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65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272篇
综合类   246篇
基础理论   166篇
污染及防治   26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140篇
灾害及防治   3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421.
This paper uses an aggregate quantity space to decompose the temporal changes in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and cumulative exergy use efficiency into changes of Moorsteen-Bjurek (MB)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 changes and changes in the aggregate nitrogen and cumulative exergy contents. Changes in productivity can be broken into technical change and changes in various efficiency measures such as technical efficiency, scale efficiency and residual mix efficiency. Changes in the aggregate nitrogen and cumulative exergy contents can be driven by changes in the quality of inputs and outputs and changes in the mixes of inputs and outputs. Also with cumulative exergy content analysis, changes in the efficiency in input production can increase or decrease the cumulative exergy transform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e empirical study in 30 member countries of the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Development from 1990 to 2003 yielded some important findings. The production technology progressed but there were reductions in technical efficiency, scale efficiency and residual mix efficiency levels. This result suggests that the production frontier had shifted up but there existed lags in the responses of member countries to the technological change. Given TFP growth, improvements in nutrient use efficiency and cumulative exergy use efficiency were counteracted by reductions in the changes of the aggregate nitrogen contents ratio and aggregate cumulative exergy contents ratio. The empirical results also confirmed that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inputs and outputs as well as the quality of inputs and outputs could have more influence on the growth of nutrient and cumulative exergy use efficiency than factors that had driven productivity change.  相似文献   
422.
30年来我国农业气象灾害变化趋势和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1979-2008年的统计数据分析了我国近30年来农业气象灾害的时间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1979-2008期间,我国农业气象灾害的灾情日趋严重,农业气象灾害总成灾面积和成灾比率都呈增加趋势;各类灾害中,旱灾和霜冻成灾面积和成灾比率呈增加趋势,风雹成灾面积和成灾比率变化不大呈略微下降趋势,而1989-1998年段水灾严重。(2)旱灾成灾面积在总成灾面积中所占比例最大(约占总成灾面积的1/2),其次是水灾(约占总成灾面积的1/4),再次是风雹,而霜冻成灾面积最小。(3)在区域分布方面,旱灾灾情华北地区最为严重,其次是东北,再次是西北;水灾和旱灾的轻重程度往往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关系,华中的水灾最严重,其次为华东、华南和西南;风雹灾情的轻重程度在我国的分布也有较强的区域性,华北、西北和东北是风雹的重灾区;霜冻分布各区域差异较小,西北和华中的灾情相对较重。  相似文献   
423.
采取演绎思路,在历史灾情的基础上,根据脆弱性概念,运用包络分析的CCR投入-产出模型,对上海各郊区(县)的农业水灾脆弱性分异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松江与南汇脆弱性达1的年数最多,宝山、金山与青浦处于中等,嘉定、浦东、奉贤与崇明脆弱性达1的年数最少;另外1,991年为水灾形势最为严峻的年份,其次是1985年,1987-1990年间,各区(县)的脆弱性值都偏小,没有脆弱性达1的区域。这与实际情况基本符合,该方法可以为市政部门提供必要信息和决策参考,以提高灾害科学管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424.
中国可持续农业的发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可持续农业是20世界80年代中期首先由发达国家提出的世界性农业发展战略,是当前世界农业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要前沿课题。本文以世界可持续农业的缘起和发展趋势为前景,全面阐释了中国发展可持续农业的条件、原因和途径,指出现代集约持续农业是21世纪中国可持续农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25.
长江流域河流网系中,沿河谷平原两侧为起伏丘陵与岗地,其上分布着以红壤为主,也有黄褐土与黄棕壤及多种类型的石灰岩风化发育的土壤。过去在单一粮食生产格局下,往往破坏岗丘上的土壤,促使严重退化。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应立足沟谷农田的不断增产,并合理经营与开发岗丘上的土壤,建立立体农业与生态农业生产格局,使共相互协调,增加丰盛的物质财富,改善生态环境,养育更多的人口。  相似文献   
426.
生态农业是海南农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海南农业生产的自然优势及当前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改变海南农业生产落后现状,必须充分利用海南光热水等自然优势,走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集约经营管理综合农业生产体——生态农业道路。  相似文献   
427.
本文系统研究了城乡结合部饮用水水源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污染成因、平原感潮河网水文及水质规律,以及污染治理技术和水环境管理。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考察与分析,并采用系统工程方法,通过计算机模拟,形成从数据采集到控制对策的实用技术系统。同时建立了以满足一定环境约束、取得最高生态环境效益的有3个层次共7个子模型构成的水环境管理模型,从理论和应用两方面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428.
在综合分析西峰市农业自然条件基础上 ,阐述了本市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和有利条件 ,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结合该市农业发展的潜力 ,提出了促进西峰市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429.
本研究收集整理近10年来我国地市年鉴化肥施用数据,基于生命周期分析思想定量研究我国2008~2017年地市尺度的化肥施用碳足迹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08~2017年,我国化肥施用碳足迹以2013年为节点呈现"先增大后减少"的单峰变化,2015年我国氮、磷和钾肥施用总碳足迹负荷为1.97t CO2eq/hm2,较发达国家平均水平高出50%以上;在化肥生产和施用的全生命周期阶段,生产和运输过程的温室气体排放占比较高(60%以上);氮肥的施用贡献了约91%的总化肥施用碳足迹;超过3/4的地市化肥施用碳足迹负荷过高,主要位于我国三大粮食主产区(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2013年以后仍有33个地市的化肥施用碳足迹依然保持增长,这些地区主要位于新疆,云南和黑龙江等地.本研究揭示了近10年我国化肥施用碳足迹的变化过程,可为我国绿色农业发展和温室气体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30.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保障,其不仅关系食物安全供应,而且直接影响生态环境。土壤肥力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其有效的培育涉及多学科与多专业,需要系统创新与联合攻关,如今人们对土壤肥力的认识已经从农业生产向环境安全、资源利用、生态健康及全球变化等方向转变与提升。本文从土肥长期定位研究、土壤肥力培育技术、现代农业发展等方面阐述内在关系及其特点,同时分析了现代土壤学研究领域所面临的重要挑战与发展趋势,并提出若干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