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4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90篇
安全科学   63篇
废物处理   80篇
环保管理   223篇
综合类   578篇
基础理论   106篇
环境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133篇
评价与监测   39篇
社会与环境   14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中国现代城镇化发育的能源消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镇是现代社会财富积累的中心。矿物燃料为主的一次能源不仅是现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来源,也是现代城镇化发育的基本动力来源。随着城镇化发育不断走向成熟,城镇的生存和发展对能源消费的依赖日趋强烈。这种消费需求不仅体现在总量增长方面,而且更体现在质量提高方面。世界和中国的实践均证明了这一点。所不同者,在产业发展政策和能源消费政策的作用下,中国现代城镇化发育的能源消费表现出明显的不尽人意:第一,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迅速,甚至进入21世纪以来也是如此;第二,能源消费结构演进缓慢、特别是进入国家城镇化快速发育阶段后的表现更是如此;第三,能源产出效率提高有限,甚至出现一定程度的倒退。如此能源消费特征,对中国城镇化的持续发育构成了巨大挑战,因此,建议加快城镇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能源消费结构演进和提高城镇能源消费质量。  相似文献   
72.
人口与消费对碳排放影响的分析模型与实证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从消费压力人口视角探讨碳排放问题,有利于正确判断和把握气候变化压力的人文因素,以及人口与消费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学机制.本文通过对STIRPAT模型的扩展,应用岭回归方法计量分析人口、消费及技术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对我国1980至2007年碳排放情况的统计实证结果表明,扩展的STIRPAT模型对中国国情有较高的解释力.居民消费水平、人口城市化率、人口规模三个因素对我国碳排放总量的变化影响明显;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与人口结构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力已高于人口规模变化的影响力,居民消费水平与消费模式等人文因素的变化有可能成为我国碳排放的新的增长点;技术进步因素在此模型中对我国该阶段碳排放的解释力有限,表明我国未来通过技术进步减缓碳排放的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73.
电力行业的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火电行业是碳排放量的主体,面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电力行业势必将成为CO2减排的主力军。目前,火电行业通过"上大压小"政策,实现结构减排;通过提高电力工业的烟气脱硫,实现工程减排;通过扩大清洁能源的比例,减少煤炭消耗总量,实现总量减排。使用清洁能源是实现碳减排的有效途径。指出了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的现状和措施,分析了电力行业在"低碳经济"中所面临的新形势,并对低碳电力技术的研究与运用进行了展望,阐述了通过利用清洁能源促进碳减排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74.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various psychoactive substances and their metabolites was performed in the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of the city of Zagreb (780 000 inhabitants) using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LC-MS-MS). The estimation of drug abuse for five different illicit drugs, including heroin, cocaine, marijuana, amphetamine and ecstasy, was made on the basis of their representative excretion rates, which were determined over a period of 8 months. Marijuana (1000 kg/year), heroin (75 kg/year) and cocaine (47 kg/year) were found to be the most frequently consumed illicit drugs, while the consumption of amphetamine-type drugs was much lower (1-3 kg/year). A comparison with other reports indicated that drug abuse profiles in transition countries might be different from those reported for Western Europe, in particular with respect to the comparatively increased consumption of heroin. Enhanced consumption of stimulating drugs (cocaine and ectasy) was systematically detected during weekends.  相似文献   
75.
稠油火驱开采技术节能减排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火驱作为稠油热采的有效接替技术,与注蒸汽开采技术相比,具有采收率高,能耗低,CO_2排放少的优势。文章从火驱驱油机理特征阐述了火驱与注蒸汽技术的不同点,从燃料开采能耗、热效率、注入剂资源、数据对比四个方面分析火驱比注蒸汽热效率高,无燃料开采成本,能耗是注蒸汽的50%;从CO_2气体排放方式和排放量对比可知,火驱能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油田节能减排、环保生产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6.
微电解-Fenton联合工艺预处理煤层气井压裂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Fenton强化微电解工艺对煤层气井压裂废水展开预处理研究,以COD去除率和可生化性(B/C)为考察指标,单独工艺正交实验结果表明pH为3、反应时间为90 min、铁碳体积比为1.5∶1和pH为4、反应时间为80 min、H2O2投加量为4 mL/L分别是微电解与Fenton反应的最优条件,各可获得48.1%和44.9%的COD去除率。在最优条件下进行微电解-Fenton联合运行实验,连续61 h内COD去除率均稳定在65%以上,B/C由0.158上升到0.3以上,有利于后续生化处理的运行。  相似文献   
77.
