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3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209篇
安全科学   31篇
废物处理   34篇
环保管理   36篇
综合类   445篇
基础理论   224篇
污染及防治   76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29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291.
苍头赤泥灰渣堆场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苍头赤泥灰渣堆场情况,从坝体位移观测、环境安全、防洪方面对该堆场进行了分析。认为苍头赤泥灰渣堆场处于安全状态,并对坝体管理提出建议。该分析方法对同类尾矿库的安全性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92.
为处理高浓度氮磷废水同时实现赤泥资源化利用,通过赤泥负载氧化镁制备高效氮磷回收材料(MgO-RM),用以对废水进行氮磷同步回收.考察了废水初始pH值、废水氮磷比和MgO-RM投加量对氮磷同步回收效果的影响.采用动力学模型和等温吸附模型对回收特性进行了描述,在此基础上利用FTIR、XRD、SEM、BET测试手段对MgO-...  相似文献   
293.
生态保护红线分区建设模式研究——以广东大鹏半岛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保护红线是中国一项创新性的环境保护制度,但目前其划分和实施管理机制仍处于不断探索阶段。以大鹏半岛为研究区域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分区模式研究。通过生态调查和GIS空间分析相结合,综合分析大鹏半岛的功能定位、地形地貌特征、典型生态系统类型、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和自然遗迹的分布状况、生态系统完整性和连续性特征,构建了全面反映生态特征的生态保护红线分区建设模式,提出基本生态控制线内差别化管理的思路,探讨了分区、分类、分级的生态保护管理体系,创新了流域生态管理模式。以基本生态控制线为基础划分7个重点区域进行分类分级保护模式,重点保护面积为171.59 km2,占基本生态控制线面积的77.3%。重点保护区域包括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大鹏半岛自然保护区、红花岭海岸森林公园、大鹏半岛中部生态廊道、坝光古银叶树Heritiera littoralis国家湿地公园、东涌红树林湿地公园、西涌香蒲桃Syzygium odoratum林自然保护小区。该模式的实施既能较好地保护大鹏半岛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资源,也能够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是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内分区管理制度的有益尝试,为生态保护红线的可持续性管理提供技术支撑,也为中国城市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分体系和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4.
纳米TiO2催化声化学降解酸性红B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经过高温活化处理的锐钛型纳米TiO2为催化剂,考察了各种因素对酸性红B溶液超声降解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锐钛型纳米TiO2对酸性红B溶液超声降解反应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其降解效果明显好于单纯使用超声波降解。超声频率40 kHz,输出功率50 W,催化剂用量0.5 g/L,pH=3.0,酸性红B溶液的初始浓度20 mg/L的条件下,60 min降解率即可达80%左右,120 min基本降解完全。因此,纳米锐钛型TiO2催化超声降解偶氮染料的方法切实可行,而且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95.
The coronavirus (COVID-19) pandemic is affecting the environment and conservation research in fundamental ways. Many conservation social scientists are now administering survey questionnaires online, but they must do so while ensuring rigor in data collection. Further, they must address a suite of unique challenges, such as the increasing use of mobile devices by participants and avoiding bots or other survey fraud. We reviewed recent literature on online survey methods to examine the state of the field related to online data collection and dissemination. We illustrate the review with examples of key methodological decisions made during a recent national study of people who feed wild birds, in which survey respondents were recruited through an online panel and a sample generated via a project participant list. Conducting surveys online affords new opportunities for participant recruitment, design, and pilot testing. For instance, online survey panels can provide quick access to large and diverse samples of people.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our own experiences, we suggest that to ensure high-quality online surveys one should account for potential sampling and nonresponse error, design survey instruments for use on multiple devices, test the instrument, and use multiple protocols to identify data quality problems. We also suggest that research funders, journal editors, and policy makers can all play a role in ensuring high-quality survey data are used to inform effective conservation programs and policies.  相似文献   
296.
本文以我国典型的红壤丘陵区——江西兴国县为研究对象,基于景观结构中的景观干扰度指数和景观脆弱度指数构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指数,并借助空间统计学中的空间自相关和半方差分析方法,进行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布和梯度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的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度存在着一定的空间正相关性,并随着粒度增大,呈现出下降的趋势.1994-2005年的11年中,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有所上升,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指数较高的地区有所较少.研究区的中部区域生态风险度高,相邻区域的生态风险度也较高.1994年和2005年,研究区生态风险指数空间分异的步长都比较小,分别为43km和9.3km.  相似文献   
297.
植被恢复对侵蚀型红壤碳吸存及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托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研究了侵蚀型红壤退化裸地恢复为百喜草地、柑橘果园和湿地松林后,0~100 cm深度范围内不同土层(0~10、>10~20、>20~40、>40~70和>70~100 cm)中w(TOC)(TOC为总有机碳)以及表层(0~40 cm)土壤中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的变化. 结果表明:①退化裸地土壤中w(TOC)和有机碳库储量分别仅为4.73 g/kg和48.41 t/hm2,均处于较低水平,w(TOC)的垂直分布特征也不明显;恢复为百喜草地和柑橘园后,w(TOC)分别增至7.08和7.69 g/kg,有机碳库储量分别增至55.09和70.78 t/hm2,并且植被恢复对表层土壤中w(TOC)影响显著,而对深层(>40 cm)土壤影响有限. ②以退化裸地为对照,百喜草地和柑橘果园土壤碳吸存量分别为6.68和22.36 t/hm2,平均碳吸存速率分别为0.51和1.72 t/(hm2·a);以保存较好的湿地松林为参照,退化裸地、百喜草地和柑橘果园土壤碳吸存潜力分别为23.71、17.03和1.34 t/hm2,说明严重侵蚀地的碳吸存潜力巨大. ③侵蚀型红壤退化裸地的植被恢复可积极促进表层土壤中DOC(水溶性有机碳)、MBC(微生物生物量碳)和POC(颗粒有机碳)的积累,同时该影响存在表聚效应,即植被恢复后土壤表层中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在w(TOC)中所占比例增大.   相似文献   
298.
针对冶金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含铁尘泥,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处理新工艺。利用部分种类的尘泥成功制取了符合磁性材料行业要求的氧化铁红,并广泛应用于磁材预烧料企业,从而为含铁尘泥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99.
稀土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分馏效应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稀土背景较高的红壤为供试土壤,采用小麦盆栽实验,研究了稀土元素在土壤~小麦系统中的分馏模式,考察了外源稀土浓度、腐殖酸浓度和土壤酸度对稀土分馏模式的影响.结果发现,红壤中稀土的分馏模式与我国土壤的稀土分馏模式基本一致,为向右倾斜的轻稀土富集模式.小麦根部的稀土分布模式与土壤类似,小麦茎叶中稀土分布模式则有所不同.加入外源稀土后,小麦根部的稀土分馏模式随土壤中稀土丰度的改变而改变,而小麦茎叶中的稀土分馏模式却保持相对稳定,说明小麦地下部分与小麦地上部分对稀土的吸收方式存在差异.腐殖酸对稀土在土壤-小麦系统中的分馏效应影响不大土壤酸度对稀土在土壤-小麦系统中的分馏效应有一定的影响,在所试验条件下,观察到小麦中稀土元素的分馏系数随pH值降低而降低,高pH值(pH=6.7)使稀土在小麦中的分馏系数加大.  相似文献   
300.
用废铅蓄电池制备黄丹和红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废铅蓄电池为原料,采用湿法、火法联合冶炼技术制备黄丹和红丹。该技术可靠、设备投资少、操作简单、无二次污染、铅尘处理效果好,且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用该法制备的红丹产品,Pb3O4质量分数达到97.4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