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4篇
  免费   337篇
  国内免费   1547篇
安全科学   181篇
废物处理   394篇
环保管理   185篇
综合类   2441篇
基础理论   289篇
污染及防治   729篇
评价与监测   32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182篇
  2014年   181篇
  2013年   224篇
  2012年   306篇
  2011年   241篇
  2010年   185篇
  2009年   222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266篇
  2006年   279篇
  2005年   197篇
  2004年   167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针对H2S浓度为750~1500mg/m3的气体的液相催化氧化技术进行了动力学实验研究。配制了以铁基离子作为主催化剂的复合吸收净化溶液,同时加入稳定剂和表面活性剂提高催化剂在碱性吸收溶液的活性。分别考察了原料气中H2S、O2含量以及吸收液中催化剂离子浓度、温度等因素对吸收速率的影响;确定了较为理想的吸收操作条件并获得了较好的吸收净化效果;饱和吸收液易于再生,净化性能恢复良好,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952.
研究了利用电厂粉煤灰作为非均相催化剂,催化H2O2氧化对氨基苯酚(PAP),讨论了各种因素对PAP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pH=1.5,H2O2和PAP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50 mol/L和0.10 mol/L,反应时间为100min,粉煤灰用量为6.0%,搅拌速度为1000r/min的条件下,粉煤灰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能有效地催化H2O2氧化PAP,PAP的去除率可达81%左右.该法可用于预处理含PAP的工业废水.  相似文献   
953.
药物合成废水处理工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氯唑沙宗、枸橼酸莫沙必利化学原料药合成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废水浓度高、成分复杂及处理难度大等特点(COD高达80 000 mg/L左右),采用催化氧化-生物化学方法,试验研究了药物合成废水处理.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对合成废水的COD去除率可达98%,SS去除率可达96%,色度降到50倍左右,其去除率约为98%.该系统运行费用为0.4~0.5元/m^3废水.经过3个月的工程运行,表明催化氧化-生物化学处理药物合成废水系统是一种高效率、低能耗、运行管理方便、经济可行的处理方法.处理类似制药废水这样的高浓度有机废液,上述废水处理工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54.
水解-酸化法在味精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江苏南通天字味精厂的工程实例,介绍了以水解-酸化法为主体的味精废水处理工艺的原理、特点和应用中注意的问题.该工艺运行结果表明:在治理味精废水方面具有较佳的耐冲击性能;出水稳定达标;操作运行管理方便;投资成本和运行费用均较低.从其优势看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55.
956.
光催化氧化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光催化氧化技术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深度氧化(AOP)污染治理新技术,因其具有降解彻底、无二次污染等优点而倍受人们的瞩目.本文就对它的研究现状和以后的发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57.
以某日处理量为80 000 m3城市污水处理厂为例,介绍了A/A/O微曝氧化沟工艺的设计思路及参数选择,能够满足设计要求,且可信度高,有实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58.
BACKGROUND AND OBJECTIVE: Indigenous soil microorganisms are used for the biodegradation of petroleum hydrocarbons in oily waste residues from the petroleum refining industry. The objective of this investigation was to determine the potential of indigenous strains of fungi in soil contaminated with petroleum hydrocarbons to biodegrade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 MATERIALS AND METHODS: Twenty one fungal strains were isolated from a soil used for land-farming of oily waste residues from the petrochemical refining industry in Singapore and identified to genus level using laboratory culture and morphological techniques. Isolates were incubated in the presence of 30 mg/L of phenanthrene over a period of 28 days at 30 degrees C. The most effective strain was further evaluated to determine its ability to oxidise a wider range of PAH compounds of various molecular weight i.e acenaphthene, fluorene, fluoranthene, chrysene, benzo(a)pyrene and dibenz(ah)anthracene RESULTS AND DISCUSSION: After 28 days of incubation, 18 of the 21 fungal cultures were capable of oxidising over 50% of the phenanthrene present in culture medium, relative to abiotic controls. Fungal isolate, Penicillium sp. 06, was able to oxidise 89% of the phenanthrene present. This isolate could also oxidise more than 75% of the acenaphthene, fluorene and fluoranthene after 30 days of incubation. However, the oxidation of high molecular weight PAH i.e. chrysene, benzo(a)pyrene and dibenz(ah)anthracene by the Penicillium sp. 06 isolate was limited, where the extent of oxidation was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PAH molecular weight. CONCLUSIONS: Fungal isolate, Penicillium sp. 06, was effective at oxidising a range of PAH in petroleum contaminated soils, but higher molecular weight PAH were more recalcitrant. RECOMMENDATIONS AND OUTLOOK: There is potential for the re-application of this fungal strain to soil for bioremediation purposes.  相似文献   
959.
催化超临界水氧化对氨基苯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CuO/γ-Al2O3和MnO2/γ-Al2O3为催化剂、H2O2为氧化剂,在一连续流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了超临界水氧化对氨基苯酚实验。实验结果表明,CuO和MnO2催化剂对于对氨基苯酚的氧化降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氨基苯酚的去除率随反应温度和压力的升高、停留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在24~26MPa和400~450℃条件下,数秒钟内COD去除率可达到99%以上,催化剂CuO/γ-Al2O3的催化效果优于MnO2/γ-Al2O3。证明了催化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960.
根据催化剂的激活因子不同 ,本文将催化氧化法分为湿式催化氧化法 (WCO)、光催化氧化法 (PCO)和电催化氧化法 (ECO)三种 ,并阐述了各自的反应机理及应用研究状况 ,提出了今后需要加强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