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4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90篇
安全科学   63篇
废物处理   80篇
环保管理   223篇
综合类   578篇
基础理论   106篇
环境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133篇
评价与监测   39篇
社会与环境   14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491.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研究居民食品消费碳排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全国和地区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量调查数据及其人均食品消费碳排放的测算,运用ArcGIS空间统计分析、地理探测器因子探测等方法,分析2000—2019年中国农村居民家庭食品人均碳排放的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碳排放结构中升降因素叠加,人均碳排放量增速不明显。②人均碳排放量存在空间集聚效应,但集聚程度呈下降趋势。③人均碳排放量、直接与间接排放量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不同。其中,人均碳排放量主要受到猪牛羊肉消费量、食品消费支出的影响。建议从优化农村居民的饮食结构,适度减少猪牛羊肉的消费量、增加综合碳折算系数较低的禽肉、蛋类、牛奶和鱼类等动物性食品的消费量,以及加强人均碳排放量较高地区饮食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指导等方面,减少农村居民食品消费的人均碳排放量。  相似文献   
492.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empir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real income in Canada which 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global energy and trade. It employs bound tests to level relationships and conditional error correction models through ARDL specification to a new version of the Solow Growth model. Using annual data of the 1960–2010 period, results reveal a long-term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real income in Canada. It is also found that energy exporting activity is the determinant (driver) of energy consumption through the channel of real income and energy consumption is the determinant (driver) of exports through the channel of real income in the long term of the Canadian economy. Exports and energy use are the determinants (drivers) of real income in the long term of the Canadian economy; therefore, as conditional Granger causality tests suggest there is feedback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real income in the long term of the Canadian economy. The present study suggests that any energy conservation policies are likely to have negative influence on outpu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Canada.  相似文献   
493.
中国煤炭消费对PM2.5污染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国务院颁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制定国家煤炭消费总量中长期控制目标,到2017年,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降低到65%以下,然而煤炭消费对PM_(2.5)污染的贡献到底多大,这是当前亟待研究的科学问题。为定量分析煤炭消费对我国PM_(2.5)污染的影响,本研究首先计算了2012年煤炭消费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排量,然后利用CAMx空气质量模型,分别采用组分分析法和情景模拟法两种方法研究了煤炭消费对全国PM_(2.5)污染的影响。组分分析法研究表明,煤炭消费对全国PM_(2.5)年均浓度的贡献率约为61%,其中煤炭直接燃烧、煤炭相关行业的贡献率分别约为37%、24%;情景模拟法研究表明,煤炭消费对全国PM_(2.5)年均浓度的贡献率约为56%。因此,我国由于煤炭消费对全国PM_(2.5)年均浓度的贡献率为56%~61%。  相似文献   
494.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EKC) hypothesis in 10 of the 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OPEC). To realize the study’s aims a time series model is built based on the period 1977–2008, utilizing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as an environmental indicator and income, labour, capital, oil consumption and oil price as economic indicators. Employing the Autoregressive Distributed Lag (ARDL) approach, by comparing the short and long-run income elasticities, the EKC hypothesis is present in six OPEC countries namely Algeria, Iraq, Venezuela, Nigeria, Qatar and Kuwait. Moreover, the Toda–Yamamoto–Dolado–Lütkepohl (TYDL) causality tests outcome show that, after oil consumption, the most significant factors in increasing ecological footprint are labor and capital. This implies the relocation of pollution intensive industries to almost all of the OPEC countries. However, oil prices reduce environmental damage by its negative effect on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From the outcome of this study it is important for the investigated countries to reduce their consumption of fossil fuel energy since it represent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pollution. This can be achieved by allocating more labor and capital in projects and investments on renewable energy, energy efficiency and energy saving.  相似文献   
495.
中原经济区能源消费视角下的大气环境压力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以能源消费模式为切入点,分析中原经济区能源消费总量、消费结构和利用效率的现状水平,并分析能源消费引起的大气环境压力状况。基于经济发展速度调控及节能减排力度的不同,设置2020年三种能源消费情景,使用区域能源消费总量优化模型模拟预测不同情景下的能源消费总量,并分析不同情景下的大气环境压力。结果表明,快速发展和适度发展Ⅰ情景下,2020年区域能源消费总量将比2012年增加4.2×10~8tce和2.4×10~8tce,煤炭消费总量将增加3.1×10~8tce和1.2×10~8tce,大气污染物排放压力增加30%和50%;适度发展Ⅱ情景下,能源消费总量将增加0.2×10~8tce,煤炭消费总量将下降0.3×10~8tce,大气污染物排放压力将降低20%。因此,要实现经济发展稳步增长(年均增长率7.7%)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10%目标,重中之重是实现煤炭消费总量"零增长"或"负增长",同时力争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10~8~6×10~8tce,凭借煤炭占比大幅下降(降至65%左右)最大限度发挥能源供给领域节能效应,依靠产业结构升级节能效应和技术节能拓展能源消费领域节能空间,将能效水平提高至0.6tce/万元以下。  相似文献   
496.
