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19篇
安全科学   58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48篇
综合类   242篇
基础理论   60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40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01.
Heterogeneous reactions of nitrogen dioxide (NO2) on soils collected from Dalian (S1) and Changsha (S2) were investigated over the relative humidity (RH) range of 5%-80% and temperature range of 278-328 K using a horizontal coated-wall flow tube. The initial uptake coefficients of NO2 on S2 exhibited a decreasing trend from (10 ± 1.3) × 10-8 to (3.1 ± 0.5) × 10-8 with the relative humidity increasing from 5% to 80%. In the temperature effect studies, the initial uptake coefficients of S1 and S2 decreased from (10 ± 1.2) × 10-8 to (3.8 ± 0.5) × 10-8 and from (16 ± 2.2) × 10-8 to (3.8 ± 0.4) × 10-8 when temperature increased from 278 to 288 K for S1 and from 278 to 308 K for S2, respectively. As the temperature continued to increase, the initial uptake coefficients of S1 and S2 returned to (7.9 ± 1.1) × 10-8 and (20 ± 3.1) × 10-8 at 313 and 328 K, respectively. This study shows that relative humidity could influence the uptake kinetics of NO2 on soil and temperature would impact the heterogeneous chemistry of NO2.  相似文献   
502.
河南烟区近35年来相对湿度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河南省41个气象观测站1971-2005年4-9月份的逐旬相对湿度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小波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了河南烟区旬相对湿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并分析了相对湿度与其他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4-9月份,河南烟区旬平均相对湿度、旬最大相对湿度、旬最小相对湿度变化均显著...  相似文献   
503.
李政剑  石宝友  王东升 《环境科学》2013,34(11):4319-4324
以吸附去除微污染水中天然有机物(natural organic matter,NOM)为目标,考察了粉末活性炭(PAC)在10~100μm内的粒径变化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PAC粒径变化对不同相对分子质量NOM组分的分级吸附特性.3种不同粒径的PAC由市售PAC经过研磨筛分获得,按照中值粒径(d50)从小到大依次为:PAC-1(19μm)、PAC-2(46μm)和PAC-3(76μm).吸附实验结果表明,无论对模拟水样还是实际微污染水体中的NOM,随着PAC粒径的减小,PAC对NOM的吸附容量和吸附速率都显著提高.小粒径PAC吸附速率的增加一方面是由于粒径减小导致的有效吸附位点的增加,另一方面粒径减小也使得吸附质分子到达活性炭表面吸附位点的距离减小;而吸附容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粒径较小的PAC具有更大的外层比表面积和中孔孔容,有效减弱了相对分子质量大的NOM对活性炭的孔阻塞效应.此外,PAC粒径减小能显著增强其对天然水体中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 000的有机物组分的吸附,而对相对分子质量小于800的有机物组分的吸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504.
广东省粮食供需时空格局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粮食供需差真实反映粮食供需的状况,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有着重要意义.研究以广东省为例,利用1994-2009年粮食生产及常住人口数据,构建空间集聚-扩散度和贡献指标,分析粮食供需差的空间分异,并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探析城市化与粮食供需差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994-2009年,广东省的粮食供需差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和扩散的特征,粮食短缺从局部现象转变为普遍现象;21个地级市的粮食供需差趋于平稳、缓慢增长,且增长差异呈现变小的趋势.主导粮食需求和高贡献率地级市的空间分布特征分别是集聚→扩散→集聚与扩散;粮食供需差贡献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性,可以将所有的地级市划分为高增长指数、高贡献率,高增长指数、低贡献率,低增长指数、高贡献率,低增长指数、低贡献率4种不同的类型;而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在城市化水平较低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将直接引起人均粮食供需差的变大.  相似文献   
505.
应用人工潜流湿地净化微污染地表水,出水用于补给人工景观河.利用定量PCR测定了湿地植物根际土壤和景观河底泥中16S rDNA和nosZ的丰度,并采用PCR-DGGE技术考察了样品中含nosZ基因的群落结构及其相似性.定量PCR结果表明,潜流湿地及人工景观河16S rDNA、nosZ平均绝对丰度(以DNA计)分别为1.91E+07、1.26E+06和2.68E+07、8.37E+05 copies.ng-1,以干土计时分别为1.45E+11、9.31E+09和5.31E+11、1.45E+10 copies.g-1.景观河底泥中微生物总量和反硝化菌数量要高于湿地根际土壤,但是后者nosZ相对丰度(3.8%~10.1%)则明显高于前者(1.7%~4.1%).根际土壤和底泥样品聚类分析相似度低,根际土壤优势菌种大部分与红杆菌目(Rhodobacearales)、根瘤菌目(Rhizobiales)和伯克氏菌目(Burkholderiales)的细菌相似,而底泥的优势菌种均为不可培养的微生物.  相似文献   
506.
