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5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276篇
安全科学   48篇
废物处理   27篇
环保管理   72篇
综合类   504篇
基础理论   150篇
污染及防治   69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52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61.
研究了紫泥田和浅脚紫泥田2种水稻土胶体界面五氯酚(PCP)的还原转化效果,以及添加Fe2+或草酸对五氯酚还原转化效果的影响.采用表观一级反应动力学描述土壤胶体界面五氯酚的转化过程.结果表明,紫泥田和浅脚紫泥田土壤胶体界面五氯酚的还原转化动力学常数分别为0.0375d-1和0.0430d-1,半衰期分别为18.5d和16.1d;厌氧条件下水稻土胶体中铁氧化物还原溶解产生的吸附态Fe2+对五氯酚具有一定的还原转化能力.添加1.0mmol·L-1Fe2+或1.0mmol·L-1草酸均能显著促进土壤胶体界面五氯酚的还原转化和氯离子的产生,紫泥田土壤胶体界面五氯酚的还原转化半衰期分别减少到9.6d和6.0d,浅脚紫泥田土壤胶体界面五氯酚的转化半衰期分别减少到7.9d和3.0d.草酸促进作用更加显著的原因是铁-草酸配合物的生成.土壤胶体界面五氯酚的还原转化、脱氯效率与土壤胶体的比表面积、吸附态亚铁离子浓度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促进土壤中吸附态亚铁离子和草酸等低分子量有机酸的产生能显著促进有机氯的还原转化.  相似文献   
762.
土壤环境中镉、锌形态转化的探讨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论述了土壤中镉、锌的形态分布,讨论了影响土壤环境中Cd、Zn形态转化的因素和物质,如pH、石灰、有机质和其它一些离子和它们的影响机制,为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63.
厌氧微生物作用下土壤中砷的形态转化及分配比例对砷的环境行为与归趋具有重要影响。实验利用张士污灌区土壤负载低浓度砷,研究了厌氧微生物作用下砷的形态转化过程,并通过磷酸盐及盐酸提取土壤中的砷、铁和硫,探讨了砷在土壤中结合形态的变化及土壤矿物结构转化与砷环境行为的关联。实验结果表明,微生物作用下土壤负载的砷被迅速还原为As(III)并释放进入液相,培养24h后液相累积的As(T)量达到16.9μmol·L-1,其中As(III)占液相总砷含量的91%以上;48h后释放的砷被再次固持,液相残留的As(III)浓度仅为1.5μmol·L-1。尽管微生物还原作用造成土壤中铁氧化物的活化,但固相中磷酸盐提取态与盐酸提取态砷所占的比例分别从载砷量的45.3%和49.8%降低到22.0%与0.22%,而体系中硫酸盐还原产生的硫离子的量与砷的释放量保持负相关。可见微生物还原作用下砷发生了活化,释放和再固定的过程,土壤负载的砷从溶解态、吸附态及铁氧化物结合态逐渐被转化为更稳定的硫化物结合态。此研究对于预测土壤中砷的行为与归趋及污染土壤修复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64.
In recent years, researchers have discovered novel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of vitamin K2. In addition to promoting blood clotting, it can prevent osteoporosi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is expected to treat some tumors and Parkinson’s disease. Bacillus subtilis natto is a probiotic that has been approved by the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or use as a bioproducer of vitamin K2. Its product’s main form is MK-7, which has a long half-life in the human body and high bioavailability. Bacillus subtilis natto displays great potential for large-scale biological preparation of vitamin K2. In this study, the Sipizizen method of Bacillus subtilis transformation was optimized to make it suitable for molecular transformation of Bacillus subtilis natto. Vectors for overexpression of all 8 genes involved in the menadione synthetic pathway were constructed, and changes in MK-7 fermentation yield after transformation of Bacillus subtilis natto were investigated. Three enzymes were found to exert significant effects on MK-7 synthesis, namely isopentenyltransferase (MenA), 1,4-dihydroxy-2-naphthoyl-CoA synthase (MenB), and nornaphthoquinone methyltransferase (MenG). A modified strain (BN-pABG) with higher MK-7 productivity was obtained by concerted overexpression of menA, menB, and menG. In a 5 L bioreactor, MK-7 synthesis was further enhanced by optimizing oxygen supply. The final yield of MK-7 from the modified strain was 62.21 mg/L, 1.26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riginal strain.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combined overexpression of menA, menB, and menG strongly promotes MK-7 synthesis by Bacillus subtilis natto, and optimizing the oxygen supply conditions also promotes more robust MK-7 synthesis. © 2022 Authors.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765.
镉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转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61,自引:15,他引:61  
重金属镉(Cd)被列为环境污染物中最危险的五种物质之一。因其极易通过食物链在人体内积累并危害人体健康的特性,环境Cd污染尤其是土壤系统的Cd污染已成为国内外环境污染研究的热点,Cd在土壤一植物系统中迁移转化规律备受关注。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土壤Cd污染研究现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并阐述了影响Cd在土壤一植物系统中迁移转化的几个重要因素:土壤基本理化性质(pH值、有机质等)、Zn元素、P元素、陪伴阴离子Cl^-和SO4^2-,其中包括尚未被普遍认识的P元素和陪伴阴离子Cl^-和SO4^2-;并详细论述了各因子对Cd在土壤一植物系统中迁移转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766.
