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8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556篇
安全科学   48篇
废物处理   124篇
环保管理   50篇
综合类   753篇
基础理论   163篇
污染及防治   185篇
评价与监测   19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催化臭氧化降解含微囊藻毒素污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宏  黄凯  依成武  吕宾  蔡裕领 《环境化学》2012,31(3):341-347
应用金属氧化物构建催化臭氧化工艺处理含微囊藻毒素污水,比较了不同催化剂的性能差异,分析了催化剂投加量、温度、pH、原水浓度对该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CuO作催化剂能较好地处理含微囊藻毒素污水.温度与原水浓度对该工艺影响较小;催化剂投加量与pH是该工艺的主要影响因素.实验温度40℃、混合气体流量1.8 L.L-.1min-1、pH=9、催化剂投加量5 g.L-1、处理时间60 min,原水MC-LR去除率达到90%以上、COD去除率达到64%以上.处理20 min,该工艺催化作用去除MC-LR贡献率达到28%、去除COD贡献率达到52%.  相似文献   
962.
以沉淀法制备了高活性ZnO纳米丛(nanobushes,ZNB),以水热反应制备得到普通ZnO纳米颗粒(nanoparticles,ZNP).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比表面积测定仪(BET)和光致发光光谱(PL)等手段对ZNB和ZNP进行了表征,并比较了其光催化活性的差异.在紫外光(λ≤387 nm)照射40 min后ZNB使有机染料罗丹明B(Rhodamine B,RhB)完全褪色,而相同条件下ZNP仅能使RhB褪色53%.通过总有机碳(TOC)的测定,研究了ZnO对RhB深度氧化矿化程度,光照6 h后ZNB对RhB矿化率高达92%,而ZNP对RhB的矿化率只有77%.跟踪测定了光催化降解过程中活性氧化物种相对含量的变化,表明紫外光激发条件下,ZnO光催化反应机理主要涉及羟基自由基(.OH)历程,且ZNB产生活性氧化物种的量高于ZNP.  相似文献   
963.
以总还原硫(TRS)为考察指标,分析了基于厌氧-混凝-高级氧化工艺的中试系统各处理单元对转运站污水中恶臭物质的处理效果。转运站污水中,TRS总量为0.602 mg/L水,而经过厌氧、混凝、高级氧化等处理单元后依次为4.167,3.513,0.168 mg/L水。厌氧对含硫有机物的降解是恶臭物质产生的重要过程,混凝过程对污水恶臭去除作用很小。相比于混凝出水,高级氧化对恶臭物质去除率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964.
以扬麦13为供试材料,通过大田试验方法研究了太阳辐射减弱对冬小麦灌浆期光合生理特性、保护酶系统及膜脂过氧化水平的影响. 设置了5个太阳辐射减弱处理,各处理的太阳辐射强度分别为自然光照的100%(CK),60%,40%,20%和15%. 结果表明:太阳辐射减弱导致冬小麦叶片的光合生理特性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净光合速率(Pn)减少,气孔限制值(Ls)和蒸腾速率(Tr)显著降低,但胞间CO2浓度(Ci)却逐渐上升;随着太阳辐射减弱程度的增加,冬小麦叶片的CAT(过氧化氢酶),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和POD(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显著增加,表现出较高的抗性,但MDA(丙二醛)含量及EC(电导率)降低,说明太阳辐射减弱未使作物膜系统受到明显伤害;在太阳辐射减弱条件下,冬小麦光合色素的含量增加较明显,但w(Chla)/w(Chlb)下降,对太阳辐射中偏向短波部分波段的吸收能力增强. 综上所述,在太阳辐射减弱条件下,冬小麦灌浆期通过提高保护酶系统的活性避免细胞膜系统的膜脂过氧化伤害,同时提高w(Chlb)以增强光能的利用能力. 尽管如此,由于太阳辐射能量的不足,作物的Pn仍持续下降,且主要是由非气孔因素引起.   相似文献   
965.
催化脱除氮氧化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除氮氧化物污染是环境保护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催化脱除氮氧化物一直是人们解决上述课题应用的主要方法。本文对催化脱除法中应用的各种催化剂的研究进展状况作一回顾和总结  相似文献   
966.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和原子簇模型,对NH3和H2O分子在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催化剂表面不同吸附位上的吸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H3能吸附在V2O5表面的Lewis和Bronsted酸位,但在后者吸附位上更稳定.当V2O5以多聚物结构存在时,NH3能与O(1)H生成稳定的NH4 ,该物质在SCR反应中起着关键作用,吸附能为-128 kJ·mol-1;同时水也可与该吸附位形成稳定构型,吸附能为-97 kJ·mol-1.在V2O5表面,水与NH3的吸附能相当,两者发生竞争吸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SCR脱硝反应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67.