土壤酶对外源有机硒和无机硒的动态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室内非作物连续培养,研究了不同剂量、不同形态外源硒(亚硒酸钠、硒代蛋氨酸)对土壤脲酶、蔗糖酶、中性磷酸酶活性影响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低剂量(10 mg·kg~(-1))无机硒(亚硒酸钠)对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有先激活后抑制作用,对土壤中性磷酸酶活性有激活作用.而相同剂量有机硒(硒代蛋氨酸)处理时,3种酶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激活状态.高剂量(30 mg·kg~(-1))无机硒(亚硒酸钠)处理时,3种酶活性均表现先激活后抑制,其中对脲酶影响最大,对蔗糖酶影响次之,对中性磷酸酶影响最小.而施入高剂量(30 mg·kg~(-1))有机硒(硒代蛋氨酸)后,对土壤中脲酶、蔗糖酶的激活作用明显大于无机硒的影响,但对磷酸酶的影响不明显.试验充分说明施入不同剂量、不同形态的外源硒,土壤酶活性表现出不同的动态响应,并且有机硒比无机硒更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生长,能提高土壤酶活性,促进N、P、C养分在土壤生态系统的循环.用有机硒替代无机硒作为外源硒源,有望成为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07.
北京夏季高温高湿和降水过程对大气颗粒物谱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8,他引:26  
2004-07-13~2004-08-23使用TDMPS-APS系统在线测量颗粒物的数浓度谱分布,并于07-16~07-18选取了高温闷热夜晚、日间高温高湿和雨后晴朗干洁3种天气条件,使用多级串联撞击式采样器(MOUDI)测量颗粒物的质量浓度谱分布,结果表明,高温高湿天气条件下颗粒物的污染、尤其细粒子污染严重,导致很低的能见度(2.5km);PM1.8和PM10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70.68μg/m3和249.35μg/m3,细粒子质量浓度占PM10的68%;粒径为50~100nm颗粒物的数浓度最高,为2×104~3×104个/cm3;降雨过程对粗粒子和细粒子均有去除作用,对细粒子的去除作用尤为明显;降雨后PM10和PM1.8浓度分别比降雨前降低3倍和6倍;降雨过后的晴朗干洁天气有利于新粒子(3~20nm)的生成,生成的新粒子快速长大到50~100nm;随着污染物的累积,以后几天内又变为污染天气.  相似文献   
508.
分配影响区过程及在水环境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配影响区"概念是对传统混合区概念和使用的一次重要补充和修正,它更强调水环境规划中.综合考虑、统筹安排"的重要性,是水环境保护的一个有力工具.但在我国尚未有相关研究和使用的介绍.在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分配影响区和所涉及的"环境价值"、"保护水平"等一些重要概念的意义和使用.并通过分配计算实例说明其在水环境规划中的应用.由于此方法是对水体进行综合化和定量化管理的一个有效手段,建议我国尽快开展相关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509.
不同分析方法测定结果间的比较,或者说如何判断两种分析方法测定结果的一致性,是检测实验室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其应用场景包括方法标准验证实验、新方法与经典方法间的比对,特别是在缺少标准样品、测试数据不满足t值检验的条件下,选用合适的判据尤其重要。以采用单波长激发型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和水系沉积物样品中Cd、As、Pb、Cu、Zn、Ni、Cr、Co、V、Mn、Mo、Sb等重金属含量所得数据为例,探讨了《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订技术导则》(HJ 168—2020)附录B中规定的"数据对t值检验法"的不足及改进办法,即用数据对相对偏差和再现性限合格率作为判据,判断分析方法测定结果的一致性。对一组验证样品分别用两种分析方法进行了测定,在数据对t值检验的基础上,取各元素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与相关限值进行比较,或者取两者的差值与基准分析方法标准规定的再现性限进行比较,利用合格率大小协助判断了两分析方法测定结果的一致性。研究结果表明,此方法符合日常质控技术规范中关于精密度的规定,实用性强,是一条将数理统计原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合理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510.
水面蒸发是水循环的主要途径之一,气象要素是影响水面蒸发的重要因素。为分析温度和湿度与水面蒸发量的关系,通过野外试验对水面上25 cm和35 cm处气温和相对湿度进行监测。同时,利用修正的Penman-Monteith方程计算了水面蒸发量,并与气象站数据计算结果进行比对。结果表明:近水面不同高度处相对湿度与气象站监测结果差异显著,差值均值在12%左右;近水面处气温和气象站监测气温的差异与距离水面高度有关,水面上25 cm和35 cm处气温和气象站气温的差值分别为(1.5±1.0)℃和(1.8±2.0)℃。水面蒸发量计算结果表明:气象站气象数据计算的水面蒸发量最大,而利用水面上25 cm和35 cm处气温和相对湿度计算的水面蒸发量近似。本研究为利用气象站数据计算水面蒸发量及结果修正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