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费全文 | 17500篇 |
免费 | 1162篇 |
国内免费 | 2733篇 |
安全科学 | 2438篇 |
废物处理 | 322篇 |
环保管理 | 2633篇 |
综合类 | 9046篇 |
基础理论 | 1996篇 |
环境理论 | 11篇 |
污染及防治 | 1407篇 |
评价与监测 | 882篇 |
社会与环境 | 1543篇 |
灾害及防治 | 1117篇 |
2024年 | 56篇 |
2023年 | 257篇 |
2022年 | 449篇 |
2021年 | 569篇 |
2020年 | 516篇 |
2019年 | 460篇 |
2018年 | 416篇 |
2017年 | 586篇 |
2016年 | 696篇 |
2015年 | 692篇 |
2014年 | 795篇 |
2013年 | 961篇 |
2012年 | 1153篇 |
2011年 | 1302篇 |
2010年 | 971篇 |
2009年 | 957篇 |
2008年 | 784篇 |
2007年 | 1183篇 |
2006年 | 1173篇 |
2005年 | 947篇 |
2004年 | 787篇 |
2003年 | 893篇 |
2002年 | 724篇 |
2001年 | 602篇 |
2000年 | 555篇 |
1999年 | 536篇 |
1998年 | 406篇 |
1997年 | 326篇 |
1996年 | 282篇 |
1995年 | 251篇 |
1994年 | 248篇 |
1993年 | 203篇 |
1992年 | 158篇 |
1991年 | 121篇 |
1990年 | 82篇 |
1989年 | 48篇 |
1988年 | 43篇 |
1987年 | 22篇 |
1986年 | 23篇 |
1985年 | 29篇 |
1984年 | 17篇 |
1983年 | 18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9篇 |
1979年 | 11篇 |
1977年 | 14篇 |
1974年 | 6篇 |
1973年 | 10篇 |
1971年 | 7篇 |
以宁夏境内黄河最大的一级支流清水河流域为例,分析重点断面水质、水环境容量及各控制单元污染负荷特征,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污染控制策略。结果表明:2015—2018年清水河三营国控断面水质无法稳定达到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水质标准,泉眼山断面化学需氧量(COD)存在超Ⅳ类水质标准风险。流域水环境容量COD为592.83~1 238.25 t/a,氨氮为51.99~193.60 t/a,总磷(TP)为5.02~12.85 t/a;流域平水期污染负荷入河量COD为15 661.1 t/a,氨氮为1 670.2 t/a,TP为784.5 t/a,分别是平水期水环境容量(COD为940.57 t/a,氨氮为114.64 t/a,TP为8.81 t/a)的16、14和89倍。固原控制单元单位面积污染负荷入河量最高(COD为3.04 t/a,氨氮为0.22 t/a,TP为0.06 t/a),工业源与城镇生活源污染问题突出,中卫控制单元总污染负荷入河量最高(COD为 6 738.45 t/a,氨氮为868.88 t/a,TP为218.12 t/a),城镇生活源污染较严重,而吴忠控制单元禽畜养殖污染较严重。基于水质目标和各单元的污染特征,建议固原控制单元加强工业企业污水回收利用、提高城镇污水处理能力,中卫控制单元重点关注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升级,吴忠控制单元在规模化养殖场推行禽畜粪污集中处理与回用。
相似文献生物完整性指数(IBI)是河道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重要且被广泛应用的指标,然而,基于水体中分解者微生物群落构建IBI评价标准的研究较少。针对北京市城市河道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开展评价,探索微生物生物完整性指数(M-IBI)评价流程与标准构建方法。基于沉积物中微生物Illumina高通量测序信息,筛选出关键环境因子(水质指标TN、TP、NH3-N、NO3-N和NO2-N)确定候选生物指标,根据判别能力分析结果,确定Shannon指数、拟杆菌门(Bacteroidota)相对丰度、绿弯菌门(Chloroflexi)相对丰度、蓝藻门(Cyanobacteria)相对丰度、CODCr耐受属相对丰度和NH3-N清洁属相对丰度6个指标,提出了指标标准化公式和健康评价标准。结果表明,以自然水体为补水的永定河各采样点评价结果均为健康状态,其他3条以城镇再生水厂出水为补水的河道中,清河4个采样点为健康至亚健康状态,凉水河5个采样点为健康至一般状态,大龙河4个采样点为亚健康至一般状态。M-IBI可以有效区分不同程度的受损点位,较合理地评价城市河道生态系统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为满足当前管理需求,在厘清我国现行规划体系构成、类型及相互关系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空间规划、区域规划、专项规划内容特征与环境影响特点,结合近20年规划环评实践,提出规划环评开展范围调整建议。对于空间规划,建议国家级总体规划不纳入规划环评体系,省级总体规划编写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市、县、乡镇级总体规划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对于区域规划,建议指导性大区域规划编写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非指导性大区域规划及新区、产业园区等的开发建设规划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对于专项规划,建议将自然资源开发、能源、交通、水利、农业(含畜牧业、渔业)、工业等专项规划纳入规划环评体系,指导性规划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非指导性规划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相似文献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制度是规划环评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跟踪评价制度对健全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为主体的预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制度与实践进展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现行制度存在的启动情形不明、程序亟待规范、约束力不足等问题,并从按照审查意见要求启动跟踪评价、保障生态环境部门知情权与建议权、强化违反跟踪评价义务的法律后果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修订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