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31篇 |
免费 | 1006篇 |
国内免费 | 13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59篇 |
废物处理 | 55篇 |
环保管理 | 119篇 |
综合类 | 1508篇 |
基础理论 | 377篇 |
污染及防治 | 375篇 |
评价与监测 | 53篇 |
社会与环境 | 14篇 |
灾害及防治 | 1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3篇 |
2024年 | 55篇 |
2023年 | 61篇 |
2022年 | 87篇 |
2021年 | 103篇 |
2020年 | 103篇 |
2019年 | 105篇 |
2018年 | 88篇 |
2017年 | 92篇 |
2016年 | 118篇 |
2015年 | 102篇 |
2014年 | 120篇 |
2013年 | 151篇 |
2012年 | 119篇 |
2011年 | 151篇 |
2010年 | 98篇 |
2009年 | 143篇 |
2008年 | 96篇 |
2007年 | 115篇 |
2006年 | 117篇 |
2005年 | 78篇 |
2004年 | 68篇 |
2003年 | 70篇 |
2002年 | 49篇 |
2001年 | 42篇 |
2000年 | 41篇 |
1999年 | 43篇 |
1998年 | 22篇 |
1997年 | 23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24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4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01.
利用16S rRNA基因测序分类学技术,分别以北京市区2011及2012年不同月份的降水样品中细菌的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克隆、测序构建基因组文库,研究了北京市大气降水中细菌的群落结构组成及多样性变化.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 (α-,β-,γ-)是北京市降水样品中细菌的优势菌群(75.6%~100%),另外包括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异常球菌门(Deinococcus-Thermus)、蓝藻门(Cyanobacteria)、硝化螺菌门(Nitrospira)、厚壁菌门(Firmicutes)共7个主要门类的细菌,以及未定菌(TM7).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的降水样品,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及多样性均存在着差异性,冬季12月份雪水样品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明显高于其他季节的样品,细菌群落多样性(Shannon, H)特点是,冬季>秋季>夏季. 相似文献
602.
杭州湾北岸奉贤水域大肠菌群和异养细菌的生态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004年夏季对杭州湾奉贤水域有关微生物及其环境因子的检测,分析研究该水域大肠菌群、异养细菌的生态分布特征、污染程度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该水域均不同程度地受大肠菌群和异养细菌的污染,其中大肠菌群在50~1700/L,属于国家二级海水,呈现近陆断面高于远陆断面的分布特征;异养细菌丰度在2.3×103~1.6×105/mL,应属于中度污染,呈现远陆断面高于近陆断面的分布特征。该水域浮游植物总数量平均值为1043.70×104/m3。通过对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发现,大肠菌群和异养细菌总数与叶绿素a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73和0.6179。 相似文献
603.
以典型有机氯农药氯丹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不同粒径土壤颗粒对氯丹的吸附特性及其对发光菌急性毒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粒径的土壤颗粒对氯丹的吸附性能依次为:粘粒( 粗砂(200~2 000 μm)> 细砂(20~200 μm)。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的线性相关系数最小为0.84,对不同粒径土壤吸附数据的拟合均优于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对吸附氯丹的吸附数据更符合准一级吸附动力学,其线性相关系数最高达到0.999。四种土壤颗粒浸出液对发光菌毒性的发光抑制率依次为细砂(-21%)≈粗砂(-21%)> 粘粒(-13%)> 粉粒(-9%),即发光菌的急性毒性与土壤颗粒的吸附性能负相关。 相似文献
604.
通过改变CSTR系统内pH值,启动发酵类型由乙醇型向丁酸型转化,研究了转化前后系统内产氢动态和细菌群落变迁.结果表明,在有机负荷不变的情况下,启动发酵类型转化15d后,系统内种群由乙醇型转化为丁酸型,消耗碱度量由350mg·L-1增至1720mg·L-1,平均比产氢速率由21.2mol·kg-1·d-1降低至11.1mol·kg-1·d-1.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对反应系统内3类微生物群的监测结果表明,未启动转化时,肠杆菌、梭菌Ⅰ、Ⅱ和梭菌Ⅺ的相对丰度分别为22%、48%和30%,转化结束后,3类细菌的相对丰度为19%、24%和55%. 相似文献
605.
