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64篇
安全科学   8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53篇
综合类   211篇
基础理论   45篇
污染及防治   46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上海市某生活垃圾中转站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上海市某生活垃圾中转压缩站产生的污水以及恶臭气体进行为期1年的监测和分析,研究了其污染产生的状况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中转站产生的垃圾压滤污水呈弱酸性,pH变化范围为5.2~6.5,污水中主要污染物SS、BOD5、CODCr、氨氮和总磷的浓度范围分别为2.00~218.21 g/L、5.50~35.20 g/L、12.06~70.60 g/L、141~909.5mg/L和31~204 mg/L,中转站压滤污水中污染物浓度大体呈现夏秋季节高而冬春季节低的特征。中转站内气体污染物中H2S、NH3气体浓度范围分别为0.005~0.20 mg/m3和0.59~2.205 mg/m3。挥发性有机物VOCs中1,2-二氯乙烷、苯、甲苯、乙酸乙酯、间二甲苯等污染物在10-1~103μg/m3之间变化。中转站污染指标和环境因素的相关分析及PCA结果表明,温度与压滤污水主要水质指标和臭气浓度气体指标存在着相关性,而H2S、NH3气体污染物与水质相关性较小。  相似文献   
192.
为探索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矿化垃圾资源化利用问题,以广东省东莞市常平镇桥沥垃圾填埋场矿化垃圾为例,多点采集样品经人工分拣和不同粒径段筛分后,对其物理组成和化学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矿化垃圾中腐殖土主要在40mm粒径段以下,占47.3%,塑料、织物及木竹等可燃轻质垃圾主要在大于80mm粒径段,占40.1%;工程筛分粒径可选40mm,筛上物主要为可燃物,筛下物主要为腐殖土;按照有机肥堆肥腐熟标准,筛下物腐殖土基本可达到腐熟,营养物质含量达到《城市生活垃圾农用标准》(GB8172-1987)要求,但部分重金属含量超标;矿化垃圾经筛分后的轻质垃圾,热值约为6000kJ/kg,可直接进行焚烧处理,将其制备成垃圾衍生燃料(RDF)后,热值可达10000~24000kJ/kg.  相似文献   
193.
成都市市区固体生活垃圾现状分析和对策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成都市生活垃圾的现状与对策,包括近几年生活垃圾的产生量、组成和热值。根据生活垃圾的组成和热值,认为处理垃圾要逐步达到堆肥而实现资源化为主,适当发展焚烧发电处理,尽量减少填埋处理。  相似文献   
194.
论述了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和西部城市的大发展,西部城市垃圾的产生机制和特征将发生很大变化。西部城市现行城市垃圾处置和管理体制必须进行改革才能适应新的形势,并进一步提出了西部地区城市垃圾适宜的处置策略和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95.
本文在分析福建全省各市、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的基础上,建立了城市经济、生活垃圾性状特征、处理技术性能、环境要求四大评判指标及标准,并运用模糊数学决策法选择了适宜福建省“十一五”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路线的方案。  相似文献   
196.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市场化的背景下阐述了城市生活垃圾在市场化进程中的无害化、资源化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引入市场化机制是为了提高效率和引进资本,但政府作为垃圾处理责任主体的地位没有改变,也不应该发生变化。垃圾的无害化和资源化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7.
An experimental bio-column composed of aged refuse was installed around the exhaust pipe as a new way to mitigate methane in refuse landfill.One of the objectives of this work was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aged refuse thickness in bio-column on reducing CH 4 emissions.Over the study period,methane oxidation was observed at various thicknesses,5 cm (small size),10 cm (middle size) and 15 cm (large size),representing one to three times of pipeline diameters.The middle and large size both showed over 90% methane conversion,and the highest methane conversion rate of above 95% occurred in the middle-size column cell.Michaelis-Menten equation addressed the methanotrophs diffusion in different layers of the bio-columns.Maximum methanotrophic activity (V max) measured at the three thicknesses ranged from 6.4 × 10 3 to 15.6 × 10 3 units,and the half-saturation value (K M) ranged from 0.85% to 1.67%.Both the highest V max and K M were observed at the middle-size of the bio-column,as well as the largest methanotrophs population,suggesting a significant efficiency of methane mitigation happened in the optimum zone with greatest affinity and methanotrophic bacteria activities.Therefore,bio-column is a potential style for methane abatement in landfill,and the aged refuse both naturally formed and artificially placed in the column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CH 4 emission.  相似文献   
198.
浅析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有别于混合收集,是垃圾收集的一种新趋势。结合我国垃圾的特点,阐明了当前垃圾分类收集的现状,并指出了我国垃圾分类回收的意义;根据当前垃圾收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化的对策。通过垃圾的分类回收,减少了垃圾的最终处置量,提高垃圾资源化率。  相似文献   
199.
垃圾焚烧发电技术能实现城市垃圾的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的目的,并可将其产生的能量用于发电或其它方面,而且占地面积少,具有明显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方面的优势。城市垃圾焚烧技术也在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得到了一定的研究和应用。对垃圾焚烧发电的工程应用中垃圾焚烧炉的优选以及垃圾焚烧发电效率的影响因素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0.
简要介绍了三峡库区小城镇垃圾处理现状,并在分析库区小城镇垃圾处理模式选择的各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库区小城镇垃圾处理模式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筛选并建立了库区小城镇垃圾处理模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出四大类评价指标,即经济性指标、技术性指标、环境效益指标和社会环境指标,在四大类指标内又分出各自具有可操作性的亚指标。利用这个指标体系对三峡库区的可能采用的四种处理模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适宜的运输距离范围内,采用区域性联合集中处理——堆肥+卫生填埋的处理模式,能够较好解决库区小城镇的生活垃圾处理和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