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4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322篇
安全科学   111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731篇
综合类   1051篇
基础理论   389篇
污染及防治   66篇
评价与监测   96篇
社会与环境   361篇
灾害及防治   36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89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0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8篇
  1975年   9篇
  1972年   4篇
  197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51.
论文将底墒效应利用技术、土壤深松技术、秸秆覆盖技术、有限水分胁迫效应利用技术、喷施多功能防旱剂五项单项抗旱技术在冬小麦播前及各个发育阶段适时、适地综合集成,并给出了应用量化指标。于1998~2000年在河南、河北、山东省进行示范推广应用。结果表明:冬小麦干旱综合防御集成技术是通过各单项抗旱技术触发和优化冬小麦找水、增水、保水、节水、控水的五种水分利用机制,发挥了植物生理生态、土壤理化性状、土壤水库、麦田小气候效应和化学制剂喷施等多种防旱抗旱的效能,时间贯穿于冬小麦整个生育期,可实现持续防旱抗旱。集成技术具有比各单项技术更显著的增产、节水效果。在两个典型大旱年的情况下,集成技术使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0.6%~53.7%,平均提高27.7%;小麦增产7.0%~42.3%,平均增产16.6%;每公顷增加纯收入490~1200元。  相似文献   
552.
佛山市南海区土地利用结构对非点源污染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帅红 《广州环境科学》2007,22(3):35-38,43
文章在野外布点采样的基础上分析了非点源污染评价指标,同时,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南海区内不同土地利用结构与非点源污染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以单一土地利用类型为主控制的流域中,耕地控制的小流域的地表水水质明显好于城镇控制的小流域;在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结构中,各项污染物浓度往往介于林地、基水地或耕地、城镇用地为主控制的小流域之间;在其他条件相似时,随着小流域内林地和基水地的增加,非点源污染程度有所降低,而随着耕地或城镇、农村居民点用地比例的升高,非点源污染有所增加。此外,土地利用结构对非点源污染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数量结构上,同时表现在空间分布上。  相似文献   
553.
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阶段及潜力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根据中国西北干旱区山前平原地区水资源转化和开发利用历史、现状与未来的趋势,可以将水资源开发利用划分为3个阶段:地表水开发利用阶段、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开发利用阶段和可用水资源的经济利用阶段。3个阶段前后衔接,相互交叉,较客观地反映了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层次随社会、技术进步不断提高的规律和过程。其中节水实际上在整个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都要贯彻,但第三阶段的经济用水内涵不同于前两个阶段,特别是在灌溉农业上,包含摆脱传统观念和进行变革,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根据调查和计算,干旱地区现净用的水量仅160×10m3,只占水资源总量的18%,还处在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阶段;如完成第一阶段,可用水量能增加91%,完成第二阶段,则可增加216%,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554.
收缩情境下城市土地利用及其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吴康  李耀川 《自然资源学报》2019,34(5):1121-1134
随着国际国内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城市收缩这一新现象逐渐在我国部分城市区域空间中呈现,成为未来新型城镇化转型的挑战之一。在简要梳理城市收缩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土地利用为主线,重点关注收缩情景下的土地利用模拟及其政策、空置土地与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等方面的相关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当前对城市收缩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人口变动和经济发展维度,对由此引发的土地利用以及生态系统变化关注较少。(2)土地利用模拟在分析和预测收缩情境下的城市土地利用变化上具有较大价值,但不同模型适用于不同研究情景,复合模型将具有更好的解释力。(3)土地利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应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各方面诉求,绿色空间存储制度是促进收缩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措施。(4)城市收缩产生的空置土地为发展生态系统服务提供了空间,应发展适用于我国城市收缩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方法。在我国城镇化进入“存量模式”甚至“减量模式”的背景下,应加大对城市收缩情景下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维度的研究,要积极借鉴并整合资源科学、地理学、生态学、管理科学和城市规划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并紧密结合我国当前城市发展和空间规划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促进城市收缩研究的方法创新和收缩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55.
