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17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6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重庆市区域性暴雨危险性定量分析及其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性暴雨是重庆市危害性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对其研究有助于科学地开展防灾减灾工作。利用重庆市34个国家基本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采用概率统计、Matlab小波分析和ArcGIS空间分析等方法,研究1962~2016年重庆市发生的176场区域性暴雨危险度及其时空分布规律。得出如下结论:选择区域性暴雨平均降水量、日降雨极值、区域性暴雨覆盖范围和持续时间4个指标评价重庆市区域性暴雨危险度。在176场区域性暴雨中,轻度危险出现83次,占47.16%;中度危险49次,占27.84%;重度危险35次,占19.89%;极重度危险9次,占5.11%。从时间变化上看,6月和7月是重庆市区域性暴雨的多发期,7月区域性暴雨危险度平均指数最高,其他月份相对较低;重庆市年区域性暴雨危险度存在7a和28a的变化周期;各年代的区域性暴雨发生次数及其危险度差异较小,但各年代内区域性暴雨危险度等级构成差异较大。从空间分布上看,区域性暴雨中心地区差异明显,渝东北部地区的开州和渝西部地区的荣昌是重庆市区域性暴雨中心;各季节的区域性暴雨中心也存在明显差异,春季区域性暴雨中心主要出现在渝西部地区,夏季主要出现在渝东北部和渝西部地区,秋季主要出现在渝东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22.
论文基于江苏老濉河流域降水、水位和流量观测数据,利用统计-FloodArea模型相结合的方法计算了平原水网区致灾临界雨量。从水位变幅角度构建了流域不同时段累计面雨量-洪水涨幅统计模型,并计算出致灾临界雨量。在修订河道高程的基础上,利用FloodArea模型模拟典型暴雨洪涝事件的动态淹没过程,建立不同时段累计面雨量与模拟水位涨幅之间的幂函数关系,计算出另一组致灾临界雨量。对比发现两组致灾临界雨量基本一致,24 h三个等级致灾临界雨量对应泗洪气象站167 a、17 a和2 a一遇降水量。统计模型能较好地捕捉短时降水与洪水涨幅的关系,FloodArea模型则更好地反映了长历时暴雨洪涝事件的雨洪关系,整合两种方法,可得到更科学的平原水网区暴雨洪涝致灾临界雨量。  相似文献   
23.
ABSTRACT: Five types of land use/land covers in the West Tiaoxi watershed of China were studied for nutrient losses in artificial rainstorm runoff. A self‐designed rainfall simulator was used. In situ rainfall simulations were used to: (1) compare the concentration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ous in different land use/land covers and (2) evaluate the flux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ous export from runoff and sediment in various types of land use/land covers. Three duplicated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under rain intensity of 2 mm/min, each lasting 32 minutes on a 3 m2 plot.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specie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ous in runoff and sediment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nitrogen (TN) and total phosphorous (TP) were greatest in runoff from mulberry trees and smallest from pine forest. The TN and TP export was mainly from suspended particulate in runoff. TN and TP exports from the top 10 cm layer of five types of land use/land covers were estimated as high as 4.66 to 9.40 g/m2 and 2.57 to 4.89 g/m2, respectively, of which exports through sediment of runoff accounted for more than 90 percent and 97 percent. The rate of TN and TP exports ranged from 2.68 to approximately 14.48 and 0.45 to approximately 4.11 mg/m2/min in runoff; these rates were much lower than those of 100.01 to approximately 172.67 and 72.82 to approximately 135.96 mg/m2/min in the runoff sediment.  相似文献   
24.
介绍了一种基于致洪暴雨预报,结合水文控制站水位、流量信息,运用多元统计回归模型开展的三峡水库洪水程度分级预估的方法.通过历史回代和2010、2011年预估试验应用表明:该预估系统稳定可靠,适用于三峡水库洪水程度预估,对三峡上游暴雨引发的洪水程度能进行准确的预估,而且对三峡上游支流的暴雨洪水预测也有一定的预见性.应用该系统三峡水库的洪水预见期可达3d以上,能为防汛决策和三峡水库防洪调度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25.
