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4篇 |
免费 | 47篇 |
国内免费 | 11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74篇 |
废物处理 | 2篇 |
环保管理 | 40篇 |
综合类 | 244篇 |
基础理论 | 91篇 |
污染及防治 | 38篇 |
评价与监测 | 11篇 |
社会与环境 | 44篇 |
灾害及防治 | 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9篇 |
2022年 | 21篇 |
2021年 | 17篇 |
2020年 | 21篇 |
2019年 | 21篇 |
2018年 | 21篇 |
2017年 | 22篇 |
2016年 | 19篇 |
2015年 | 24篇 |
2014年 | 16篇 |
2013年 | 23篇 |
2012年 | 27篇 |
2011年 | 41篇 |
2010年 | 25篇 |
2009年 | 28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37篇 |
2006年 | 29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17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4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71.
72.
沈阳市经济发展演变与碳排放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认识城市碳排放状况,研究确保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碳减排有效措施,对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制定各种环境经济政策、确保环境社会协调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论文基于热红外遥感、GIS 和大气扩散模型技术,提高了城市碳排放空间分布的模拟精度。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迪氏对数指标分解法(LMDI)和系统动力学(SD)模型,分析城市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之间的耦合关系和演变态势,通过碳排放分解分析研究影响碳排放浓度变化的因素,以及城市三次产业对碳排放的生产效应、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模拟自然发展模式和调控发展模式两种情景下城市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发展演变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989—2008 年期间沈阳市碳排放与人均GDP拟合曲线符合N型特征,沈阳市的年均碳排放已经跨过了转折点。经济增长是导致沈阳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1999—2010 年沈阳市第二产业碳排放的生产效应最大,三次产业的强度效应对城市碳排放都有抑制作用。2013—2020 年调控发展模式下的城市碳排放呈下降趋势。调控管理在保证经济稳步增长的同时将有利于沈阳市碳排放的有效抑制。 相似文献
73.
The dyadic level of conceptualization and analysis: A missing link in multilevel OB research? 下载免费PDF全文
Despite burgeoning multilevel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our understanding of dyadic relationships at work remains underdeveloped. Focusing on leader–member exchange, we discuss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challenges that have hampered research at this level and illustrate how and why such analysis might provide new insights. Copyright © 201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74.
事件树分析过程中事件树的编制和分析方法缺乏系统性,导致实际运用中事件树的编制缺乏可操作性。从目标系统的选择、环节事件逻辑关系的确定、定量分析中基本数据的来源和确定方法等三个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以可靠性的相关理论为基础,提出"从控制和影响初始事件发展演化的角度,调查分析对初始事件做出响应的安全功能,按系统工作原理对目标系统进行重构,构建目标系统的功能结构图,画出系统的可靠性框图"入手,对"传统的事件树绘制程序"进行修正,解决了事件树分析过程中目标系统的选择、环节事件逻辑关系的确定以及定量分析基本数据的确定方法等问题。修正后的方案对实现事件树的正确编制和系统分析逻辑更清晰,操作指导性更强。 相似文献
75.
The Botanist Effect Revisited: Plant Species Richness, County Area, and Human Population Size in the United State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bstract: The "botanist effect" is thought to be the reason for higher plant species richness in areas where botanists are disproportionately present as an artefactual consequence of a more thorough sampling. We examined whether this was the case for U.S. counties. We collated the number of species of vascular plants, human population size, and the area of U.S. counties. Controlling for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d county area, plant species richness increased with human population size and density in counties with and without universities and/or botanical gardens,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subsets. This is consistent with previous findings and further evidence of a broad-scale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pecies richness and human population presence, which has important consequences for the experience of nature by inhabitants of densely populated regions. Combined with the many reports of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variables at a local scale, the positive relation between plant species richness in U.S. counties and human population presence stresses the need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seminatural areas in urbanized ecosystems and for the containment of urban and suburban sprawl. 相似文献
76.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低剂量-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s)的低剂量-效应已成为生态毒理学界的研究热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在接近或低于无可见不良效应浓度水平(NOAEL)时仍可诱发生物效应并存在非单调剂量-效应关系,这对现行的动物繁殖和发育毒理学检测规程以及环境内分泌干扰物风险评价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挑战.此外,由于环境中内分泌干扰物呈低剂量长期暴露的特征,研究低剂量-效应对正确进行生态风险评价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当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低剂量-效应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8.
79.
对17份腰果种质进行截干处理,测定截干后萌生新梢的总数、长度、直径和叶片数,分析不同腰果种质萌生能力之间的差异,同时对植株大小与萌生能力之间的相关性以及新梢各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腰果种质的萌生能力有差异,在新梢总数、长度、直径和叶片数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植株的萌生能力与截干前冠幅以及被截一级枝条直径大小有关,新梢长度、直径、叶片数、新梢总数与截干前植株冠幅和被截一级枝条直径之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新梢总数、长度、直径、叶片数等性状中,除新梢总数与新梢叶片数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外,其余各性状彼此间的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0.
苯甲酸类化合物对发光菌的毒性及定量构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9种苯甲酸类化合物在pH=7时对发光菌的急性毒性(15min-EC50)。应用两种理化参数TSA和ELUMO对毒性数据进行了定量构效关系(QSARs)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苯甲酸类化合物的毒性机制。结果表明,苯甲酸类化合物对发光菌的毒性随取代基团的种类及取代位置不同而不同;苯甲酸类化合物对发光菌的致毒机制中可能有亲电作用发生,毒性可用TSA和ELUMO来联合描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