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419篇 |
免费 | 3431篇 |
国内免费 | 232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745篇 |
废物处理 | 323篇 |
环保管理 | 2903篇 |
综合类 | 9449篇 |
基础理论 | 2320篇 |
环境理论 | 11篇 |
污染及防治 | 1500篇 |
评价与监测 | 966篇 |
社会与环境 | 1589篇 |
灾害及防治 | 127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16篇 |
2024年 | 332篇 |
2023年 | 462篇 |
2022年 | 580篇 |
2021年 | 675篇 |
2020年 | 649篇 |
2019年 | 599篇 |
2018年 | 526篇 |
2017年 | 702篇 |
2016年 | 780篇 |
2015年 | 737篇 |
2014年 | 833篇 |
2013年 | 995篇 |
2012年 | 1190篇 |
2011年 | 1304篇 |
2010年 | 984篇 |
2009年 | 959篇 |
2008年 | 809篇 |
2007年 | 1189篇 |
2006年 | 1183篇 |
2005年 | 953篇 |
2004年 | 791篇 |
2003年 | 897篇 |
2002年 | 726篇 |
2001年 | 610篇 |
2000年 | 558篇 |
1999年 | 540篇 |
1998年 | 409篇 |
1997年 | 331篇 |
1996年 | 286篇 |
1995年 | 256篇 |
1994年 | 250篇 |
1993年 | 205篇 |
1992年 | 160篇 |
1991年 | 125篇 |
1990年 | 83篇 |
1989年 | 48篇 |
1988年 | 43篇 |
1987年 | 22篇 |
1986年 | 23篇 |
1985年 | 29篇 |
1984年 | 17篇 |
1983年 | 18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9篇 |
1979年 | 11篇 |
1977年 | 14篇 |
1973年 | 10篇 |
1971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71.
含碳氨水回收集成分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NH3-CO2-H2O三元体系基础上,将解吸、精馏和防结晶技术相结合,开发出集成分离技术,并成功地将其用于原有含碳氨水回收装置的改造,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经济与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372.
373.
Dissolution of raw phosphate (apatite) in sea water of the Gulf of Aqaba was investigated through lab incubation experiments. Three types from three different sources (Al-Hasa, Al-Abyad and Esh-Shydiya) have been used for these experiments. Impact of quantity, grain size, and source (type) of raw phosphate on dissolution rate were studied. Statistical analysis show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comparing each two weights; as weight of apatite increased, dissolved inorganic phosphate-phosphorus (DIP) and fluoride in sea water solution increase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dissolution rates of raw phosphate from the three sites were not significant whil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different grain size fractions were significant. Dissolution rates were inversely related to particle size. Using a worst-case scenario, a conservative estimate of the maximum increase in DIP in seawater of the Gulf of Aqaba due to the apatite particles lost to the sea during ship loading resulted in DIP concentrations of 0.03 μM per year. As the residence time of the water in the Gulf of Aqaba is about one year, the DIP concentration will not increase by more than 0.03 μM under the estimated annual quantity of exported phosphate. Fluoride will not increase by more than 0.03 mg/l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374.
采用Pseudomonas putida 5-x细胞为吸附剂的生物吸附过程组合SBR生物降解系统处理含铜离子城市废水.研究了生物吸附剂Pseudomonas putida 5-x细胞的最佳制备条件以及组合系统的运行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在优化的条件下,Pseudomonas putida 5-x细胞对铜离子的吸附容量可达87.3mg·g-1,经生物吸附处理后,污水中Cu2+的含量显著降低,尽管残留的Cu2+对活性污泥吸附COD的能力尚有一定影响,但已不影响SBR系统对废水中COD的去除效果.研究表明,在活性污泥法处理含铜离子废水前,采用生物吸附技术降低废水中Cu2+含量,有利于提高后续活性污泥过程对COD的去除能力. 相似文献
375.
微咸水灌溉增加土壤盐分,改变土壤环境,进而影响土壤真菌的结构和多样性.在长期微咸水灌溉的基础上,分别添加生物炭和秸秆(采用等碳量设计,分别为3.7 t·hm-2和6 t·hm-2),探究生物炭和秸秆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生物炭和秸秆(对照)相比,生物炭施用显著增加土壤的pH、全碳、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但显著降低土壤电导率,降低幅度为20.71%;秸秆处理显著增加土壤的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但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和电导率,降低幅度为4.17%和64.50%.生物炭和秸秆处理对真菌群落Chao1指数和ACE指数有增加趋势,对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有降低趋势.土壤优势真菌门类为子囊菌门、被孢霉门、担子菌门、壶菌门和球囊菌门;优势真菌属为毛壳菌属、赤霉菌属、镰刀菌属、Idriella和被孢霉属.施加生物炭和秸秆提高子囊菌门、被孢霉门、担子菌门、球囊菌门和毛壳菌属的相对丰度;但降低壶菌门、赤霉菌属和Idriella的相对丰度.LEfSe分析表明,施用生物炭和秸秆还田降低真菌群落潜在生物标志物数量.RDA结果显示,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EC1:5和TN显著相关.微咸水灌溉给土壤带来了不利影响,其中EC1:5和TN是驱动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因子,土壤真菌群落通过生物炭和秸秆对土壤的改良作用来适应盐胁迫环境. 相似文献
376.