淮河流域暴雨灾害时空分布及趋势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1958~2007年淮河流域16个地面测站50 a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利用降水距平百分率和线性趋势法以及Morlet小波分析法,对淮河流域暴雨分布的时空规律和波动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淮河流域暴雨日数呈现3个阶段,1958~1964年和1994~2007年为暴雨日数增长期,1965~1993年为暴雨日数减少期,且大多数年份正负距平约1~2 a交替出现,淮河流域暴雨日数在进入21世纪以来明显增加;(2)淮河流域6~8月份暴雨量偏多的年份有13次,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洪涝也较为频繁,尤其2000年以后雨量明显增加;(3)Morlet小波的时频变化规律研究显示,淮河流域显示出一定的周期性时间序列,2、5、15、27 a是重要的周期性时序,淮河南北两部分表现出不同的暴雨发展趋势,淮河南部地区是暴雨中心地带,南强北弱的趋势日趋明显  相似文献   
26.
1959~2008年湖北省暴雨的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湖北省17个气象站1959~2008年逐日降水资料,采用克里格插值法、线性趋势、累计距平、滑动平均及Mann Kendall、复Morlet小波函数等方法分析湖北省暴雨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时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湖北省存在以鄂东南和鄂东北为两个暴雨高值高频中心、鄂西北为低值低频中心的多中心分布特征,整体呈现出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地域分布,且大暴雨高频区、特大暴雨多发区和暴雨极大值区均出现在鄂东地区。时间演变趋势上,近50年来湖北省暴雨日数呈弱的增长趋势,暴雨量经历了偏少 偏少 偏多 偏多 偏少的年代际变化过程,异常暴雨年中暴雨日数偏多年较偏少年出现的频率高,全省暴雨日数和暴雨量在1978年发生突变,且存在9 a和5 a的周期振荡,而各分区暴雨日数均表现出显著地8~10 a的年代际周期特征  相似文献   
27.
多普勒雷达回波在一次大暴雨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多部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结合常规探空资料和逐小时的自动站资料,对2007年7月18日发生在河北省东部平原(以下简称冀东平原)的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低层中α尺度切变线的南压、东移及"人"字形辐合线是本次降水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降水发生前西南暖湿气流和冀东平原近地层偏东风是"人"字形辐合线形成的直接原因;在不稳定层结存续条件下,急流方向上上游雷达站中尺度低空急流的脉动对下游台站的短时暴雨预报具有一定时效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8.
利用2005年9~10月渭河流域内各气象站和水文站的资料,对2005年渭河流域致洪暴雨的雨情、水情及灾情进行分析。对洪水的特征,水情、河道的概况,特大洪灾的降水特点进行总结,得出“05.10”洪水具有降水范围广、水位高、洪水倒灌、灾害重等特征,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揭示了洪灾形成的主要原因,从而对减少洪灾的形成和流域的治理提出有关建议,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29.
深圳市新一代暴雨强度公式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构造了深圳市新一代暴雨强度公式研制的路线图,重点是利用深圳市气象局1954-2003年50年间的暴雨记录,用指数分布和P-Ⅲ分布进行分布曲线拟合和选优,得到了理论上的雨强-历时-重现期三联表,在此基础上再分别采用最优法、二分搜索法和广义逆法等3种方法求解分公式和总公式参数,根据误差最小的原则确定最优方法。结果表明:由指数分布拟合分布曲线,经过上述步骤求解得到的公式参数,误差最小,符合相关国标要求。  相似文献   
30.
为了加强对黑龙江省暴雨中尺度系统的认识,有利于暴雨灾害的预报和防御,对2005年7月28-29日发生在小兴安岭的暴洪中尺度系统,从大尺度环流形势、环流演变特征、云图和雷达回波上观测到的中尺度云团的发生发展、水汽来源、产生的热力和动力条件等几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分析表明:暴雨中尺度系统是在高空槽和新生东北低涡的环境中诱发出来的;卫星和雷达图像也观测到了中-β尺度和中-α尺度的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esoscale Convective complex,MCC)的发生发展;中尺度系统的水汽通道主要有两支:西南气流和偏东气流;中层冷空气的推动、风场垂直和水平切变及地形强迫抬升是这次暴洪过程中尺度系统的动力因子和触发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