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9篇
安全科学   78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40篇
综合类   76篇
基础理论   9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2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Employing in-depth, elite interviews, this empirical research contributes to understanding the dynamics among policy windows, policy change,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First, although much of the research on agenda setting—how issues attract enough attention that action is taken to address them—has been conducted at the national scale, this work explores the subnational, regional scale. With decentralization, regional-scale environmental decision-making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Second, this research highlights the role of policy windows and instances of relate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identified by natural resources managers. Having practitioners identify focusing events contrasts with the more typical approach of the researcher identifying a particular focusing event or events to investigate. A focusing event is a sudden, exceptional experience that, because of how it leads to harm or exposes the prospect for great devastation, is perceived as the impetus for policy change.  相似文献   
12.
理解树木生长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的响应有助于未来森林管理和双碳政策的落实。本文基于采自吕梁山南端的油松(Pinus tabuliformis Carr.)树轮样本建立了标准树轮宽度年表。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树轮年表对研究区3—7月土壤湿度(r=0.60,P<0.01,n=37)、5—6月平均最低温度(r=-0.37,P<0.01,n=63)和5月降水量(r=0.31,P<0.05,n=64)响应敏感,说明水分条件(降水和土壤湿度)是影响研究区油松径向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温度则是通过调控土壤湿度进而影响树木径向生长过程。近百年来(1926—2011年),研究区油松发生了三次生长释放事件(1932年,1977—1980年,2001—2011年)和一次生长抑制事件(1991—1994年)。生长释放事件在次数、持续时间和发生强度上都高于生长抑制事件。适宜(不适宜)的水热组合能够促进生长释放(抑制),人类活动干扰也能够诱发生长事件。空间相关分析揭示树轮年表与研究区及周边较大范围的气候环境变化密切相关。本研究对深入了解该地区油松树种生长特征及其对气候与人类活动干扰的...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突发事件安全舆情传播与演变路径,提高企业防控突发事件安全舆情传播风险能力,降低衍生灾害发生概率,在文献分析及事故致因理论基础上,构建突发事件安全舆情传播与演变过程的系统动力学(SD)模型,并运用Vensim软件对以江苏响水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3.21”特别重大爆炸事故为例进行仿真实验,模拟安全舆情传播与演变动态过程。结果表明:突发事件安全舆情传播与演变主要受事件自身、媒体、相关企业监管层、相关企业执行层4个主体的共同影响,其中事件自身因素起效时间最早,相关企业监管层影响作用最大、维持时间最持久,相关企业执行层影响最直接。  相似文献   
14.
杨宏飞  赵贞卿 《灾害学》2012,27(3):126-131
将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分为一般应对能力和特殊应对能力,以大学生为样本编制量表,在社会居民中验证其适用性,量表有良好的信效度和适用性。对浙江省11个地区的居民抽样调查表明,积极行为能力强于情绪管理能力,传染疾病和火灾应对能力比较强,食物中毒应对能力比较弱;城市居民强于农村居民,男性比女性强;社会居民强于大学生,50岁以下的比较强;机关干部最强,农民最弱;受训者强于未受训者,受训者太少。突发事件应对训练竭待加强。  相似文献   
15.
山地城市暴雨径流污染特性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山城重庆的暴雨径流污染特性,充实国内仍然薄弱的基础资料,对4种用地类型的4场暴雨进行了监测,测试指标包括TSS、COD、TP、TN和NH3-N。结果表明,对于坡度2.5%的交通干道和坡度30%的校园人行道,从污染物浓度降幅的角度考虑初期径流的控制量应分别为2~3 mm和1.8 mm。随降雨时间的延长,路面污染物浓度迅速降低,坡度越大,降低速率越快。对于平均浓度,校园屋顶和草坪的各污染物浓度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Ⅴ类标准(总氮和氨氮除外)。交通干道和校园人行道的总磷平均浓度也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Ⅴ类标准,但2种下垫面的COD、TN和氨氮平均浓度分别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Ⅴ类标准的2~8倍、1.9~3.1倍和1.9~4.3倍。对于交通干道,场次降雨径流的总氮、总磷和氨氮平均浓度与初期浓度的比值和污染物浓度20 min降幅接近(分别为0.5~0.53和50%~55%)接近,而COD和TSS平均浓度与初期浓度的比值和污染物浓度20 min降幅相近(分别为0.35~0.37和78%~84%)。对于校园人行道,污染物浓度20 min降幅均达到90%以上(90%~96%),场次降雨径流的总氮、总磷、氨氮、COD和TSS的平均浓度与初期浓度的比值接近(0.3~0.4)。研究结果为山地城市暴雨径流的污染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2007年11-12月国内环境事件   总被引:18,自引:18,他引:0  
简要统计了2007年11-12月国内发生的各种环境事件47起,包括沙尘天气2起,污染事件15起,地震22起,山体滑坡和泥石流6起,以及旱灾2起.对自然灾害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我国突发环境事件中以预案、法制、体制和机制为核心的应急管理体系现状,分析了在"一案三制"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一案三制"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城市合流制管网降雨径流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北京市老城区合流制管网排除系统下游干管进行降雨径流监测,分析降雨径流和生活污水混合后的水质变化特征,以便为合流制管网污染控制提供数据依据。结果表明北京市合流制管网污染程度较高,其污染过程受降雨过程、管道汇流过程、地表径流污染特征和管道沉积物冲刷等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A simulation model that computes sediment yield due to sheet and rill erosion at the outlet of a large watershed requires daily precipitation and the soil, topographic, and veget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atershed. An important problem, particularly in a large watershed, is the transport of sediment produced in the sub-watersheds to the outlet of the whole watershed. This problem is approached mathematically by a sediment routing model that is used as a component of the total model.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 new set of soil texture data is used to estimat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aturated hydraulic conductivity values for a small rangeland catchment. The estimates of conductivity are used to re-excite and re-evaluate a quasi-physically based rainfall-runoff model.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odel is significantly reduced with conductivity estimates gleaned from soil texture data rather than the infiltration data used in our previous effor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