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9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76篇
安全科学   48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95篇
综合类   509篇
基础理论   65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45篇
社会与环境   75篇
灾害及防治   3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5篇
  1971年   3篇
  197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51.
城市不同材料屋面径流的污染负荷特性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分析不同材料屋面径流污染负荷特性,对于提高城市面源污染负荷估算精度和确定初期径流截流比具有重要意义.以扬州市为研究区域,通过对小青瓦屋面、水泥瓦屋面和混凝土屋面这3种屋面进行降雨径流监测,比较不同材料屋面径流污染物浓度、冲刷规律以及初期冲刷效应.结果表明暴雨事件中,小青瓦屋面径流中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和总悬浮物(TSS)的事件平均浓度(event mean concentration,EMC)约为水泥瓦屋面的4~9倍;小青瓦屋面径流污染物浓度变化受雨强影响程度大于水泥瓦屋面,其中TP和TSS的浓度变化趋势和雨强变化趋势的Pearson相关系数r分别为0. 853和0. 822;各材料屋面的初期冲刷强度呈水泥瓦屋面混凝土屋面小青瓦屋面,分别截流3种屋面初期径流的31. 5%、58. 0%和60. 4%,可以完成削减60. 0%的屋面径流污染负荷量的目标.如果未具体区分瓦屋面材料,用水泥瓦屋面径流污染物的EMC估算古建筑聚集区的屋面污染负荷量,将严重低估暴雨事件中TN、TP、TSS和高锰酸盐指数的实际排放量,表明精细化区分屋面材料对提高城市面源负荷估算精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2.
生态工程综合治理系统对农业小流域氮磷污染的治理效应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以典型农业小流域——开慧河流域源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排放特征,建立以生态湿地为主的小流域面源污染生态工程综合治理系统,重点探讨其对水体氮磷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畜禽养殖业是开慧河流域源区水体氮磷污染物的主要来源,需要重点防控.组合生态湿地处理工程对农村分散式生活与养殖混合废水总氮(TN)、总磷(TP)的平均去除率为87. 1%和90. 9%;多级人工湿地拦截工程对农田排水与分散式养殖混合废水TN、TP的平均去除率为85. 7%和84. 9%;景观型生态湿地净化工程对末端汇水区水体中TN、TP的去除率在27. 1%~67. 4%和13. 3%~81. 5%之间.整个生态工程综合治理系统对流域TN和TP污染物的总拦截量分别为5 292 kg·a~(-1)和1 054 kg·a~(-1),占研究区农业面源TN、TP总污染负荷的35. 3%和43. 6%.因此,构建的生态工程综合治理系统对流域农业面源氮磷污染具有较好的治理效应,适合在我国南方小流域水环境治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3.
基于当前可获得的与该课题相关的资料 ,本文综述了陆地生态系统产生挥发性含硫气体的微观和宏观机理过程。讨论了控制生物硫气体产生的环境因素。阐述了含硫气体释放进入大气后的环境归趋  相似文献   
154.
为了揭示悬浮泥沙(SSC)对水库水质的影响规律,对汾河水库进行样品收集和长期水质监测,采用水动力模型与泥沙转移和富营养化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将这三者关联耦合,并通过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参数率定和验证,分析含沙水和不含沙水中总氮(TN)、总磷(TP)、叶绿素a(Chla)、溶解氧(DO)四项指标,得出两者对水质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SSC对TN、TP的去除作用明显,对Chla、DO浓度分布影响较小,并计算了污染物的释放量以及贡献率,得出TP的负荷仅为16.47t,而贡献率高达25.25%。因此在汾河的污染控制方面应侧重削减磷,进而改善汾河地区的污染现状。  相似文献   
155.
磷矿废弃地的形成在破坏植被和景观的同时,还导致水土流失和水体富营养化等不良环境影响.本文通过控制实验研究了铺地榕Ficus tikoua对不同土壤磷营养水平的生理生态学响应,以求在揭示植物对高磷条件生态响应的机理上,为磷矿弃地的生态恢复筛选适宜的先锋物种.结果显示,在磷处理质量浓度为0~360 mg·L~(-1)范围内,铺地榕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叶绿素质量分数、可溶性糖和根系生长的相关参数随着磷处理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其后则显示出逐渐减少的趋势.植物的光饱和曲线和二氧化碳饱和曲线显示,该物种的光饱和点和二氧化碳饱和点分别为800 μmol·m~(-2)·s~(-1)和1 000 μmol·mol~(-1),表明该物种具有较强的光合性能,且是一种喜阳植物.该物种各器官对磷的吸收能力依次为根>茎>叶,实验中植物体的磷质量分数最高达到植物干物质量的1.13%左右.综合分析表明,铺地榕对土壤磷营养的适应范围较广,吸收固定能力强,是一种潜在的可用于磷矿废弃地治理的先锋物种.  相似文献   
156.
