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3篇
  免费   201篇
  国内免费   311篇
安全科学   173篇
废物处理   42篇
环保管理   1352篇
综合类   1766篇
基础理论   315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81篇
评价与监测   86篇
社会与环境   801篇
灾害及防治   88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135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220篇
  2012年   211篇
  2011年   271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231篇
  2006年   203篇
  2005年   206篇
  2004年   216篇
  2003年   185篇
  2002年   169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174篇
  1999年   178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2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12篇
  1977年   13篇
  1975年   9篇
  1973年   12篇
  1972年   11篇
  1971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湖北省1981年以来不同时间尺度气温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详细分析全省71站1981 ̄1994年与前20年不同时间尺度平均气温差值的时空分布特征后发现,80年代以来我省各地年均气温变化小,但相对地降温范围广,幅度大,且四季及逐月、甸格局发生重大调整,区域差异明显,其特点是冬久暖,夏久凉,春季前冷后暖,秋季反之、其中以夏凉春热最显著;鄂西山区四季均为负变温。  相似文献   
972.
以盘塘红壤实验区为例,在阐明湘北环湖低丘红壤区土壤形成、类型及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开发利用该区土壤资源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973.
In cost-benefit analysis, natural resources, like other factors of production, should be costed as a mixture of marginal social cost of exploiting additional resources and lost marginal social benefit of forgone alternative uses, according to the way in which extra resources are made available to a project. For a nonrenewable resource, changes in future marginal social cost and marginal social benefit are likely to add significantly to the immediate elements of cost, as successively less tractable resource stocks are exploited. Of the several reasons given for ignoring these future costs, the most plausible is that technological advance justifies a heavy discount on the future. However, neither historical nor logical arguments demonstrate the inevitability of efficacious technological advance.  相似文献   
974.
用不同剂量的润滑油(引擎油、齿轮油)、煤油和废油污染土壤,探讨它们对水稻和后茬萝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引擎油在剂量为5ml/100g土时对水稻生长和后茬萝卜的成苗及苗高均有影响;齿轮油、煤油和废油在剂量为2ml/100g土时对水稻秧苗无多大影响,在剂量为1ml/100g土时对后茬萝卜有抑制作用.对被废油污染的土壤,可用油处理剂S.G805治理.但剂量以1000mg/L以下为宜.  相似文献   
975.
City size distribution is of interest because of a number of key stylized facts, including notably Zipf's law for cities and the importance of urban primacy. But a new and more efficient method Gini index can be used for calculating regional city size distribution. This paper begins by developing a calculation method for the Gini index, dividing the whole country into 26 areas and then calculating each area's Gini index value. Based on these calculation results, this paper gives a preliminary study on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its city size distribution and the dynamics.  相似文献   
976.
江苏省南部地区是我国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其基本特点是人口较多、资源利用程度相对充分、环境压力相对较大,在发展中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77.
人口与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一个历史过程。从发生学观点研究特写区域这种关系及其变化规律是区域历史地理研究的核心内容,探索历史上人口与资源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及其演化机制,可为区域国土规划与整治中人口、资源与环境发展提供必要的历史借鉴和客观依据。同时,国土规划与整治的现实任务亦为区域历史地理研究提供了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978.
我国三大地带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动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人均GDP指标,对1978-2002年我国三大地带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及驱动机制进行了动态时序分析,剖析了三大地带经济差距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近20多年来无论是绝对差距、相对差距还是综合差距,三大地带经济区域差异均呈现扩大趋势,尤其是以20世纪90年代初期最为显著。究其原因,除了自然环境和历史背景的影响外,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投资强度,对外开放程度和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均具有重要影响。为缩小三大地带的经济差距,除加强对中西部的投资建设外,应加快对中西部改革开放的步伐,增强了中西部的自我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979.
针对南方红壤丘陵区农业资源利用的现状,以湖南省桃江县为例,应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定量分析了农业各部门产值对农业总产值的影响程度。结果发现,近50年来桃江县农业各部门的关联序列为:种植业(0.887 5)>牧业(0.760 2)>渔业(0.675 6)>林业(0.543 3)。种植业和牧业产值的变化对桃江农业总产值的波动起着主导作用。基于历史统计数据,利用灰色预测模型预测了2001~2005年5年内桃江县农业各部门产值的变化趋势。预测结果表明,各部门发展对农业总产值的关联度分别为:种植业(0.611 3)>渔业(0.358 7)>林业(0.347 6)>牧业(0.334 7)。比较两组关联序列可以清楚发现农业产业各部门的发展潜力。结合桃江农业资源和各部门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桃江县农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方向。  相似文献   
980.
Land degradation continues to be a major threat to local and national food security. With limited potential to develop new land, any increase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must be sought largely through the better use of land already under cultivation. Concerns for the global environment associated with agriculture worldwide have also increased in recent years and require more coordinated efforts at global and national levels with decentralisation of activities at the local level.
This article presents an overview of land resources potential for food production, the processes and extent of land degradation and its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costs and impacts, and highlights some macro-economic policies and institutional measur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land degrad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of degraded lands. A people-centred programme is presented as a basis for decentralising activities for sustainable land use and land management. Finally, the need for better coordinated efforts of concerned UN, multinational agencies and NGO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Agenda 21 and related conventions is stre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