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5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277篇
安全科学   102篇
废物处理   54篇
环保管理   73篇
综合类   567篇
基础理论   251篇
污染及防治   129篇
评价与监测   55篇
社会与环境   44篇
灾害及防治   2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浅析了HSE管理体系起源及其在我国的运行情况,提出了HSE管理绩效考核实施原则和实施办法,同时列举了HSE管理绩效考核在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井下作业公司的成功应用,并指出企业实施HSE管理绩效考核应注意的事项,可为企业有效控制员工行为安全、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提升企业HSE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2.
菌根和间作对滇池流域红壤磷素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菌根和间作对滇池流域红壤磷迁移的减控影响,根据2013年5—10月采集的6次径流水样,通过田间小区试验,选取玉米/大豆间作的红壤径流区,以单作玉米、单作大豆为对照,并设置抑菌处理(施用苯菌灵)和未抑菌处理,模拟分析间作和菌根处理复合作用下的径流磷迁移特征. 结果表明:除7月19日外,整个雨季各处理下径流中ρ(TP)、ρ(可溶性磷)和ρ(颗粒态磷)随采样时间均无明显变化;所有组合处理中,未抑菌-间作处理下径流中ρ(TP)最低,比单作玉米、单作大豆分别降低25.6%、12.2%;无论是否抑菌,玉米/大豆间作处理可使径流中ρ(可溶性磷)较单作玉米处理降低约24.7%;未抑菌处理下,玉米/大豆间作处理径流中ρ(颗粒态磷)比单作玉米、单作大豆分别降低约14.3%、20.2%,并且在玉米/大豆间作条件下,未抑菌处理径流中ρ(颗粒态磷)显著低于抑菌处理. 另外,无论是何种种植模式,抑菌处理下土壤中w(TP)均显著高于未抑菌处理,增幅在9.0%以上;抑菌条件下,间作玉米处理下土壤中w(TP)、w(速效磷)较单作玉米处理显著降低;与抑菌-单作玉米处理相比,未抑菌-间作玉米处理下土壤中w(TP)和w(速效磷)也分别降低了0.25 g/kg和2.56 mg/kg. 研究显示,菌根真菌协同玉米/大豆间作体系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坡耕地红壤磷的径流流失,对滇池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具有一定削减潜力.   相似文献   
43.
以赤泥为主要原料,进行活化处理后,以粉煤灰为激发剂,膨润土(皂土)为黏结剂,碳酸氢钠为发泡剂制成不同配比的9种活化赤泥颗粒。将9种新型的活化赤泥颗粒吸附材料通过L9(34)正交试验进行对比,比较其对水体中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以吸附8 h后磷的吸附量为评价标准,在磷初始浓度为6.0 mg/L,pH为8.0时,配方8的赤泥颗粒对磷的吸附量为1.0 mg/g,对磷的去除率约为83.7%;而配方3的赤泥颗粒对磷的吸附量仅为0.1 mg/g,对磷的去除率约为7.2%。通过红外光谱法和XRD(X-衍射)对2种焙烧赤泥颗粒吸附材料的理化特性进行了表征和比较,发现焙烧后赤泥颗粒表面产生带有-OH官能团,可与磷酸根在溶液中发生配体交换反应而实现吸附。赤泥比例是影响吸附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4.
华南地区是我国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地区,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区域开发进程的加快,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重。本文提出了华南地区常见的四种产生水土流失的岩性(花岗岩、石灰岩、紫色砂页岩和红色砂砾岩),并在分析了其产生水土流失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治理每种岩性水土流失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5.
探讨影响赤潮的物理因子及其预报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通过多年对广东沿海港湾赤潮发生机理的探讨 ,归纳出引发赤潮的主要物理因子 ,并深入研究潮汐变化与赤潮形成的关系。作者认为在沿海一些半封闭的海湾 ,在月赤纬偏小期间发生大潮易引发赤潮。大亚湾澳头水域 4~ 5月份大潮后多呈现不正规全日潮 ,易出现赤潮生物高峰期 ,较明显的赤潮从发生至消退的全过程往往跨越一个潮水期。根据实践经验总结 ,作者提出利用潮汐变化规律对大亚湾澳头水域 2 0 0 1年 5月份可能出现的赤潮初始阶段作尝试性预测 ,并在赤潮初始阶段通过对水域的浮游生物优势种和当地天气的变化趋势加强观测、研究 ,希望能对赤潮暴发作出较准确的预报。  相似文献   
46.
象山港海域富营养化与赤潮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 2 0 0 0年 5月 2 4日至 6月 7日对象山港口门附近海域由原甲藻和多甲藻引发的赤潮进行跟踪监视监测的资料 ,用相关分析的方法探究了赤潮发生时各水化要素间的关系 ,分析了象山港海域富营养化的程度、范围、形成原因及其与赤潮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赤潮发生期间 ,水体中赤潮生物———原甲藻数量与溶解氧呈现明显的正相关 ,多甲藻和裸甲藻数量与无机氮呈现明显的负相关 ,可见此次赤潮是以无机氮为营养盐主要限制因子。象山港海域的有机污染、富营养化现象 ,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7.
48.
超声与紫外光协同氧化法处理染料废水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超声波、紫外光协同氧化方法处理碱性红B染料废水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水样初始浓度、初始pH值对其脱色效率的影响。并在各条件下,对超声波、紫外光单独作用和两者协同作用下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超声波与紫外光的协同作用效果明显,染料的降解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在温度30℃、初始浓度50m/L、pH=1.5、饱和气体为氧气、紫外光波长为253.7nm时,酸性工B经协同处理60min,脱色率可达99.1%。  相似文献   
49.
氧化铝赤泥堆场渗滤液污染的评价与防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提出了氧化铝生产赤泥堆场的环境影响评价构架及生产阶段尽量减少下渗量的措施,有效地保护堆场区域地下水水环境。  相似文献   
50.
采用赤泥吸附协同Fenton法处理焦化废水,两者协同处理对COD的去除率高于其单独处理之和.考察了赤泥投加量、初始pH值、反应温度、H2O2浓度和Fe2+浓度等因素对降解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20 g/L的赤泥、初始pH=3、80 mmol/L的H2O2、224 mg/L的Fe2+的最佳条件下,经过120 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