为研究承德市PM2.5中碳质组分的季节变化及污染来源,于2019年1、4、7和10月采集大气PM2.5样品,测定碳质组分浓度.通过有机碳(OC)与元素碳(EC)比值、总碳质气溶胶(TCA)及二次有机碳(SOC)的估算,分析碳质组分的变化特征;结合后向轨迹和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分析污染来源.结果表明,采样期间PM2.5、OC和EC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31.26±21.39)、(13.27±8.68)和(2.80±1.95)μg ·m-3.PM2.5的季节变化趋势为:冬季[(47.68±30.37)μg ·m-3]>秋季[(28.72±17.12)μg ·m-3]>春季[(26.59±15.32)μg ·m-3]>夏季[(23.17±8.38)μg ·m-3],与总碳(TC)、OC和EC季节变化趋势一致,冬季(R2=0.85)的OC与EC来源较一致;OC/EC值得出4个季节均受到交通和燃煤源排放的影响,且冬季受烟煤排放影响显著.TCA的平均浓度为(21.38±13.68)μg ·m-3,占PM2.5比例达68.39%,二次转化率(SOC/OC)为:春季(54.09%)>秋季(37.64%)>夏季(32.91%)>冬季(25.43%).后向轨迹模拟结果表明,春季和夏季气团携带的污染物浓度相对较低,秋季污染物的传输通道为西南方向,冬季为西北方向,主成分分析(PCA)表明,承德市PM2.5削减的关键是控制机动车尾气、燃煤和生物质燃烧源的排放. 相似文献
377.
为研究太原盆地臭氧(O3)的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基于太原盆地11个区县2020~2023年逐日最大O3-8h浓度资料及同期气象数据,利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分解,分析了太原盆地O3的主要空间分布模态、时间变化以及气象驱动因素,并进一步研究了太原盆地山谷风环流和区域输送对O3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太原盆地日最大O3-8h第90百分位浓度呈波动变化特征,2021和2023年浓度较高.太原盆地O3-8h浓度REOF前三模态方差解释率为75.9%,第一模态O3空间分布特征为“北高南低”,第二模态为“南高北低”,第三模态为“南北低中部高”,前两种模态时间系数高值多分布在6月中旬至7月底,第三模态时间系数高值出现时间的年际差异较大.根据O3的空间分布模态,可以将太原盆地分为北区(太原和榆次)、南区(汾阳、孝义、介休)和中区这3个部分.气温和风速对太原盆地O3空间分布影响较小,不同风向引起的局地输送差异是形成O3不同空间分布模态的主要气象驱动因素.山谷风控制期间太原盆地O3呈南北同高中部稍低的分布特征,ρ(O3-8h)平均值较非山谷风期间偏高约20μg·m-3.不同输送轨迹对太原盆地O3影响不同,来自东南、南部和西部的污染物输送会导致太原盆地O3污染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378.
车载电子电器设备的温度变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SO16750《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系列国家标准转化已进入报批阶段。系列标准的第4部分《气候负荷》引用IEC 60068-2-14规定的试验N:温度变化(GB/T2423.22)中的试验Na:规定转换时间的温度快速变化和试验Nb:按规定温度变化速率的温度变化试验。2009年1月,IEC对60068-2-14进行了技术性改版。将IEC 60068-2-33《温度变化导则》(GB/T2424.13)的内容并入;对试验及温度变化容差的描述和要求、编辑和插图都做了修改和修订。等同采标的GB/T2423.22的改版修订工作已在进行,估计2010年稍晚就可以发布。这里就当前国际标准和将发布等同国标的试验方法对车载电子电器设备的温度变化试验进行描述,同时对试验要素和及其应用要素作一些介绍。ISO16750《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系列国家标准转化已进入报批阶段。系列标准的第4部分《气候负荷》引用IEC 60068-2-14规定的试验N:温度变化(GB/T2423.22)中的试验Na:规定转换时间的温度快速变化和试验Nb:按规定温度变化速率的温度变化试验。2009年1月,IEC对60068-2-14进行了技术性改版。将IEC 60068-2-33《温度变化导则》(GB/T2424.13)的内容并入;对试验及温度变化容差的描述和要求、编辑和插图都做了修改和修订。等同采标的GB/T2423.22的改版修订工作已在进行,估计2010年稍晚就可以发布。这里就当前国际标准和将发布等同国标的试验方法对车载电子电器设备的温度变化试验进行描述,同时对试验要素和及其应用要素作一些介绍。 相似文献
379.
根据农用土地的具体特征选择适当的方法和评估中具体的操作是本文探讨的重点。解决不同利用方式下农用土地收益差异的综合平衡计算是关键。结合库尔勒市农用土地分等定级的具体实践,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农用土地价格评估体系,为今后开展的工作提供范例。 相似文献
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