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1篇
  免费   381篇
  国内免费   1400篇
安全科学   303篇
废物处理   19篇
环保管理   319篇
综合类   2621篇
基础理论   368篇
污染及防治   205篇
评价与监测   245篇
社会与环境   191篇
灾害及防治   171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238篇
  2021年   268篇
  2020年   269篇
  2019年   206篇
  2018年   194篇
  2017年   200篇
  2016年   212篇
  2015年   245篇
  2014年   208篇
  2013年   239篇
  2012年   292篇
  2011年   248篇
  2010年   187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163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5篇
  1975年   3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2篇
  1970年   3篇
  196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61.
UniTank工艺流程氨氮浓度的动态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基于ASM2D的数学模型对上海石洞口污水厂UniTank工艺内氨氮浓度的动态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发现该流程反应器氨氮浓度具有非稳态特征.反应器内氨氮浓度的变化规律与曝气时间设定及进水时间设定有关.增加曝气强度,能降低边池及中池的氨氮浓度,相应增大边池及中池的硝态氮浓度.  相似文献   
162.
对某省52家焚烧企业(21家生活垃圾和31家危险废物)排放烟气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类焚烧企业二噁英类17种单体分布有所不同,生活垃圾焚烧烟气中浓度较高的是O8CDD和O8CDF;危险废物焚烧烟气中较大的是2,3,4,7,8-P5CDF、2,3,7,8-T4CDD和1,2,3,7,8-P5CDD;两类焚烧企业二噁英类单体对I-TEQ贡献最高的都是2,3,4,7,8-P5CDF,贡献率分别为0. 7%~45%和10%~67%;两者的17种二噁英类与I-TEQ的相关性分析表明,1,2,3,7,8-P5CDF在2类焚烧炉中与I-TEQ均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分别0. 932和0. 927,可以作为潜在的测定指示物。  相似文献   
163.
山东省主要河流中抗生素污染组成及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研究了山东省境内四大流域主要河流中抗生素污染组成及空间分布特征,涉及我国用量最大的6类共20种抗生素。结果表明:20种抗生素均有检出,且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和四环素类抗生素整体检出浓度较高。就流域而言,半岛诸河流域抗生素污染较小,平均总质量浓度61.4 ng/L;海河流域、小清河流域和淮河流域相对较为严重,平均总质量浓度分别为232、175、118 ng/L。抗生素空间分布呈现一定的规律,检出浓度较高的点位主要集中在人口密集区下游,抗生素污染与周边生活污水、养殖企业废水和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水密切相关,而且抗生素组成可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污染来源。  相似文献   
164.
模拟医疗废物在TG-DTA-FTIR上的热失重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如  白广彬  白庆中 《环境科学》2007,28(7):1637-1643
在热重-差热分析仪上对模拟医疗废物分别在氮气和空气气氛中不同升温速率下加热的热失重行为进行了研究,并对升温速率和不同气氛对其热失重行为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随升温速率的提高,模拟医疗废物在2种气氛下热失重时挥发分初析出温度(Ts)向高温方向偏移、失重速率峰值(DTGmax)显著增大;在氮气气氛下,物料热失重时有2个失重峰,前后2个峰的失重率分别为31%和59%左右,在空气气氛下,有3个失重峰,前2个峰失重率分别在44%~59%和31%~46%之间.同时,结合同步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各个条件下的气体产物进行了定性分析,并对其中的CO、CO2、H2O和CH4进行了定量分析.实验发现,模拟医疗废物在2种气氛下热失重主要阶段的产物种类相似,都检测到了CO2、CO、烷烃类、醛类、羧酸、醇类和烯烃的特征吸收峰.并且,结果显示升温速率和气氛条件对CO、CO2、H2O和CH4的生成量都有影响.在热失重的主要阶段,水分含量随加热时间变化曲线上显示1个向下的峰,说明载气中原有水分参与了反应.  相似文献   
165.
