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8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254篇
安全科学   135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37篇
综合类   437篇
基础理论   89篇
污染及防治   96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污泥干化过程氨的释放与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模拟试验,深入研究了污泥氨在自然状态和不同温度下的释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污泥低温干化工艺的特点,建立了污泥氨释放的收集与处理系统.结果表明,污泥在储存的四天时间内,氨在空气条件下自然释放的日平均释放量为0.11μg/(g·d),在污泥干化过程中,氨的主要释放量集中在0~30min的早期阶段,氨的释放与水的蒸发同步发生,干化温度决定了污泥氨的释放强度,控制污泥在低温下完成干化过程,是抑制污泥氨释放强度的有效措施.通过多级湿式除尘除气不但可以去除污泥干化时释放的绝大部分氨和其他有害气体(如硫化氢),而且几乎可以去除全部烟尘.  相似文献   
272.
为了预防和控制航天器、飞机、潜艇等密闭环境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将有机硅改性酚醛塑料作为实验样品密封于Tedlar气体采样袋中,在不同的温度下试验,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在30 d的时间内对释放的甲醇进行连续测试,并进行曲线拟合回归.结果表明,40C时,甲醇释放量随试验时间的延长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50℃和65℃时...  相似文献   
273.
刘波  王国祥  王风贺  杜旭  凌芬  夏劲 《环境科学》2011,32(10):2971-2978
以南京仙林大学城的重污染河道水体为对象,利用模拟方法研究不同曝气方式(底泥曝气、水曝气)对水体氮素迁移与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缺氧和温度升高条件下,底泥氮素主要以NH 4+-N形式向上覆水释放;上覆水NH 4+-N的最大累积量表现为:水曝气〈底泥曝气〈对照,3种工况下上覆水中NH 4+-N的最高质量浓度分别为9.40...  相似文献   
274.
可吸入颗粒物(PM10)是我国大部分城市环境空气的首要污染物,地表风蚀尘是其重要来源,需要对该源的贡献量进行定量估算.基于TM遥感影像对天津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分类并在近郊布设94个点采集地表土壤样品,进行粒度分析,基于GIS进行克里格插值计算,得到土壤粒径分布.结合风向、风速等气象数据,计算得出2009年分季节近郊四区(北辰、西青、津南和东丽)土壤风蚀模数、风蚀量、释尘模数和释尘量.结果表明,天津市近郊春、夏、秋和冬的风蚀量分别为21236.31、 4435.21、 7272.13和17204.40 t;北辰、西青、津南和东丽的全年风蚀量分别为6380.23、 32881.13、 8340.67和2546.02 t;全年耕地和林草地的风蚀量分别为49 599.20和548.85 t.天津市近郊2009年释尘量分别为9352.92 t(粒径<10 μm)、 20587.99 t(粒径10~15 μm)和13873.74 t(粒径15~20 μm).天津市近郊输入中心城区20 μm以下的尘量为20592.91 t, 10 μm以下的尘量为4395.89 t,占21.35%.  相似文献   
275.
通过模拟试验,比较研究EDTA、柠檬酸和EDTA与柠檬酸联合作用对污染土壤中重金属Cd、Pb的释放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柠檬酸浓度的提高,土壤中Cd、Pb的释放量增加,最大释放率分别为0.9%、8.1%;随着EDTA浓度的提高,土壤中Cd、Pb的释放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最大释放率分别为1.3%、24.2%;两种萃取剂联合作用提高了土壤中Cd的释放率,能有效地释放土壤中的Cd、Pb,最大释放率分别为1.85%、17.3%。  相似文献   
276.
不同释放模式下网湖沉积物氮磷释放通量估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湖位于长江中游,富营养化问题突出,然而目前缺少对网湖内源氮、磷污染负荷的系统研究.通过采集原位柱状沉积物样品,分析了网湖沉积物氮、磷赋存量及空间分布特征.以野外再悬浮观测和室内静态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底泥氮磷静态释放通量和再悬浮释放通量.结果表明:底泥TN、TP含量分别为1580~4530 mg·kg-1(平均值3122 mg·kg-1)和45~2106 mg·kg-1(平均值913 mg·kg-1),氮、磷累积污染量大.西北部湖湾I区表层沉积物TN含量最高,与该区接纳的来自于赛桥湖的污染物入湖通量最大有关.TP含量最高点位于湖心IV区,主要受历史投肥养殖造成的底泥磷累积污染影响.PO43-的静态释放通量为7.4~50.9 mg·m-2·d-1,平均值为18.7 mg·m-2·d-1,沉积物能持续向上覆水释放PO43-....  相似文献   
277.