细菌是大气生物气溶胶中最丰富、分布最广的微生物.利用FA-1撞击式生物采样器连续采集了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青岛近海大气生物气溶胶分级样品,并利用BacLightTM试剂染色-荧光显微镜计数方法测定了死/活细菌浓度,分析其浓度与粒径的季节分布特征,并研究了雾、霾和沙尘等特殊天气对细菌浓度及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采样期间青岛近海生物气溶胶中细菌浓度为(1.06±0.68)×105 cells·m-3,其中活细菌和死细菌浓度分别为(8.20±4.88)×103 cells·m-3和(9.74±6.72)×104 cells·m-3.细菌浓度分布具有季节差异,死细菌浓度春季、冬季最高,夏季最低;活细菌浓度则变现为春季最高,夏季和秋季较低,冬季最低.生物气溶胶中细菌浓度随月份存在变化,死细菌月均浓度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2021年春季3月和夏季6月,而活细菌月均浓度最高值则出现在2021年春季5月,最低值在2020年冬季12月.... 相似文献
606.
随着人们对金属毒性认识的不断深入,对生物毒性检测方法的灵敏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发光度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法对传统的明亮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培养基中主要组分的浓度进行了优化,得到了最佳培养基组成:氯化钠(25.00 g·L-1)、胰蛋白胨(4.010 g·L-1)、酵母浸出液(1.200 g·L-1)、甘油(2.475 g·L-1),在此条件下培养14 h后,发光细菌的发光度达到1.7×109RLU,比优化前增加了1倍,菌浓度达到0.85,较优化前增加了5%.在优化培养基组分浓度的基础上,对其他条件(接种量、p H值、温度)进行了单因素发光度影响分析,发现在接种量1%(初始种子液OD595为0.003),测定环境22~25℃,样品p H值为6~8的条件下,利用优化培养基进行急性毒性测定基本不会影响发光度.随后,基于优化后的培养条件对常见金属离子的急性毒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除Fe2+、Zn... 相似文献
607.
有机聚集体(OA)是水体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通的重要枢纽,但在不同营养水平湖泊中的比较研究仍相当匮乏.于2019~2021年间,采集了不同季节贫营养抚仙湖、中营养天目湖、中度富营养太湖和重度富营养星云湖表层水样,利用扫描电镜、表面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等研究了4个典型湖泊中OA及其附着细菌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抚仙湖、天目湖、太湖和星云湖中,OA丰度的年均值分别为1.4×104、 7.0×104、 27.7×104和16.0×104ind·mL-1; OA附着细菌丰度的年均值分别为0.3×106、 1.9×106、 4.9×106和6.2×106 cells·mL-1;附着细菌占总细菌的比值分别为30%、 31%、 50%和38%.(2)夏季OA丰度显著高于秋冬季;但夏季附着细菌占总细菌的比值为26%,显著低于其它3个季节.(3)湖泊营养状态是影响OA及其附着细... 相似文献
608.
秦岭大巴山地区山地灾害及减灾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论述秦岭大巴山地区山地灾害类型特征、分布规律及综合分析致灾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五条具体的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609.
重金属污染是导致生态和环境退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土壤重金属污染会降低土壤质量、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甚至威胁人类健康.因此,优化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措施,对于农业高产优质可持续具有重要意义.诸多国内外学者在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但由于受土壤和气候环境条件的影响,其修复效率受到制约.微生物与植物的协同修复被认为是环境胁迫条件下提高重金属污染修复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耐重金属的植物促生细菌(PGPB)不仅可以促进植物生长,提高对生物胁迫(如病原菌)和非生物胁迫(如干旱、高盐、极端温度和重金属等)的抗性,还可以改变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利用度和毒性,从而提高植物对重金属的修复效率.系统地梳理了耐重金属的PGPB在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植物抗逆性和影响重金属生物利用度方面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PGPB在生态修复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10.
随着现代城市生活水平提高,丰富的各种日用品给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给城市污水的处理除了一大难题。日常生活中各种洗衣液、灭菌液、清厕灵等表面活性剂产品的使用,导致城市生活污水碳源不足,磷含量明显增高,碳、氮、磷比例失调,最终,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的除磷运行不稳定,出水磷指标不理想。如何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厂的除磷效果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针对这个问题,在保证出水氮达标排放的前提下,重点关注除磷效果。因此,实验以广州市西朗污水处理厂改良A2O工艺为场所,通过调整预缺氧段、厌氧段、缺氧段的进水比例为1∶2∶3及内外回流比例,监控各段磷的含量变化,发现在缺氧段具有较高的除磷效率,可能存在反硝化聚磷菌,从而为实现同类工艺的除磷达标排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