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6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25篇
综合类   72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25篇
灾害及防治   2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多规合一”的空间管治分区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首先从多规空间分区存在的差异分析入手,重点分析技术方法与编制思路差异、空间边界与管制手段差异。其次,对"多规合一"实践中的空间矛盾解决途径进行梳理,包括空间图斑差异协调模式、机构改革和规划事权改革模式、构建新的空间管制体系模式,总结存在的困难与障碍。最后,抛开部门之争和体制障碍,不局限于技术手段衔接,践行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规划,探索提出一套具有可推广、复制特征的"三条底线(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城市开发边界)+三大空间(城镇、农业、生态)+八大空间管治区"县域空间管治分区体系,配合空间管治规则的融合与创新及部门空间事权的分离与引导,达到用途管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2.
在新农村建设中西部地区如何既实现经济发展,又保护好生态环境,统筹协同是重要前提.科学分区是设计因地制宜协同模式的基础,界定新农村建设中经济与环境协同模式内涵,综述已有相关分区研究的现状、特点和不足.在此基础上,从分区原则和依据、分区单元、分区空间形态等方面,提出了基于环境经济协同关系的西部新农村建设分区方案,划分为八大区:城郊农业区、西北牧业区、西北旱作农业区、西北灌溉农区、西南高原区、西南河谷平坝区、西南丘陵山区、青藏高原生态农牧区,并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发展重点与方向等方面提出了环境经济协同对策.  相似文献   
143.
144.
生态功能区划是实施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和科学管理的基础。以云南省生态功能区划方案为背景,利用遥感和GIS等先进的空间模拟技术,综合考虑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影响,形成楚雄州生态功能区划方案,将楚雄州划分为2个一级生态区、9个二级生态亚区、17个三级生态功能区。在完成生态功能区划的基础上,根据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基本格局和宏观生态环境管理的需要,将不同类型的生态功能区进行统筹和归并,把楚雄州划分为农产品提供生态功能区、林产品提供生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城镇农业与居住生态功能区,并对各生态功能类型区进行了概述,阐明各区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和生态保护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5.
对新疆绿洲经济带生态功能区划进行研究,不仅可以为新疆的生态环境建设、环境治理和制定环境保护规划奠定扎实的基础,也为新疆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以新疆沙雅县为例,根据沙雅县地理环境、生态环境特征,以《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及城市生态功能区划原理为指导,在新疆省级三级生态功能区划的基础上,对沙雅县进行第四级生态功能区的划分,共划分出9个四级生态功能区,并针对每个生态功能提出了相应的生态服务功能及建设、保护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6.
渤海海岸带生态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区划是有效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 海岸带作为全球生态环境最脆弱、最敏感的区域之一,生态区划能更好地促进海岸带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可为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理论依据. 从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综合分析了渤海海岸带的生态环境特征及其区域分异规律,并建立了生态分区指标体系和命名系统. 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本工具,建立了气候、地形、土壤、水系和土地利用等数据库,运用GIS技术进行生态要素的空间分析,完成了渤海海岸带生态区划,全区共分为4个生态区和15个生态亚区.最后分析了每个生态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   相似文献   
147.
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简称“两规”)是我国目前主要空间规划,但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建设用地的扩张,“两规”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加深。空间适宜性分区的提出,缓解了“两规”矛盾的升级,极大促进了“两规”之间的联系,也为其协调提供基础依据。从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方案评估出发,探索基于空间开发适宜性的规划协调评估方法,并以无锡为例开展实证研究。评估结果分析表明:无锡远景规划在环境敏感地区建设用地增长较快,适宜开发地区增长缓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用地指标不能满足未来用地需求,约束建设用地扩张,不符合无锡现实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48.
河北省农业旱灾脆弱性区划与减灾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商彦蕊 《灾害学》2001,16(3):28-32,37
脆弱性是农业遭受干旱影响和旱灾损失的必要条件,它决定旱灾影响的强度。本文对河北省农业旱灾脆弱性进行了区划,分析了区域农业旱灾脆弱性变化的成因,针对区域农业旱灾脆弱性累进的动态压力,提出了调整人类行为、降低脆弱性、减轻灾害影响和损失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9.
在收集评估区域范围内污染源荷载、水文地质参数和地下水功能价值等资料的基础上,应用GIS软件对黑龙江省某地级市进行了建城区地下水污染防治防控区划分,选取模型进行了污染源荷载评价、地下水脆弱性评价、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结果得出,地下水污染防治优先控制区位于污染源荷载较高的中部、北部和中部及西南部的部分区域为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控制区、其它为一般控制区域.区划结果为当地政府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合理有效的污染防治对策和措施依据.  相似文献   
150.
中国现行的监测与管理模式多将流域管理机构按照地方部门条块分割,特别是从行政上将一个完整的流域人为分开,从而造成责权交叉多,难以统一规划和协调管理.为了提高每一个生态区域及系统特点得到相应保护,合理开发和利用水生态资源,进而可持续地发展经济和规划生态资源.基于水生态功能分区要求、国省控水质手动、自动监测系统和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和经验,开展了基于水生态功能分区的流域水监测与评价研究,编制了《基于水生态功能分区的流域水环境监测与评价》指南.构建重点流域内水环境质量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形成以水污染防治和水质改善为目标、基于水生态功能分区的水环境质量评价模型,为中国其它流域水环境评价提供借鉴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