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4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8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新型缓释尿素对削减温室气体、NH3排放和淋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温室气体(CO2、CH4、N2O)和NH3的排放及水体污染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其中,化肥的施用等农业排放是重要来源之一.本实验评价了新型缓释化肥对温室气体排放和水体污染的影响,采用密闭箱法,在饱和田间持水量(WFPS) 60%的条件下,检测恒温(23℃)环境中土壤温室气体(CO2、CH4、N2O)和NH3挥发.结果表明,30 d内缓释尿素组比普通尿素组释放的CO2、CH4、N2O平均排放通量分别降低24.69%、3.01%、26.75%,NH3排放量减少24.36%;模拟降雨条件的淋溶实验(15 d)显示,缓释尿素组的淋失率明显低于普通尿素组,总氮减少6.97%,尿素氮减少4.75%,缓释尿素和普通尿素组淋出水样中尿素氮和总氮量所占比重均在淋溶第1 d最大,缓释尿素组尿素氮和总氮量分别为36.1%和41.23%,普通尿素组尿素氮和总氮量分别为48.7%和72.4%.结果表明,缓释尿素较普通尿素在消减温室气体排放和氨排放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的上游阻挡建筑布局下,行列式和错列式街谷内气流速度和污染物浓度场特征.结果指出,阻挡建筑的存在改变了街谷内的二次流,从而对流场和浓度场均有明显影响.在行列式街谷中,无论上游建筑以何种布局存在,都会减小街谷内污染物浓度.若不考虑上游建筑的存在,将会过高估计行列式街谷内污染程度;在错列式街谷中,与街谷建筑并列的上游阻挡建筑会减小街谷内污染物浓度,而与街谷建筑错列布置的阻挡建筑会增大街谷内污染物浓度;数值模拟结果还表明,街谷内污染物的扩散和清除效果受气流速度和涡流特性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苯并(a)是强致癌物,被认为是环境中有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存在的指标,本文使用美国光谱物理公司的高效波相色谱仪,以甲醇/水为流动相,采用spheri-5,RP-18柱及FL2000荧光检测器完成了大气颗粒物中BaP的测定,其加标回收率为91%,变异系数<5%,本方法最小检出限为0.02ng。同时,以马鞍山市大气环境中苯并(a)芘监测数据为第一手资料,对苯并(a)芘的分布状况、规律、危害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本文于1995年7月在东经113°00′00″~113°58′00″,北纬220°00′00″~22°44′00″的珠江口区采集海水、表层沉积物、气溶胶和海洋生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研究样品中BHC和DDT的含量与不同区域的分布。结果表明,就其平均值而言,表层海水BHC含量为0.045μg/dm3,DDT为0.041μg/dm3;底层海水BHC含量为0.048μg/dm3,DDT为0.035μg/dm3。沉积物BHC为11.07×10-9·干;DDT为17.88×10-9·干。气溶胶BHC为0.136ng/m3;DDT为0.078ng/m3。海洋生物BHC的范围为0.403×10-9·鲜(海带)~8.644×10-9·鲜(贻贝);DDT为1.770×10-9·鲜(浮游植物)~207.6×10-9·鲜(海鸟)。在雨季,海水中BHC和DDT由于受到珠江径流的稀释而含量偏低;BHC、DDT在表层海水及表层沉积物的区域分布,雨季和旱季类似。BHC和DDT在海洋生物中的含量,随着海洋食物链成员生物营养级的提高而提高。它们在不可食部分的含量高于可食部分,海鸟的羽毛是积累BHC和DDT的关键器官。  相似文献   
15.
挥发性有机物的无组织排放是一个难以控制的污染源,在常温常压下的一些有机物储罐可采用气相平衡原理设置气相平衡管,使呼吸尾气形成闭路循环,利用罐体进、出料过程中内压变化特点,使得逸出的气相有机物在闭路中循环,实例证明,该方法对控制有机物元组织排放有着很好的效果,且该方法;简单易行,适合条件适宜的单位使用。  相似文献   
16.
DAT-IAT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生态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爽  华涛  周启星 《环境科学》2009,30(2):391-395
采用常规水质指标检测和种子发芽及根伸长抑制的陆生生态毒理方法,评价了DAT-IAT工艺处理过程中各工艺阶段污水的生态风险.常规水质指标检测结果显示,COD和SS可以达标排放,而氮的形态由进水时的NH+4-N转变为DAT、出水中的NO-3-N,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并没有从污水中去除,虽然达到了设计的NH+4-N去除要求,可以达标排放,但是并未降低受纳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的生态风险.生态毒理指标检测结果显示,进水、DAT、出水各阶段污水中COD对小麦种子发芽的半数抑制浓度逐渐降低,分别为249.3、 165.3和161.2 mg·L-1;对小麦根伸长的半数抑制浓度也逐渐降低,分别为257.6、 154.0和142.1 mg·L-1,表明DAT-IAT工艺处理过程中污水的生态毒性变化趋势为逐渐增大,处理后的出水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有进一步进行生态风险调控的必要性.在相同水质条件下,小麦根伸长抑制率比小麦种子发芽抑制率更显著,可以把小麦根伸长作为评价污水处理生态风险的敏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粒子电极堆放方式对三维电极体系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自制的粒子电极串进行实验,探讨了一种消除三维电极反应床中短路电流的新方法,并研究了不同粒子堆放方式对电催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粒子本身长度的适当增长,使其与溶液电位差增大,废水脱色率也随之增大.采用B-β型粒子电极串在20V电压下反应60min,14mm长的粒子电极对直接湖蓝5B废水的脱色率可达到71.4%,比...  相似文献   
18.
刻画了广义拟duo-环并主要得到以下几个结果:(1)R是广义左拟duo-环当且仅当且是MELQ的左极小Abel环.(2)设R是一个环,R是强正则环且仅当是广义左左拟duo的左GP-V-环.参7.  相似文献   
19.
采取1/3倍距法布设测点,使用多通道噪声分析系统,对城市轨道交通噪声进行地面和轨面上的水平测试及垂向测试,取得其距离衰减规律、声级垂向分布等特性,新的测试点位布设方案取得了比传统测试方案更详细的测试结果。研究结果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噪声特性的研究及其控制方法的确定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工程价值,同时对城市轨道交通噪声的测试方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某一规整填料塔在用水冲洗过程中发生温度异常及处理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其工艺处理过程中,铁氧化放热是填料温度异常升高的原因,而氧气和适量的水是促使温度升高的必要条件,规整填料本身的比表面积与堆比重是温度升高的前提条件。根据温度异常的原因分析,提出了阻断氧气、用氮气保护、合理的工艺处理方案等控制大型规整填料塔温度异常上升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