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2篇
安全科学   32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38篇
综合类   105篇
基础理论   20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19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41.
范文宏  姜维  王宁 《环境科学学报》2008,28(11):2291-2298
利用Tessier五步连续提取法作为分析手段,研究了硫酸盐还原菌对不同污染程度土壤中镉的地球化学形态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受镉污染的土壤中,可交换态是镉存在的主要形态.土壤中镉在硫酸盐还原菌的作用下,总量没有发生变化,但地球化学形态发生显著变化,从不稳定的可交换态转化为更加稳定的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可交换态的去除率可达60%~80%;镉形态的变化使土壤中镉的生物町利用性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易利用态的比例明显下降,达到了修复效果.在修复过程中,镉对硫酸盐还原菌活性的抑制作用不同.利用硫酸盐还原菌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具有修复效率相对较高、技术简便的优点,是一种有广阔应用前景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242.
《大气污染防治法》授权国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但关于标准的法律规则还不够全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排放标准的功能发挥,也给标准限值确定带来了困难。当前国家正在对《大气污染防治法》进行修订,为完善相关标准条款,本文在对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立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相关标准的立法规则和我国标准实践经验,提出了适用于我国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的主要法律原则和程序建议。研究认为,制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应考虑污染物对公众健康、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可采取的污染控制技术措施等情况,通过技术经济论证确定排放限值和相关技术要求,做到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减排效益突出。标准制定过程要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经标准评审委员会审查通过后方可按照部门规章批准发布。  相似文献   
243.
Nitrogen flows impacted by human activities in the Day-Nhue River Basin in northern Vietnam have been modeled using adapted material flow analysis (MFA). This study introduces a modified uncertainty analysis procedure and its importance in MFA. We generated a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using a Monte Carlo simulation, calculated the nitrogen budget for each process and then evaluated the plausibility under three different criterion sets. The third criterion, with one 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budget value as the confidence interval and 68% as the confidence level, could be applied to effectively identify hidden uncertainties in the MFA system. Sensitivity analysis was conducted for revising parameters, followed by the reassessment of the model structure by revising equations or flow regime, if necessary. The number of processes that passed the plausibility test increased from five to nine after reassessment of model uncertainty with a greater model quality. The application of the uncertainty analysis approach to this case study revealed that the reassessment of equations in the aquaculture process largely changed the results for nitrogen flows to environments.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identified as increased nitrogen load to the atmosphere and to soil/groundwater (17% and 41%, respectively), and a 58% decrease in nitrogen load to surface water. Thus, modified uncertainty analysis was considered to be an important screening system for ensuring quality of MFA modeling.  相似文献   
244.
论环境刑事诉讼上诉期间生态修复行为的法律定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环境刑事诉讼上诉期间的生态环境修复行为逐渐被一些地方法院在二审程序中作为从宽减刑的情节考察。虽然此举有益于激励环境刑事被告人积极履行环境恢复义务,然则在未有明文规定的先决条件下贸然将其纳入从宽量刑考量,也许会打破传统二审救济纠错的应然功能设计,使得环境刑事诉讼二审功能的实现存在矛盾偏差。由是对于上诉期间发生的生态修复行为的法律定性,应明确归属于判决后刑罚执行阶段的减刑情节予以考量,并且为配合化解此类矛盾,我国须及时制定相应的专门法规、适用原则和配套制度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发挥生态修复行为在环境刑事诉讼中的效用。  相似文献   
245.
《海洋环境保护法》第89条第2款规定了海洋环境监管部门代表国家排他性提起损害赔偿的诉讼制度,为海洋环境公益提供了特殊的诉讼保护方式。因该项制度设计的粗疏以及关联政策、立法回应不足,造成对该条款规定的理论解释困惑和制度适用障碍,导致提起海洋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类型受限、海洋环境公益保护诉讼程序衔接不畅、海洋环境监管部门"两种角色"手段配合不当的突出问题,直接限制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在海洋环境保护领域的功能发挥。破解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阐明海洋环境公益保护背后的诉讼法律关系和应用法理,完善海洋环境公益保护诉讼制度体系,实现海洋环境保护的诉权利益调整和诉讼秩序优化。重点是打破现有研究的思维定式,避免将《海洋环境保护法》第89条第2款规定的诉讼类型推演为海洋环境公益诉讼并作为讨论前提,明确该条款规定为带有维护海洋环境公益特点的"准环境公益诉讼",将其与"私益诉讼""国益诉讼""环境公益诉讼"进行合理界分,为海洋环境公益诉讼的发展提供制度空间,理顺各类型诉讼和保护机制之间的关系。在此之下,完善海洋环境监管部门"两种角色"作用发挥的制度设计,保障环境行政手段与诉讼保护手段之间的衔接配合,理顺海洋环境公益保护各类型诉讼提起的顺位与程序,促进各类诉讼手段各归其位,形成与行政保护机制的合力,最终实现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整体性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