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73篇
安全科学   24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179篇
基础理论   32篇
污染及防治   29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71.
酸性尿素水溶液处理导弹氧化剂废水中氮氧化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理论分析和实验两种方法对酸性尿素水溶液处理导弹氧化剂废水中NOx进行了研究.讨论了NO2的转化率与尿素浓度的关系.实验证明,该方法快速高效,反应的适宜温度为30 C,用7%的尿素水溶液处理含NO2 9 41 9.8 mg/m3的废水,10 s的去除率可达99.5%.  相似文献   
72.
采用活性炭物理吸附和Fenton光催化氧化技术处理皂素生产双烯过程中产生的生物难降解废水.通过测量化学需氧量(CODCr)得到降解效果过程.当在可见光(λ>420 nm)照射下,pH=3.0,n(Fe2 ):n(H2O2)=1:7.49时,废水的降解率为71.2%.为比较不同光源的影响,在相同条件下,分别采用紫外光(330 nm<λ<380m)、太阳光、可见光(λ>420 nm)3种不同光源,结果表明,120 min光催化降解COD去除率分别为94.3%、90.3%及71.2%,结合活性炭吸附处理均可达到废水排放标准.多次添加H2O2与一次添加H2O2的试验结果表明,多次添加可以提高H2O2的利用率,节约H2O2的投加量.  相似文献   
73.
含磷废水处理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简要介绍了含磷废水造成的富营养化问题所带来的危害,分析了含磷废水的主要来源,详尽介绍了当前处理含磷废水的各种不同方法,主要介绍了化学沉淀法、生物法、吸附法等在含磷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最后,简要介绍了排放废水污染的控制与恢复。  相似文献   
74.
湿式纤维栅振动除尘机理与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提出了湿式振动纤维栅除尘机制的理论模型。在风流作用下,纤维振动所产生的水膜增加了湿式振动纤维栅水的活性表面积(称为二次造膜机制),是提高除尘效率的重要因素。提出了单层湿式振动纤维栅除尘效率的计算式;并从理论上解释了“过滤风速越大,除尘效率越高”这一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75.
金华市萤石矿区土壤氟污染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群峰  周小玲 《环境科学》2015,36(7):2648-2654
对金华市萤石矿区村庄表层土进行了全氟(TF)、水溶态氟(WF)含量的测定.利用单因子指数法、地质累积指数法和健康风险评估法进行了四个矿区和一个非矿区的土壤质量评价.结果表明,供试土壤TF含量范围28.36~56 052.39mg·kg-1,算术平均值8 325.90 mg·kg-1,几何均数为1 555.94 mg·kg-1,中位数为812.98 mg·kg-1,变异系数为172.07%.供试土壤WF含量变化范围在0.83~74.63 mg·kg-1,算术均值为16.94 mg·kg-1,几何均数为10.59 mg·kg-1,中位值为10.17mg·kg-1,变异系数为100.10%.TF和WF含量远远高于全国地氟病发生区平均水平.供试土壤氟污染受人为因素影响显著.杨家、冷水坑、花街矿区土壤氟污染最为严重,大仁矿区次之,非矿区基本没有受到氟污染.经口摄入土壤是最主要的暴露途径,参数敏感性分析表明儿童体重对危害商的影响最大,3种评价方法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6.
CA固定化亚硝化细菌氨氮去除能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在不同温度、pH值、葡萄糖浓度和锰离子浓度条件下,观察游离亚硝化细菌和CA固定的亚硝化细菌对亚硝化菌培养液中氨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CA固定的亚硝化细菌比游离亚硝化细菌有较强的氨氮去除能力,并且其氨氮去除能力还表现出一定的抗高温、抗酸、抗葡萄糖干扰和抗锰离子毒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77.
对2002-2007年伊宁市地下水中的氟含量作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中氟含量偏低,经常饮用易造成氟缺乏,易患龋齿病。  相似文献   
78.
利用聚磷菌快速内源性反硝化脱氮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部分聚磷菌在缺氧状态下的反硝化吸磷现象出发,探索了利用经过厌氧释磷,菌体内含有大量PHB的聚磷菌进行快速内源性反硝化脱氮的可能性。试验结果表明:聚磷菌在厌氧段充分有效释磷后,在缺氧段初期3—5min内,就能将30—40mg/L的NO^-3;内源性反硝化脱氮去除65%—75%,达到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79.
主要对颗粒层过滤除尘的过滤机理以及国内外移动床颗粒过滤器的高温除尘技术情况进行了综述,介绍了颗粒层过滤效率和系统压力降的计算方法,并对今后颗粒层过滤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0.
To supply the valuable operating parameters for the popular usage of the new denitrifying phosphors removal process, it is essential to study the dominant biochemical reaction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nitrifying phosphorus removing bacteria (DPB). Thus, parallel batch experiments using DPB sludge were carried out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substrates (sewage, HAc, and endogenous carbon source) on denitrifying dephosphorus removal efficiency in this stud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itial specific phosphorus release rate increased with the high concentration of the short-chain volatile fatty acids ratio in the influent, and sufficient phosphorus was released by DPB. This improved the subsequent denitrification and phosphorus uptake efficiency. The specific endogenous denitrification mainly relies on the internal carbon source (PHB) stored by poly-P bacteria. Denitrifying phosphorus removing bacteria were very hungry when the internal PHB was consumed. Consequently, the specific endogenous denitrification rate was low and the phosphorus uptake did not happen. On the other hand, in the experiment, the denitrifying phosphorus removal performance under two temperature conditions (8–10°C and 25–26°C) was also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lower temperature decreased the specific phosphorus release and uptake rate, but did not inhibit the denitrifying phosphorus removal completely. Therefore,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the low temperature on the overall phosphorus removal was not significant. Translated from 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 2006, 26 (2): 186–192 [译自: 环境科学学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