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8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254篇
安全科学   135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37篇
综合类   437篇
基础理论   89篇
污染及防治   96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01.
在微风或无风条件下,采用沉积物捕获器和Gansith公式对异龙湖水体中颗粒物沉降和再悬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微风或无风状态下,底泥再悬浮对水体悬浮物含量贡献较大;描述底泥再悬浮的动态过程需要的合适监测时间为48 h。  相似文献   
802.
山东省环境应急演练要求投放污染标示物进行真实性监测。为了保证演练顺利开展,选择三氯化铁作为污染标示物,在胜利河郭家桥—四马桥11.34 km河段进行了释放实验。实验结果证明三氯化铁做标示物是可行的,并对三氯化铁的释放流量、演练需用量和河段的沉降系数进行了确定。  相似文献   
803.
A newly designed continuous-flow 915 MHz microwave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 was used to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icrowave enhanced 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 (MW/H2O2-AOP) for treating dairy manure. After the treatment, about 84% of total phosphorus and 45% of total chemical oxygen demand were solubilized with the highest H2O2 dosage (0.4% H2O2 per %TS). The reaction kinetics of soluble chemical oxygen demand revealed activation energy to be in the range of 5–22 kJ mole?1. The energy required by the processes was approximately 0.16 kWh per liter of dairy manure heated. A higher H2O2 dosage used in the system had a better process performance in terms of solids solubilization, reaction kinetics, and energy consumption. Cost-benefit analysis for a farm-scale MW/H2O2-AOP treatment system was also presented.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is study would provide the basic knowledge for designing an effective farm-scale dairy manure treatment system.  相似文献   
804.
内源电子受体对剩余污泥释磷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中剩余活性污泥所含硝化细菌处理生产废水的新型硝化工艺,将生产废水中所含氨氮转化为硝酸盐,获得一种从污水处理工艺中产生的内源电子受体。研究内源电子受体的产生特征及其用于抑制富磷剩余污泥在重力浓缩过程中磷的释放特征。结果表明:(1)采用剩余污泥处理生产废水工艺用于产生内源电子受体时,最佳曝气时间为24 h,可将液相中氨氮由41.20 mg/L降为0.19 mg/L;同时,硝酸盐由1.14 mg/L升高至32.62 mg/L,可作为一种潜在的内源电子受体用于抑制重力浓缩过程中剩余活性污泥释磷;(2)当内源电子受体硝酸盐浓度为36.16 mg/L时,经后续的重力浓缩(24 h)后,回流液中磷浓度为44.87 mg/L,与浓缩池上清液直接回流(100%回流并积累)相比,磷积累量降低了65.44%;同时,硝酸盐氮在这一过程中发生反硝化,由36.16 mg/L降至4.84 mg/L。同时,与生产废水直接回流(100%回流并积累)相比,该新型工艺引起氨氮积累量仅为17.68%。上述结果表明:采用内源电子受体,不仅可以有效降低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中生产废水回流而引起的磷积累量,而且可同步减少氨氮的循环积累量。  相似文献   
805.
为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改善沛沿河流域水质状况,通过对水稻田、杨树林和果园的土壤分别施用不同类型化肥后,模拟研究了土壤在受雨水短期浸泡及连续降雨情况下氮、磷的释放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稻田土壤对氮磷的保肥能力最佳,施肥时应以基肥为主;果园土壤及林地土壤的保肥能力均劣于稻田土壤,应采用少量多次追肥的方法。尿素与碳铵宜做基肥使用,而氯化铵与硫酸铵宜做追肥使用。  相似文献   
806.
