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33篇
  免费   821篇
  国内免费   2382篇
安全科学   415篇
废物处理   170篇
环保管理   1994篇
综合类   6888篇
基础理论   1128篇
环境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715篇
评价与监测   1080篇
社会与环境   651篇
灾害及防治   89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208篇
  2022年   317篇
  2021年   410篇
  2020年   398篇
  2019年   341篇
  2018年   294篇
  2017年   394篇
  2016年   403篇
  2015年   486篇
  2014年   495篇
  2013年   694篇
  2012年   655篇
  2011年   757篇
  2010年   593篇
  2009年   583篇
  2008年   487篇
  2007年   668篇
  2006年   676篇
  2005年   486篇
  2004年   464篇
  2003年   495篇
  2002年   422篇
  2001年   376篇
  2000年   375篇
  1999年   281篇
  1998年   199篇
  1997年   187篇
  1996年   167篇
  1995年   125篇
  1994年   132篇
  1993年   86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7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19篇
  1977年   6篇
  1973年   9篇
  1972年   10篇
  1971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乡村旅游发展区域差异是乡村旅游投资空间不均衡的外在表现。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投资不断增长,正加速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空间格局与区域差异。在对比认识浙晋乡村旅游发展差异基础上,深入剖析了乡村旅游投资系统作用区域乡村旅游发展差异的深层机理。结果发现:(1)以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为表征的浙晋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和市场成熟度差异显著。(2)在乡村旅游投资“自然—产业—社会”环境中,产业基础环境对区域乡村旅游发展差异贡献最突出,是区域差异形成的核心要素,自然生态环境是基础,社会文化环境则发挥积极促进作用。(3)乡村旅游发展区域差异是不同乡村旅游投资环境引起区域乡村旅游投资收益预期和回报水平与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及模式差异的结果。基于此,提出新时代乡村旅游投资IE-maps模式,以期促进区域乡村旅游协调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992.
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对于中国经济行稳致远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意义。为了科学全面认识新时代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厘清未来的发展出路,邀请来自不同领域的相关专家就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中的区域协调、产业协同、交通组织、城镇体系演变、跨区合作、要素配置、流域统筹、一体化路径、绿色低碳发展等研究前沿进行访谈。访谈结果表明:长三角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其发展中仍然存在内部发展不平衡、区间交通割裂、行政壁垒尚存、流域生态协作不健全、产业协同发展不足、绿色经济体系较弱等突出问题。长三角在中国乃至世界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需要综合各学科各专业的理论知识,从不同视角持续关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科学命题。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长三角一体化首先要创新机制缩小区域内部发展差异,强化综合交通一体化的基础支撑,更要突破行政边界的制约;其次要创新机制体制来保障生产要素的有效流动与配置,通过价值链、产业链、创新链的融合发展来夯实一体化;再次要促进土地要素向长三角集中使用,提高长三角地区土地承载能力,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充足的土地要素保证;然后要优化人口就业空间结构,加强城际间环境污染联防联治,强化大江大河等重大流域的省际统筹与合作,共同提升长三角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推动绿色一体化发展;最后更要贯彻五大新发展理念,通过科研突破与市场机制来实现低碳发展,在创新驱动引领下打造流空间世界级枢纽,以实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以上观点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可行的理论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93.
精准识别返贫脆弱性,预防和化解返贫风险是“后扶贫时代”的工作重点。基于区域与个体尺度融合的新视角,运用BP神经网络法、熵值法和偏相关分析法对六盘山、秦巴山和大别山三大集中连片特困区进行返贫脆弱性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发现:(1)三大集中连片特困区返贫脆弱度大致呈现由西向东递减的空间格局;(2)三个典型县区域和个体返贫脆弱性评价结果均显示古浪县>新县>栾川县;(3)高返贫风险县域中,高生态暴露度特征最为显著,而高返贫风险家庭中,生计动力不足特征最为明显;(4)区域返贫脆弱性主导因子为自然环境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个体返贫脆弱性主导因子则为家庭劳动力综合素质、家庭收入、生计来源多样性、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和婚姻成本等。  相似文献   
994.
铁基硅盐对土壤环境镉砷赋存形态及转化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铁基硅盐对土壤镉砷赋存形态影响及各形态间转化规律,采用室内长期淹水培养吸附实验,研究不同比例铁硅材料对土壤离子态镉砷活性影响;筛选适宜铁基硅盐(FS)配比同时添加腐殖酸(FSC)和金属氧化物(FSCa),明确复配处理土壤中镉砷分级形态转化程度.结果显示,铁:硅比值增加10%,土壤pH值平均降低0.35;F2-S8处理土壤离子态镉降幅71%;F10-S0处理土壤离子态砷降低59.9%,离子态镉砷含量与硅酸盐-铁盐施用量互呈反比;处理F4-S6和F6-S4之间镉、砷钝化率产生交点,约为25%~30%.土壤中镉主要以可溶态为主,占比58%;砷主要以铁铝氧化态和钙结合态为主,占比40%和23%.铁硅比例为5:5或5.5:4.5左右复配能有效将铝结合态砷和铁铝氧化态砷转变为钙结合态砷和残渣态砷,可溶态镉转化为碳酸盐结合态镉以及铁锰氧化态镉,同步降低土壤中镉砷的活性.  相似文献   
995.