ABSTRACT: Water from the Missouri River Basin is used for multiple purposes. The climatic change of doubling the atmospheric carbon dioxide may produce dramatic water yield changes across the basin. Estimated changes in basin water yield from doubled CO2 climate were simulated using a Regional Climate Model (RegCM) and a physically based rainfall‐runoff model. RegCM output from a five‐year, equilibrium climate simulation at twice present CO2 levels was compared to a similar present‐day climate run to extract monthly changes in meteorologic variables needed by the hydrologic model. These changes, simulated on a 50‐km grid, were matched at a commensurate scale to the 310 subbasin in the rainfall‐runoff model climate change impact analysis. The 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 (SWAT) rainfall‐runoff model was used in this study. The climate changes were applied to the 1965 to 1989 historic period. Overall water yield at the mouth of the Basin decreased by 10 to 20 percent during spring and summer months, but increased during fall and winter. Yields generally decreased in the southern portions of the basin but increased in the northern reaches. Northern subbasin yields increased up to 80 percent: equivalent to 1.3 cm of runoff on an annual basis.  相似文献   
157.
富营养化水体水华暴发的突变模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南方某水库1991~2004年水质数据进行了系统分析,综合考虑TP、N:P、Chla和DO4个对该水库富营养化乃至水华影响较大的因子,构建了该水库水华突变的尖点模型.经检验,模型的相对误差控制<5%,具有较好的拟合精度.根据模型的突变判别,水库的水生态系统在1997年发生了突变,这一模拟结论与TP指标的突变判别结论相印证,并与该水库1997年首度暴发水华的实际情况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8.
It has been frequently demonstrated that mercury (Hg) concentrations in fish rise in newly constructed hydroelectric reservoirs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In the present work, we studied whether similar effects take place also in a tropical upland reservoir during impoundment and discuss possible causes and implications. Total Hg concentrations in fish and several soil and water parameters were determined before and after flooding at Rio Manso hydroelectric power plant in western Brazil. The Hg concentrations in soil and sediment were within the background levels in the region (22-35 ng g(-1) dry weight). There was a strong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Hg and carbon and sulphur in sediment. Predatory fish had total Hg concentrations ranging between 70 and 210 ng g(-1) f.w. 7 years before flooding and between 72 and 755 ng g(-1) f.w. during flooding, but increased to between 216 and 938 ng g(-1) f.w. in the piscivorous and carnivorous species Pseudoplatystoma fasciatum, cachara, and Salminus brasiliensis, dourado, 3 years after flooding. At the same time, concentrations of organic carbon in the water increased and oxygen concentrations decreased, indicating increased decomposition and anoxia as contributing to the increased Hg concentrations in fish. The present fish Hg concentrations in commonly consumed piscivorous species are a threat to the health of the population dependent on fishing in the dam and downstream river for sustenance. Mercury exposure can be reduced by following fish consumption recommendations until fish Hg concentrations decrease to a safe level.  相似文献   
159.
本文基于2010—2017年的统计数据,首先采用超效率DEA模型对三峡库区26个区县的生态效率进行测算,然后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三峡库区生态效率的演化格局进行了实证分析,探索三峡库区生态效率的时空动态演变特征。研究表明:2010—2017年三峡库区生态效率平均水平处于0.5601~1.1920,整体呈现波动性变化趋势,生态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但是整体水平仍然较低;从区域层面看,各个区县间生态效率水平不平衡,空间分布上呈现"西高东低"的非均衡性特征。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三峡库区2010—2017年集聚性呈逐渐减弱态势,空间异质性逐渐增加,整体的生态效率差异变大。最后依据实证研究分析结果,本文对如何提升三峡库区生态效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0.
官厅水库入库断面水质多指标评价与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体质量状况及其污染特征是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和治理措施制定的前提和基础。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层次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选取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等10个不同类型的监测指标,综合评价了官厅水库入库断面八号桥2006—2017年丰水期和枯水期水质年际变化特征,识别了不同阶段关键污染指标。结果表明:各年份丰水期(9月)大多数水质指标均优于枯水期(5月),特别是粪大肠菌群和氨氮,但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的差异较小。根据水质指标年际变化情况,可将研究期分为污染严重阶段(2006—2007年)、污染改善阶段(2008—2015年)和污染全面好转阶段(2016—2017年)。大部分水质指标呈现逐年好转的趋势,特别是粪大肠菌群、氨氮和五日生化需氧量,但总磷仍是官厅水库入库河流的重要污染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