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64篇
安全科学   8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53篇
综合类   211篇
基础理论   45篇
污染及防治   46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41.
Often perceived as a Cinderella material, there is growing appreciation for solid waste as a renewable content thermal process feed. Nonetheless, research on solid waste gasification and sulphur mechanisms in particular is lacking. This paper presents results from two related experiments on a novel two stage gasification process, at demonstration scale, using a sulphur-enriched wood pellet feed.Notable SO2 and relatively low COS levels (before gas cleaning) were interesting features of the trials, and not normally expected under reducing gasification conditions. Analysis suggests that localised oxygen rich regions within the fluid bed played a role in SO2’s generation. The response of COS to sulphur in the feed was quite prompt, whereas SO2 was more delayed.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bed material sequestered sulphur from the feed, later aiding SO2 generation. The more reducing gas phase regions above the bed would have facilitated COS – hence its faster response. These results provide a useful insight, with further analysis on a suite of performed experiments underway, along with thermodynamic modelling.  相似文献   
142.
将城郊乡村生活垃圾加工成粒径6.0 mm左右的垃圾衍生燃料(RDF),采用热重(TG)分析和红外光谱等研究其热解特性.结果表明:(1)在RDF挥发分阶段和生物质挥发分阶段,助燃添加剂处于活泼分解阶段,加入了30%(质量分数)秸秆、玉米芯等生物质作助燃添加剂后的RDF(以下简写为混合RDF)分子碎片正发生内部氢重排,总体挥发分产物较多,并且有明显的二次裂解,失重提高到4.85 mg,失重率约提高12%.在RDF与生物质重叠的碳固定阶段,助燃添加剂失重率有一定提高,热重微分(DTG)峰值速率增加,为RDF碳固定阶段的进一步热解提供了良好的支持.(2)快加热产气速率均大于慢加热.(3)热解终温越高,越有利气体析出.(4)RDF的热解固体产率随着热解终温的升高而降低,在850℃时为31.9%;热解气体产率随着热解终温升高而迅速升高,在850℃时可达49.8%.(5)根据红外光谱图,城郊乡村生活垃圾加工成的RDF中所含的氯元素基本上以HCl形式释放.(6)一级动力学反应可以准确地描述物料热解过程.  相似文献   
143.
污泥用量对生活垃圾堆肥氮素转化与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生活垃圾堆肥的氮素损失问题,对生活垃圾(A组)、污泥和生活垃圾混合B组(w/w=1∶6)、C组(w/w=1∶4)组等3组物料进行高温好氧堆肥,研究污泥用量对生活垃圾堆肥化过程中温度、pH值、各氮素转化与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污泥会影响生活垃圾的通风性能,减慢物料的升温速率,延长堆肥周期。污泥用量对生活垃圾堆...  相似文献   
144.
CTMAB-改性矿化垃圾吸附苯酚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研究采用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对矿化垃圾进行改性,利用CTMAB-改性矿化垃圾对苯酚溶液进行吸附,在单因素法条件下得到其对苯酚最佳吸附条件为:(1)改性矿化垃圾吸附平衡时间为15 min;(2)改性矿化垃圾吸附性能均随着pH值升高而降低;(3)40℃以下温度对改性矿化垃圾吸附效果影响不大。本研究还进行了等温吸附方程拟合,并对矿化垃圾和CTMAB-改性矿化垃圾对苯酚的吸附条件和吸附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矿化垃圾和改性矿化垃圾对苯酚的吸附采用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拟合度较好,而Temkin方程拟合度较差,改性矿化垃圾吸附性能优于未改性矿化垃圾。  相似文献   
145.
阐述了垃圾焚烧发电的公共利益性质,政府支持垃圾焚烧发电是增进公共利益的必然要求,政府应构建支持垃圾焚烧发电常态机制,整合与垃圾焚烧发电相关各方力量,制定科学合理的正负激励政策,以期相关各方为垃圾焚烧发电的贡献最大化,有效增进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46.
新型垃圾衍生燃料制备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项新型垃圾衍生燃料RDF制备技术。该技术通过改变现有焚烧炉工作状况入手,利用专有技术对南方高湿混合生活垃圾进行预处理制成衍生燃料后再进行焚烧,降低了垃圾焚烧处理对原料、热值及水分的要求,提高了焚烧法处理垃圾的适用范围,减少了能耗及成本,提高了处理能力和热能输出,极大降低了焚烧尾气所造成的二次污染,实现了重要技术突破。  相似文献   
147.
城市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处理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阐述了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对目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针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混合收集、无机物含量高的特点,提出了一种以生活垃圾能源化利用为目标,兼顾资源循环回收利用的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综合处理利用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8.
在实验室和现场对电厂柠檬酸酸洗废水进行生石灰前处理和后续可拆卸式三级矿化垃圾生物反应床的生物处理,主要研究了以往采用矿化垃圾反应床处理废水未涉及的反应床级数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比较了现场试验和实验室试验中的废水处理效果,并探讨了其原因。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中的矿化垃圾反应床的适宜级数为3,第一级反应床的贡献最大,无论是实验室试验还是现场试验,采用本法处理电厂柠檬酸酸洗废水,均可使废水COD达到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49.
有机垃圾填埋过程产甲烷量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垃圾填埋场产生大量甲烷,收集这些甲烷不仅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且可将其作为能源利用,而填埋场甲烷产量的预测是其利用过程中的首要环节. 笔者介绍并分析了现有几种有关垃圾填埋场甲烷产量预测模型的不足;并从可降解有机组分的厌氧降解机理出发,对降解主要反应方程进行量化,由此推导出产甲烷量化模型. 结果表明:每kg动物、植物、纸类和木竹类垃圾(净垃圾)分别可产生0.578,0.331,0.270和0.319 kg甲烷;在此基础上,推导出有机垃圾填埋过程产甲烷量化预测模型,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预测结果可靠,且结构简单、参数较少、易于量化,由于在计算过程中舍弃了其他不可降解组分的含碳量,因而比现有模型更加精准.   相似文献   
150.
生活垃圾填埋场不同粒径陈垃圾中微生物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3种尺寸的方形筛筛分填埋龄为6~7a的陈垃圾,并对筛分得到的4种不同粒径垃圾中的微生物类群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陈垃圾中含有非常丰富的微生物,可达到1012CFU·g-1,其数量分布随粒径的变化为:(《4mm)>(8~25mm)>(4~8mm)>(>25mm);兼氧细菌在各粒径陈垃圾微生物中占绝对优势,其可达1012CFU·g-1,其次为真菌和厌氧细菌,真菌最高可达107CFU·g-1,厌氧细菌最高可达106CFU·g-1,放线菌数量最少,但也能达105CFU·g-1;同类群的微生物在不同粒径垃圾中的分布不同,不同粒径垃圾中不同微生物类群的数量组成也不相同;兼氧细菌和真菌数量对数值与各项理化指标线性回归方程表明,2类微生物明显受到含水率、浸提氨态氮、BDM和pH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