The role of political conservatism and religion in shaping attitudes toward environmental consumption in the US is examined. Previous research suggests that while there is a mixed relationship between religiosity (measured in various ways) and environmentalism, political conservatives are unlikely to support pro-environment measures. Using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urvey data, mixed results are found regarding the relationship of religiosity and environmental consumption: religious attendance and religious identity are positively related to environmental consumption, while belief in an involved God and biblical literalism are negatively related. Increased levels of religiosity, however, mute the otherwise strong negative effect of political conservatism. This suggests, surprisingly, that Green marketers and activists are likely to face less conservative resistance to environmental consumption among religious Americans.  相似文献   
497.
正确认识城镇化发展中碳减排的阶段性特征和应对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碳排放挑战,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现有研究较少关注城镇化发展对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未能将城镇化自身阶段性变化对生活碳排放的影响联系起来。基于此,本文以城镇化率作为门限变量,以生活能源结构、居民消费率、产业结构分别作为解释变量,构建多个不同视角的门限-STIRPAT扩展模型,深入分析城镇化水平处于不同阶段时,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所受影响的差异性。研究表明,城市化率分别处于门限值(0.250、0.325和0.457)前后时,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所受影响出现了阶段性的变化。当城镇化率低于0.250时,能源结构、居民消费率和产业结构对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均呈负向弹性关系,分别为-0.688、-0.570、-0.570;当城市化率低于0.457时,能源结构、居民消费率和产业结构对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的负向弹性关系仍然存在,但相关关系明显减弱,能源结构负向弹性关系介于(-0.338,-0.019),居民消费率和产业结构负向弹性关系为-0.251。当城市化率超过0.457时,能源结构、居民消费率和产业结构对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已逐步显现或转变为正向弹性关系。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提出相应建议:区域城镇化发展介于(0.250,0.457]这一阶段的进程中,应把握住能源结构、居民消费率和产业结构对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效应转变之前的阶段,鼓励居民生活消费,但进行节能低碳生活方式的引导,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满足居民对生活商品及服务的需求。当区域城镇化提升至0.457以上时,应合理优化能源结构,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通过财政政策等对居民生活消费进行调控和引导,注重第三产业中的科技、金融等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发展。  相似文献   
498.
工业时代的经济增长是以大量消耗能源为代价的,直接导致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将经济增速与环境压力脱钩的同时,实现将人类福祉与资源消耗的脱钩,是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焦点问题。采用Tapio基本模型构建中国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模型,将1979-2014年的脱钩指数划分为8种脱钩类型。结果说明,绝对而稳态的脱钩是不存在的。虽然大部分年份的中国处于弱脱钩状态,但长时间尺度上,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存在"连接-脱钩-复钩-再脱钩"的动态反复过程。以中国东部地区10省份为例,研究脱钩指数变化的趋势和时间分异情况。结果显示,进入21世纪后该地区复钩的可能性不断增加,特别在经济增速趋缓的背景下,需要警惕以能源消耗驱动经济发展的模式重现。计算并比较脱钩指数的5年均值,研究中国东部地区脱钩的空间分异情况。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是否脱钩与宏观政策的调整密切相关。不断提高利用效率以减少能源消耗总量,保持弱脱钩是中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关系的常态。  相似文献   
499.
本文主要是为中欧可再生能源电力安全合作路径提供相关的政策建议。通过中欧双方可再生能源政策的相互比较,得到以下结论:1中国能源密度下跌的原因是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使用,不断提高能源效率和减排将是未来中国政府的核心任务;2把新能源外交与能源节约联系在一起,与欧盟之间加强中欧新能源合作,抓住机会引进新能源技术、设备和成果,以加强我们在新能源领域的竞争力;3建立战略目标和政策协调机制,以促进新能源外交政策的梳理,协同推进新能源外交战略目标的发展;4探索欧盟与中国的合作新机制,减少现有的国际机构或政府新成立的多边集团对短期商品价格冲击的影响,缓解短期的商品供应缺口和价格冲击;5在维护能源安全上,中欧双方有着共同的利益,也面临共同挑战。与欧盟在能源技术、能效管理、标准、法规、能源市场和监管等方面合作,推动中国节能和增效,对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实现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等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00.
首先对北京市居民每年购买新衣服的数量、支出、穿着时间、淘汰原因,以及闲置衣服的处理方式、数量等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然后对北京市居民对旧衣物回收利用的认识、回收形式及其处理方式,对旧衣物如何处理回收、再利用的担忧,对希望旧衣物回收箱摆放的场所等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其研究结果对废旧纺织品回收体系建设、制度及政策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