垃圾渗滤液中污染物在包气带运移模拟实验及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揭示垃圾渗滤液中污染物在包气带中的迁移转化规律,通过静态吸附、静态降解、动态土柱和数学模型预测等方法进行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包气带对污染物的吸附过程是线性的,即S=KdC,吸附系数Kd=0.0976;降解曲线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即C=C0e-λt,降解系数λ=0.0324d-1;弥散过程符合对流-弥散迁移转化模型,弥散系数D=0.00435m2·d-1,由此确定了污染物迁移数学模型。通过动态土柱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并利用模型对垃圾渗滤液中有机污染物(COD)的时空分布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767.
长期施肥对太湖地区水稻土磷素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江苏常熟生态站长期施肥条件下的水稻土进行了磷素转化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全磷(T-P)含量为926~934mgkg-1,只有对照(CK)比本底值下降0.49%,其它施肥处理的T-P含量都比本底值增加14.24%~28.0%,增幅最大的是半数秸秆 磷肥(1/2OM NPK)处理(28.0%),增幅最小的是NPK(氮磷钾)处理(14.24%).增幅最大的1/2OM NPK处理的T-P含量比CK增加28.0%,年平均增加2.9%;增幅最小的NPK处理的T-P含量比CK增加14.8%,年平均增加1.5%.有机磷(Po)占全磷(T-P)的比值小于无机磷(Pi)占全磷的比值,即:Po/T-P(15%~23%)O-P(143~101)>Fe-P(103~54)>Al-P(65~29)>Ca8-P(45~18)>Ca2-P(22~3);1/2OM NPK处理能增加水稻田土壤中的Al-P和Fe-P含量,而施用NPK肥有利于水稻对Al-P和Fe-P的吸收,因为NPK处理的土壤中Al-P和Fe-P含量只比CK大而比其它处理低;施磷肥会增加水稻土中O-P的含量.图3表3参23  相似文献   
768.
苏云金芽孢杆菌无质粒突变株BMB171的转化和表达性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苏云金芽孢杆菌无质粒突变株BMB171的转化性能和表达cry1Ac和cry1Ca基因的性能.用pHT3101、pBMB305、pBMB1736、pBMB671、pBTL1和pHV1249等6种外源质粒电转化无质粒突变株BMB171,其转化频率分别是Bt4Q7、Bt4D10和Bti.IPS.78/11等3种常用受体菌相应最高转化频率的1000、6.7、12.5、66.7、3500和2倍,其每μgDNA的最高转化子数达107.导入BMB171的外源质粒的稳定性与其复制子类型和质粒大小有关.无质粒突变株BMB171表达cry1Ac基因的表达量高于对照受体菌Bt4Q7,略低于Bt4D10和Bti.IPS.78/11,而BMB171表达cry1Ca基因的表达量高于这3种受体菌;对小菜蛾3龄幼虫和甜菜夜蛾初孵幼虫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BMB171表达cry1Ac基因的杀虫毒力高于Bt4Q7和Bt4D10,略低于Bti.IPS.78/1;而表达cry1Ca基因的毒力高于这3种受体菌  相似文献   
769.
滴滴涕在我国典型POPs污染场地中的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多年生产滴滴涕(DDT)的企业厂区内及周围布设采样点,采取不同深度的土壤进行分析,研究了POPs污染场地中DDT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生产厂区污染严重,在土壤表层,生产车间周围DDT的含量高达104mg·kg-1以上,离车间边界300m远处仍能检测到DDT,污染扩散范围与风向呈现一定相关性;在土壤深层,浓度随深度增加迅速降低,含量梯度变化最大为0.2~3m,3m以下土壤中浓度较小,10m深处浓度最高不超过8.89mg·kg-1.DDT的降解产物DDD和DDE在各个采样点均能检出,其降解率与含水率没有相关性.不同类型土壤中DDT的降解率存在很大差异,降解程度为粉砂(或粉土)>黏土(或粉质黏土)>杂填土.深层土壤中降解为DDD较为明显.(DDD DDE)/DDT比值显示,土壤中DDT为新输入的.  相似文献   
770.
考虑指标协调性的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亦飞 《环境科学学报》2007,27(11):1924-1928
湖泊富营养化程度评价标准中同一评价指标的分级界点值差异很大,近似地呈现指数变化.基于该认识,提出了1个基于指标协调性的湖泊富营养化综合评价模型.对评价标准及待评湖泊监测值进行对数变换,改善了评价指标值的协调性,降低了评价系统的非线性化程度;在定义待评湖泊各监测指标与富营养化标准各级别之间距离测度的基础上,按评价指标协调性要求构造评价函数;鉴于评价标准为区问教的实际情况,采用区间数计算待评湖泊与各级标准的相对距离测度,并按距离测度值的大小进行湖泊富营养化状态分类.该模型建模思路清晰,物理意义明确,计算过程简捷,一组由5个湖泊组成的富营养化综合评价案例计算结果表明,评价结果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