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在防洪、发电、供水、航运等诸多方面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也改变了河流的天然水文情势,导致下游河流流量减少,削弱了河流水体的自净能力,威胁河流生态系统功能和物种多样性.在此背景下,选定松辽流域石头口门水库及其下游饮马河为研究对象, 首先分析了饮马河主要污染组分COD和NH3-N浓度的变化趋势以及前期石头口门水库的生态放流措施对下游河流水环境质量的改善效果,然后基于河流水动力和水质模型,通过目标水质反推水库的生态放流量,从而拟定了一套进一步提升河流水环境质量的水库生态放流方案.最后基于水库均衡分析论证了方案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原有的水库生态放流计划实施后,劣V类水体同比减少54.55%,效果较为明显.为了满足“十四五”水质目标,进一步提升河流水质,除10月和12月以外,其它月份的生态放流量均需要提高,年生态补水量增加1425万m3,能够满足水库的供水、灌溉需求和蓄水计划,方案具有可行性,能够有效缓解河流水体污染,提升水质.  相似文献   
278.
为揭示湖泊沉积物有机磷释放特征及对水质影响,选取我国云南高原及长江中下游6个湖泊沉积物,研究了溶解态有机磷(DOP)和溶解态无机磷(SRP)释放动力学差异及有机磷形态与溶解性有机质(DOM)特征对沉积物磷释放影响,并探讨了沉积物DOP释放的水质风险.结果表明:(1)沉积物DOP和SRP释放动力学过程相似,均遵循二级动力学模型,首先是快速释放阶段,随后慢速释放,释放曲线逐渐平缓并达到最大释放量.(2)沉积物有机磷释放与有机磷形态和有机质有关.活性有机磷(LOP)和中活性有机磷(MLOP)是快速释放阶段主要向上覆水释放的DOP形态.释放后期LOP和MLOP占总有机磷(DTP)比例下降,而非活性有机磷(NLOP)比例增加;同时DOM腐殖化程度和芳香性随磷释放过程逐渐升高,DOM活性不断降低,导致DOP释放速率呈先快后慢趋势.(3)与SRP相比,DOP释放量较大,占DTP总释放量的47%~77%,释放风险较高;湖泊营养水平较高,沉积物DOP释放量较大,水质下降风险也较高.因此,湖泊沉积物磷释放不仅应关注无机磷释放,也应关注有机磷释放,否则会低估沉积物磷释放量及水质风险.  相似文献   
279.
武汉东湖底质磷释放对水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以超额磷负荷为评价指标,计算武汉东湖底质中磷的可释放量为439.4t,底质磷释放实验表明其释放速率为9.47mg/m2·d。东湖底质磷释放对水体磷水平的贡献达到25%。预测在无新外源输入条件下,其内源污染仍会使水体在近20年内保持高的磷水平。  相似文献   
280.
针对出厂水水质化学组分变化可能引起管垢成分释放进而导致管网"黄水"的问题,利用管段反应器,研究了硫酸根(SO24-)质量浓度变化对长期通地下水的铸铁管段总铁释放的影响,同时分析了硫酸根质量浓度变化可能造成的金属元素锰(Mn)、砷(As)、铬(Cr)、铜(Cu)、锌(Zn)和镍(Ni)的释放行为.研究表明,实验管段进水中SO24-质量浓度的升高能导致管垢总铁、Mn释放量显著增加,且当SO24->400 mg.L-1时,出水呈现明显的"黄水"现象.对实验管段进出水中微量金属元素的检测发现,尽管随着进水SO24-质量浓度的升高,出水中As、Cr、Cu、Zn和Ni质量浓度也随之增加,但其多数情况下低于进水质量浓度,说明管垢对这些微量元素具有吸附作用.增加水中溶解氧(DO)质量浓度对铁的释放具有明显控制作用,但当超过一定值时,其抑制作用反而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