不同雨强条件下太湖流域典型蔬菜地土壤磷素的径流特征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4  
杨丽霞  杨桂山  苑韶峰  吴业 《环境科学》2007,28(8):1763-1769
以太湖流域典型区域无锡市近郊区鸿声镇的蔬菜地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通过野外径流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雨强对菜地土壤磷素径流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产流时间随雨强的增大呈幂函数减小(R2=0.99),径流量在雨强较小时,缓慢上升,但随着雨强的增大急剧上升,在雨强0.83、1.17和1.67 mm·min-1时,总磷(TP)和颗粒态磷(PP)都表现为初始流失浓度较高,随降雨历时延长略有下降,最终趋于稳定,而在大雨强2.50 mm·min-1时,TP和PP呈现波浪式起伏,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在整个降雨-径流过程中,溶解态磷(DP)变化比较平缓,占TP的比例为20%~32%,而PP占TP的比例为68%~80%,其变化规律与TP相一致,由此可见,PP是土壤磷素流失的主要形态;通过对比不同雨强下不同形态磷素的流失率,发现TP的流失率,大雨强2.50 mm·min-1是小雨强0.83 mm·min-1的20倍,而DP的流失率,却是33倍,这表明随着雨强的增加,加速土壤PP流失的同时,也大大促进了DP的流失,主要原因是降雨前表施磷肥,使得磷肥中大量的无机态磷溶解释放到水环境中,增加了DP的流失,从而会加重受纳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6.
我国电子废弃物资源化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文章分析了我国电子废弃物在回收、管理和利用方面的特性,预测了未来电子废弃物的产生量。研究表明,电子废弃物是具有双重性质的宝贵资源,且未来几年我国将进入电子电器产品淘汰的高峰期,2006年,我国将产生远远超过5.8亿台(部)的电子废弃物,到2010年,电子废弃物产生量将翻一番,达到12.98亿台(部)。鉴于此,建议我国未来的研究中,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领域:首先是建立合理的法律监管体系;其次,是建立有效的回收处理体系;最后,应积极鼓励新技术新工艺,特别是清洁生产工艺的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167.
从多种样品材料中分离筛选出8株能以猪粪为基质生长的菌种,对其中4株菌(8B、8C、8E、2B)进行了初步分类鉴定,并对它们发酵猪粪培养基的特性作了研究.结果表明,这4株菌均属于芽孢杆菌属,其中8C、2B菌种生长最好,8B次之,而8E菌种则不适合作为发酵菌种;对培养基采取完全灭菌对菌种生长繁殖是有利的,间歇灭菌和不灭菌效果相对较差,甚至会对菌种产生不利影响;pH值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微生物生长繁殖能力的强弱;较低的pH值不利于微生物菌种生长.  相似文献   
168.
建筑垃圾渗滤液实验室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垃圾柱在实验室模拟降雨条件下,对建筑垃圾渗滤液的产生量、pH、TOC、COD、Cl-、SO42-、可溶性Fe、总硬度等指标进行了长达440d的连续监测,分析了各指标的变化趋势,讨论了渗滤液可能对填埋场(或堆场)周边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结果表明,建筑垃圾渗滤液在填埋3a后,除总硬度外,其它指标均可达到地下水及地表水Ⅲ类标准,如注意填埋场的选址,仅需对填埋场初期渗滤液进行处理即可直接排放。  相似文献   
169.
为研究饮马河流域长春段水质污染现状和污染负荷演变特征,以饮马河流域长春段的五个国考断面为水质监测点,通过对国考断面水体水质中含有的COD、NH3-N、TP浓度的检测分析,研究区域的水质污染现状和不同水期对污染负荷的影响规律,同时对2020年各考核断面的污染负荷进行估算.经估算,在2020年,计算单元总的COD负荷年排放...  相似文献   
170.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denitrification potential enhancement by addition of external carbon sources and to estimate the denitrification potential for the predenitrification system using nitrate utilization rate (NUR) batch tests. It is shown that the denitrification potential can be substantially increased with the addition of three external carbon sources, i.e. methanol, ethanol, and acetate, and the denitrification rates of ethanol, acetate, and methanol reached up to 9.6, 12, and 3.2 mgN/(g VSS.h), respectively, while that of starch wastewater was only 0.74 mgN/(g VSS,h). By comparison, ethanol was found to be the best external carbon source. NUR batch tests with starch wastewater and waste ethanol were carried out. The denitfification potential increased from 5.6 to 16.5 mg NO3-N/L owing to waste ethanol addition. By means of NUR tests, the wastewater characteristics and kinetic parameters can be estimated, which a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denitrification potential of wastewater, to calculate the denitrification potential of the plant and to predict the nitrate effluent quality, as well as provide information for developing carbon dosage control strate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