中国城市化与能源强度关系的交互动态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1990-2009年的统计数据,建立城市化率和能源强度间的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协整分析、脉冲响应函数和动态方差分解法,从不同视角对两组变量的交互动态响应关系进行分析和预测,旨在揭示我国城市化水平与能源利用效率的内在联系、互动机制与发展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尽管在短期内呈现波动态势,我国城市化水平与能源强度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两组变量的动态脉冲响应为负,体现出城市化率和能源强度之间的反向变动走势;与城市化相比,能源强度的脉冲曲线波动剧烈,说明单纯依靠能源系统内部来改善能源效率缺乏可持续性;方差分解时序值显示,能源强度对城市化变动因素的累计贡献较低,而城市化水平对能源强度变动的影响显著且增长迅速,说明能源强度的降低并不是城市化率提高的主要动力,反之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能源强度的下降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通过城市的优化开发与系统建设,能够有效促进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间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78.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dietary patterns and blood dioxin levels has not been fully investigated. The present study population consisted of 755 men and 901 women (aged 15-73 years) living in 90 different areas of 30 prefectures of Japan. Dietary habits were assessed by inquiring about the consumption frequency of 28 foods, food groups and beverages. In addition, the blood levels of 29 polychlorinated dibenzo-p-dioxins (PCDDs), polychlorinated dibenzo-furans (PCDFs), and dioxin-like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 (DL-PCBs) congeners were determined by high-resoluti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The median total toxicity equivalent (TEQ) in the blood, which was calculated on the basis of the toxicity equivalency factors of WHO (2005), was 16 pg TEQ g−1 lipi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identified five dietary patterns: Healthy diet (high intake of vegetables and fruits); Meat/High fat intake (high intake of meat, meat products, and eggs); Seafood and Alcohol (high intake of fish, shellfish, and alcoholic beverages); Miscellaneous; and Milk products and Alcohol intake (high intake of milk, Milk products, and alcoholic beverages). After adjusting for sex, age, body mass index, and smoking habits, the Seafood and Alcohol pattern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higher blood levels of total TEQ and PCDDs/PCDFs/DL-PCBs, and the Milk products and Alcohol pattern scores were correlated with higher blood levels of DL-PCBs. More detailed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intake frequencies for alcoholic beverages and seafood were independently and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total TEQ and the TEQ of PCDFs and DL-PCB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lcoholic beverage intake and PCDDs was also significant. Analysis of dietary patterns may be useful for identifying the dietary characteristics of individuals with a high dioxin body burden.  相似文献   
79.
中国碳排放强度与煤炭消耗的冲击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煤炭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资源支柱,一方面推动着经济快速增长,另一方面也对中国节能减排、降低碳排放强度提出了挑战,因而准确认识碳排放强度与煤炭消耗之间的交互冲击作用机理,为挖掘碳减排路径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选取1990 - 2008年间中国碳排放强度与煤炭消耗指标,采用EG协整检验证明碳排放强度与煤炭消耗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并以此建立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考察碳排放强度与煤炭消耗之间的长期动态影响特征.冲击响应分析结果表明:(1)煤炭消耗比重的变化对碳排放强度的冲击影晌具有一定滞后性和波动性,但冲击作用长期持久;(2)碳排放强度对煤炭消耗比重的冲击影响在短期内较剧烈,但长期冲击影响不明显;(3)煤炭消耗比重的降低在长期内会促使碳排放强度的降低,因而可以通过降低煤炭消耗比重来达到降低碳排放强度的目的.最后,从结构性降低、产业传导性降低以及技术性降低等角度,提出减少煤炭消耗、降低碳排放强度的相关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0.
本文运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32个行业面板数据,将工业各行业研发总支出划分为自主研发、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转移三个部分,在估算自主研发存量和技术引进存量的基础上,研究了自主研发、技术引进对工业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并考察了能源相对价格、FDI的进入程度以及工业内部行业结构等因素.研究表明,自主研发和国外技术引进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存在行业差异.自主研发对全工业行业和高能源强度行业的能源强度有显著负效应,对低能源强度行业的影响不显著;国内技术转移对全工业行业和低能源强度行业的能源强度有显著负的影响,对高能源强度行业的影响不显著;国外技术引进在所有样本中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均不显著.研究还发现,在低能源强度行业中,自主研发并没有与国外技术引进互为补充共同促进能源强度的下降;在高、低能源强度行业样本中,自主研发没有与国内技术转移形成互补优势,有助于能源强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