镍基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垃圾气化产氢的催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陶粒为载体,采用常温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镍基催化剂,并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X射线荧光分析(XRF)、BET、环境扫描电镜-能谱仪分析(ESEM-EDX)和元素分析等对其进行了表征,该催化剂BET表面积为101.3m2/g.活性组分NiO颗粒平均粒径约为2μm,均匀分散在载体表面.并在下吸式固定床气化炉中,进行水蒸气催化气化城市生活垃圾有机组分的实验来评价镍基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在镍基催化剂的作用下,H2和CO含量明显增加,H2含量最高达43.22%,CO2、CH4、C2H4和C2H6.平均含量降至1%以下.催化气化过程的产氢率远远高于气化过程,最高达19.9mol H2/kg,低温段催化气化的潜在产氢率高于气化过程,但高温段低于气化过程;高温有利于气化产气中H2和CO的生成,还可以促进CH4、C2H4和C2H6的分解.催化气化过程的焦油产率、灰渣产率明显低于气化过程,特别是焦油产率降至2%以下,而产气率则高于气化过程.  相似文献   
968.
在模拟烟气中研究了MnOx/a-Al2O3催化剂对烟气零价汞(Hg0)的催化氧化效果,以及反应条件对Hg0氧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00℃时催化剂的活性最大,模拟烟气含有20mL/m3 HCl时Hg0的氧化率达到91%.在8000~32000h-1空速范围内,Hg0氧化率保持在90%以上;空速提高到96000h-1时,氧化率开始下降,并与空速成反比.烟气中的SO2与HCl竞争催化剂上的活性位,对催化氧化反应有一定抑制,500mL/m3 SO2使零价汞的氧化率下降约20%.此外,还对MnOx催化氧化零价汞的反应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69.
为了从信号转导途径的角度探讨内源性气态SO2引起血管舒张的机制,采用将气态SO2或SO2生理盐水溶液加入孵育液的方法,使SO2分子直接作用于离体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环,同时使用不同信号转导途径抑制剂,研究了内源性气态SO2诱发血管舒张的信号转导机制,并采用类比法研究了SO2对Krebs液pH的影响及其与血管舒张的关系.结果显示:1)内源性气态SO2对大鼠血管的舒张作用是SO2分子直接作用引起的,与SO2引起的pH值轻度降低无关;2)气态SO2在生理浓度和低浓度(<450μmol·L-1)引起的舒血管作用主要是通过NO/cGMP途径介导;3)很低浓度的气态SO(23μmol·L-1)和NO(3或5nmol·L-1)在引起血管舒张作用时有协同作用,二者在体内联合发挥对血管张力的调节作用.结论:1)SO2是血管组织的一种内源性气体舒张因子;2)SO2与NO可以协同调节血管张力,二者可能存在某种形式的交叉对话作用.  相似文献   
970.
The adsorption potential of FMBO, FeOOH, MnO2 for the removal of Cd2+, Cu2+ and Pb2+ in aqueous systems was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Comparing to FMBO and FeOOH, MnO2 offered a much higher removal capacity towards the three metal ions. The maximal adsorption capacity of MnO2 for Cd2+, Cu2+ and Pb2+ were 1.23, 2.25 and 2.60 mmol·g-1, respectively. And that for FMBO were 0.37, 1.13, and 1.18 mmol·g-1 and for FeOOH were 0.11, 0.86 and 0.48 mmol·g-1, respectively. The adsorption behaviors of the three metal ions on the three adsorbents were all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pH values and heavy metal removal efficiency increased with pH increased. The Langmuir and Freundlich adsorption models were used to describe the adsorption equilibrium of the three metal ions onto the three adsorbent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dsorption equilibrium data fitted well to Langmuir isotherm and this indicated that adsorption of metal ions occurred on the three metal oxides adsorbents limited to the formation of a monolayer. More negative charged of MnO2 surface than that of FMBO and FeOOH could be ascribed by lower pHiep of MnO2 than that of FMBO and FeOOH and this could contribute to more binding sites on MnO2 surface than that of FMBO and FeOOH. The higher metal ions uptake by MnO2 than FMBO and FeOOH could be well explained by the surface charge mechanis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