浙江省湖州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氮磷非点源污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云  袁旭音  邓旭  沈志勇 《环境科技》2006,19(6):13-15,19
根据浙江省湖州地区土壤以及东太湖沉积物样品所测定的数据.对不同土地利用(耕地土、园地土、鱼塘土、林地土)的营养元素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氮、磷的总量均比太湖沉积物中高,表明有一部分营养物质进入了水体;营养元素相关分析表明,不同土地利用中有机碳含量与总氮相关性较好,与总磷相关性较差。估算出不同土地利用占土壤中流失总氯总磷百分比分别为:总氮,耕地土为63%,园地土为22%,鱼塘土为7%,林地土为8%;总磷,耕地土47%,园地土为28%。鱼塘土为18%,林地土为7%;湖州地区鱼塘土对东太湖的氮磷贡献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556.
557.
EcologicalplanningoflanduseinthecentralareaofTianjin,China¥LuYonglong(ResearchCenterforEco-EnvironmentalSciences,ChineseAcade...  相似文献   
558.
铝型材表面处理工艺中产生大量碱洗废液,其主要成分为NaOH与Al(OH)3,如不能有效回收,会造成严重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故针对含有“长寿碱蚀剂”的废液提出了生石灰处理工艺。此工艺简单,效果好,铝去除率最高可达97%,碱回收率可在80%左右,完全可以实现工业化生产。同时,该法原料价格低廉易得,实现闭路循环,而且其副产品CaCl2·2H2O、Al2(SO4)3·18H2O、CaSO4·2H2O等均有较高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59.
中国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的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157,自引:7,他引:157  
制定土地资源可持续性指标体系是《21世纪议程》中对各国提出的科学技术优先研究领域 ,国土资源部已开始了该研究项目。论文就此对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的理论与方法从整体上进行了探讨。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的进展 ,分析归纳了国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状况及可借鉴之处 ;指出在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与评价的研究中 ,必须从3个方面开展深入探讨。第一是土地利用分区及制定区域性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 ;第二是研究制定主要土地利用系统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及其阈值 ;第三是研究制定典型区域(以县域为单位)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及其阈值。只有把3个方面的研究有机融合起来 ,互相反馈 ,互为依存 ,才能保证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60.
Susceptibility of a Northern Hardwood Forest to Exotic Earthworm Invasion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Abstract:  Numerous exotic earthworm species are colonizing northern hardwood forests of North America, where no native earthworms exist. Upon invasion, earthworms have been shown to alter the surface soil environment and plant populations and communities. We sought to identify land-use factors in the Ottawa National Forest (ONF), Michigan (U.S.A.), that contribute to earthworm invasion in forest dominated by sugar maple ( Acer saccharum Marsh.) so that the susceptibility to additional colonization could be evaluated. We sampled earthworm communities in Sylvania Wilderness Area, a unique old-growth hardwood forest, and nonwilderness sites influenced by recreational fishing, recent timber harvesting, or roads. All the nonwilderness sites contained one to five species of exotic earthworms. In contrast, only 50% of wilderness sites contained exotic earthworms, all of a single species. Nonwilderness sites also had thinner litter and duff layers, higher soil C and N content, and higher nitrogen mineralization potentials than Sylvania sites. Two central differences between Sylvania and nonwilderness sites were that all nonwilderness sites were in close contact with roads and had a history of timber harvest, whereas these factors were not present in Sylvania Wilderness Area. Using average rates of colonization, we constructed two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models to estimate the percentage of sugar maple on the ONF falling within a theoretical 100-year invasion distance of roads and of second-growth sugar maple as relative indices of susceptibility to invasion. Both models indicated high susceptibility to invasion, with 91.7% and 98.9% of sugar maple habitat falling within a theoretical 100-year invasion distance of roads or historical harvests,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