叶楠  马嫣  蒋友凌  郑军 《中国环境科学》2022,42(8):3591-3599
利用Aerodyne高分辨率飞行时间气溶胶质谱仪(HR-ToF-AMS)对南京北郊秋冬季非难熔性亚微米气溶胶(NR-PM1)的化学组分(包括有机物、硝酸盐、硫酸盐、铵盐和氯化物)和特征进行实时在线监测,并利用多元线性模型(ME-2)对其中复杂的有机物进行来源解析.观测期间,有机物、硝酸盐、硫酸盐、铵盐、氯化物对NR-PM1的贡献分别为42%,28%,15%,13%和2%.有机物解析出6类有机气溶胶:烃类有机气溶胶(HOA)、烹饪类有机气溶胶(COA)、生物质燃烧有机气溶胶(BBOA)、高氧化有机气溶胶(MO-OOA)、低氧化有机气溶胶(LO-OOA)、液相反应生成氧化有机气溶胶(aq-OOA),平均浓度分别占总有机气溶胶的18%,14%,19%,19%,11%和19%.通过不同污染事件的对比结果表明,本次观测期间二次气溶胶在污染时期占比会明显上升并且液相反应对二次组分的形成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96.
利用湖北省超级站2019年10~11月的臭氧、NOx(=NO+NO2)和102种VOCs物质的小时数据分析了军运会期间臭氧污染变化;基于DSMACC箱型模式模拟不同VOCs和NOx浓度下臭氧的光化学生成敏感性;采用PMF模型对前体物VOCs进行源解析,并估算不同源类的臭氧生成潜势.结果显示,军运会保障前臭氧日最大8小时浓度(最大MDA8:219.51μg/m3)超过国家二级标准,保障期臭氧MDA8浓度(135.11μg/m3)明显下降,保障后浓度回升(140.98μg/m3).军运会保障前中期臭氧浓度的差异受气象条件影响更明显,而保障后臭氧浓度的上升主要是因为前体物浓度的大幅增加.根据DSMACC模拟的EKMA曲线,武汉市军运会期间臭氧的光化学生成主要受VOCs浓度变化的影响.进一步对VOCs进行源解析,结果显示,保障前VOCs对臭氧生成贡献较大的源类是燃烧源、石油化工和机动车,分别占23.0%、22.8%和22.5%;保障期间VOCs的主要来源是机动车(38.4%)和燃烧源(25.5%);保障后则主要是石油化工(32.6%)和燃料挥发(25.7%).三个阶段对比发现,军运会的保障方案对石油化工源减排效果明显,但对机动车和燃烧源排放的限制效果并不显著.武汉市应该更注重对燃烧、燃料挥发和机动车排放的治理.  相似文献   
997.
为评估和预测天津市减污降碳协同效应,采用减排量弹性系数法评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基于STIRPAT模型预测天津市“十四五”期间的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并分情景预测天津市2026~2060年的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结果表明:大气污染当量和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均为工业源;2015~2017年天津市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系数范围为0.11~0.26,2013~2014年和2018~2020年天津市的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系数均小于0;天津市“十四五”期间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系数为0.06;各种情景下,2026~2060年天津市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系数均大于0.天津市2011~2020年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波动变化,“十四五”时期或可进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阶段.天津市要在2026~2060年实现较高水平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就需要合理控制城镇化率、人口总数和地区生产总值,增加第三产业比重和高技术比重,持续降低能源强度.  相似文献   
998.
有色金属冶炼是土壤严重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土壤生态及人体健康产生了潜在的不利影响。为研究我国各冶炼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2001—2021),收集国内各个地区冶炼场地的最新污染数据,运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地质累积指数法及人体健康风险评价,对我国冶炼厂土壤重金属(Cu、Zn、Pb、Cd、Cr、Hg、As、Ni)的污染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除Cr外,冶炼厂周边土壤中其余重金属的总平均浓度均超过相应的风险筛选值,其中Cd和Pb的超标倍数为109.29、20.43,严重超标且污染严重地区主要分布在福建、广西、贵州、湖南等省区。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Pb与As均对儿童具有较高的致癌和非致癌风险,且南方大部分地区和辽宁省的健康风险高于北部和西北部,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99.
近年来突发性水体重金属污染事件频发,严重威胁流域水资源安全,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尽管突发性水体重金属污染应急处理处置技术备受关注,但现有的技术储备仍十分薄弱。本文基于文献调研和已有的案例总结,系统评述了现有的应急处理处置技术的优缺点,并简要介绍了这些应急技术在已报道的国内历次突发性重金属水污染事件中的实践应用,指出了突发性重金属水污染应急处理处置技术的发展趋势,对于未来应对突发性重金属水污染事件快速选择经济、有效、绿色的应急处理处置技术和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城市大气环境由于受人为活动影响,具有较高大气汞浓度和时空分布不均一特征。植被叶片虽具有较强富集大气汞的能力,但能否指示城市大气汞时空变化,目前尚有存疑。本文通过连续监测新疆乌鲁木齐市区内6个采样点5种常见树种叶片,在生长季(2019年5~10月)内的汞浓度,分析树叶汞浓度的时空分布变化特征,进而寻找潜在的最优树种叶片,反演乌鲁木齐大气汞污染程度。结果表明,城市内的局地污染能够显著提高叶片汞浓度;树种叶片对大气汞浓度的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P<0.01);落叶阔叶树的叶汞浓度与叶片生长时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即叶片在整个生长期不断积累大气汞;而针叶汞浓度一年之内与生长时间无显著关系。考虑到圆冠榆叶片对大气汞浓度敏感性较高且分布范围更广,圆冠榆作为乌鲁木齐城市大气汞的生物监测器较为合适。本研究为研究城市大气汞浓度生物监测提供了典型的案例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