活性污泥-生物膜复合工艺在春夏之交常发生红斑顠体虫的爆发性繁殖,使系统性能恶化。用烧杯实验模拟活性污泥-生物膜复合工艺,保持填料投配率为30%,分别在不同温度下(20,25,30℃)运行实验装置,待运行稳定后,接种红斑顠体虫,创造条件以观察红斑顠体虫是否发生爆发性繁殖。实验结果发现,红斑顠体虫在25℃和30℃都不同程度产生了爆发性繁殖,最大种群密度分别达到383个/mL和200个/mL,同时,红斑顠体虫的爆发性繁殖不会对进出水的COD和氨氮去除产生影响;在温度25℃和30℃时,红斑顠体虫爆发性繁殖都导致了总氮的释放,红斑顠体虫种群密度分别大于等于66个/mL和50个/mL可分别作为红斑顠体虫在25℃和30℃发生爆发性繁殖的标志;实验也证明了红斑顠体虫的爆发性繁殖不会产生大量啃食生物膜的现象;用SPSS做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红斑顠体虫的最大种群密度与总氮的释放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07.
改性聚乙烯醇树脂恒湿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制备了聚乙烯醇(PVA)吸附性树脂,根据弹药贮存环境湿度的变化,设计了测定产品恒湿性能的实验装置,利用该装置测试表明,该树脂具有一定的恒湿性能,当产品用量为1.5 g、90%RH下预吸湿4 h,其恒湿范围是45.3%~67.7%RH,满足弹药贮存对环境湿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808.
对汪洋沟6个样点沉积物样品的总氮含量以及沉积物中NH4+-N的释放动力学特征、释放潜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汪洋沟沉积物中总氮含量在0.368 ~ 2.036 g/kg之间,平均值为1.037 g/kg.NH4+-N最大释放量在0.258~0.705 g/kg之间,释放主要集中在0~5 min内,约占最大释放量的79% ~ 84%;随后释放速率逐渐放缓,到120 min后基本达到释放平衡.运用无限稀释法对沉积物NH4+-N释放潜能进行测定表明,汪洋沟沉积物NH4+-N释放潜能在0.351~0.706g/kg之间,在水土质量比约为2 500时,NH4+-N释放量达到最大,随后释放逐渐趋于平衡.汪洋沟沉积物NH4+-N释放潜能及最大释放量与总氮含量呈正相关.汪洋沟沉积物中总氮含量与NH;-N释放潜能低于洱海,与长江中下游湖泊相近,汪洋沟沉积物氨氮释放存在一定的风险.  相似文献   
809.
污水厂升级改造仍是目前水处理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桂林七里店污水厂的微孔曝气氧化沟处理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将七里店污水厂微孔曝气氧化沟的一个A/O运行模式改造为2个分段A/O供氧模式,改变进水点,提高氧化沟内梯度脱氮环境,缺氧区和好氧区容积比调整为1∶1.2,氧化沟出水口DO浓度到0.5 mg/L以上,二沉池中NO-3-N平均浓度达到7.2 mg/L,氧化沟到二沉池出水口阶段NH+4-N和PO3-4-P的平均释放量由改造前的3.85和1.69mg/L降低到-0.1和-0.2 mg/L的无释放状态。同时也表明,二沉池中NO-3-N浓度适当可抑制沉淀池中氨氮和磷酸盐的释放,改善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810.
不同覆盖材料对沉积物P、N释放的抑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百花湖沉积物为实验对象,选取沸石、粘土、生物炭、褐铁矿和高岭土等5种覆盖材料开展模拟柱静态实验,研究上覆水中总氮(TN)、总磷(TP)和氨氮变化规律。在静态模拟柱90 d实验过程中,第45天时上覆水中TN、氨氮浓度最高,分别为8.79和6.10 mg/L。第45天时氨氮浓度最低的是生物炭组,为1.62 mg/L,第45天时TN浓度最低的是粘土组,为1.92 mg/L。第45天后上覆水TN、氨氮浓度下降,实验结束时生物炭组TN和氨氮浓度均最低,其浓度分别为0.74和0.42 mg/L。实验过程中TP浓度不断上升,到实验结束时空白组TP浓度0.42 mg/L,高岭土组TP浓度最低为0.027mg/L。百花湖水质主要超标指标为TP,而高岭土覆盖对沉积物中P释放的抑制优于其他4种材料,且在百花湖地区易获得、无污染,故建议以高岭土为百花湖原位覆盖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