识别生态修复关键区域,以吉林省松原市为研究区,综合运用MSPA分析、景观连通性评价和电路理论,构建生态安全格局,识别松原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关键区域.结果表明:松原市共识别生态源地9处,面积为787.95km2,以水域及草地为主,对区域生态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识别生态廊道23条,一级廊道16条,二级廊道7条,全长1458.18km;基于生态安全格局识别松原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关键区域,包括生态夹点16处,面积180.70km2,生态障碍点24处,面积298.11km2.综合分析生态修复关键区域空间分布和土地利用现状,并提出针对性生态修复策略.  相似文献   
998.
武照亮 《中国环境科学》2022,42(10):4931-4938
条件价值评估法(CVM)是获取资源环境等公共物品或服务全部价值的有效方法.我国引入CVM时间较短,仍处于应用相关理论、模仿各种评估方法的阶段,在问卷设计、情景描述、价值引导技术选择、模型应用及可靠性和有效性论证等方面缺少科学指导.本文从理论、方法及实践视角对CVM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尤其补充了考虑受访者不确定性偏好的随机价值理论及价值引导技术选择问题.未来研究中,我国应加强CVM理论和方法体系的改进、进行多地区大规模调查、开展不同价值引导技术的比较研究、重视不确定性偏差的影响及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验证.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对多层防线中反无人机集群武器进行部署,得到同时满足来袭无人机集群指定突防概率条件下防空武器总数量最小化和拦截成本最低化的部署优化方法。方法 立足我国当前军事形势,采用效能分析中常用的排队论模型,将来袭无人机集群中的每个作战单元视为泊松流,对多层防线层层建模。将防空武器总数量和防御成本作为优化目标,提出了最小防空武器总数量的“理想区”模型和最低防御成本的“最优解”。结果 根据模型求解得到了无人机集群通过各层防线时的未被射击概率、最终突防概率和突防后密度,得到了满足指定突防概率为0.1的条件下,防空武器总数量最小和防御成本最低的组合。结论 在本文案例中,随着中程、近程防空武器数量的增加,无人机集群突防概率呈现出“前快后慢”的变化趋势,当远程、中程和近程防空武器数量分别为1、5、3套时,防空武器总数量最小,对单个来袭目标防御成本达到最低,为89.2万元,并且满足不大于0.1的来袭无人机集群突防概率要求。  相似文献   
1000.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problem of performance benchmarking of traditional beet sugar plants, by considering Best Available Techniques (BAT) for beet sugar production, as determined by the Integrated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PPC) Directive. A Fuzzy Logic Model, based on fuzzy set theory, was constructed for this purpose, in order to compare the performances of sugar plants within the sector's best standards, as expressed in the Reference Document on BAT.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odel was tested in the case study, in which three sugar plants were benchmarked against the BAT regarding the consumption of energy, water, raw materials and the production of wastes, wastewater, by-products and the main product. The model was recognized as helpful for the benchmarking needs of sugar plants. In addition, by integrating BAT Reference Document analysis into the model, it provides IPPC permitting authorities with an objective method and uniform BAT benchmarks to manage permitting proc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