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9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64篇
安全科学   48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88篇
综合类   481篇
基础理论   55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44篇
社会与环境   77篇
灾害及防治   3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5篇
  1971年   3篇
  197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741.
高州水库水质与浮游生物动态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评价分析流域治理对水质的影响,于2000年丰水期和枯水期调查了高州水库(石骨库区)营养状态及浮游生物分布,并与历史资料进行比较分析。从2000年的数据来看,水库营养水平属于寡中营养型;丰水期的营养水平,浮游植物丰度及Chl a含量均高于枯水期,丰水期以蓝藻,绿藻和硅藻为主要优势种,而枯水期主要为蓝藻,浮游动物丰度枯水期远高于丰水期,以桡足类的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无节幼体,桡足幼体以及枝角类的角突网纹Sao(Ceriodaphnia cornuta)和长额象鼻Sao(Bosmina logirostris)为主,与1988年的数据相比,总磷含量大幅度下降(0.021-0.006mgL^-1),尽管总氮含量呈上升趋势(0.405-0.820mgL^-1),但总的营养水平有所下降,浮游生物种类与丰度发生了较大变化。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由蓝藻占绝对优势演变为以蓝藻,绿藻和硅藻为主要优势种,浮游动物则由桡足类和枝角类取代原生动物和轮虫,成为主要的优势种群。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丰度均大幅度下降,说明经过近十年的流域治理,水库水质得到一定的改善。图3表4参19  相似文献   
742.
The global decline of freshwater biodiversity caused by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 are supposed to disrupt ecosystem services related to water quality and alter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aquatic communities across space and time, yet the effects of the combination of these factors on plankton community ecosystem has received relatively little attention.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impacts of disturbances (e.g. human activity,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and water level) on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structure (i.e. community evenness and community composition) and function (i.e. resource use efficiency) in four subtropical reservoirs over 7 years from 2010 to 2016.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community turnover (measured as community dissimilarity)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disturbance frequency, but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phytoplankton biodiversity (i.e. evenness) and disturbance frequency. Phytoplankton resource use efficiency (RUE = phytoplankton biomass/ total phosphorus) was increased with a higher frequency of disturbance with an exception of cyanobacteria. The RUE of Cyanobacteria and diatoms showed significantly negative correlations with their community evenness, while the RUE of Chlorophyta exhibite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ir community turnover. We suggest that multiple environmental disturbances may play crucial roles in shaping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ing of plankton communities in subtropical reservoirs, and mechanism of this process can provide key information for freshwater uses, management and conservation.  相似文献   
743.
为了揭示悬浮泥沙(SSC)对水库水质的影响规律,对汾河水库进行样品收集和长期水质监测,采用水动力模型与泥沙转移和富营养化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将这三者关联耦合,并通过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参数率定和验证,分析含沙水和不含沙水中总氮(TN)、总磷(TP)、叶绿素a(Chla)、溶解氧(DO)四项指标,得出两者对水质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SSC对TN、TP的去除作用明显,对Chla、DO浓度分布影响较小,并计算了污染物的释放量以及贡献率,得出TP的负荷仅为16.47t,而贡献率高达25.25%。因此在汾河的污染控制方面应侧重削减磷,进而改善汾河地区的污染现状。  相似文献   
744.
乌江中上游新建水库水体甲基汞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弄清新修建的水库是否造成水体甲基汞浓度升高,以贵州省乌江流域2座新建水库洪家渡水库和索风营水库为研究对象,采用蒸馏 乙基化结合(GC CVAFS)法测定了不同季节水库水体中甲基汞的浓度,最低检出限为 0.009 ng/L。探讨了水质参数对甲基汞分布的影响以及水库水体甲基汞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洪家渡水库总甲基汞浓度夏季平均值为 0.11 ng/L,秋季平均值为 0.08 ng/L,冬季平均值为 0.10 ng/L;索风营水库总甲基汞浓度夏季平均值为 0.11 ng/L,秋季平均值为 0.07 ng/L,冬季平均值为 0.09 ng/L。数据表明2座水库水体甲基汞含量均较低,低于目前我国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一类地表水汞含量标准限值,与世界上其他未受污染的水体基本相当。水库水体甲基汞浓度随水体深度的增加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且夏季略高于冬季、秋季,这与夏季降雨量和温度有关,在入库处与大坝前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这与水库中被淹没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且流域内基岩为碳酸盐有关,还与其他环境因素有关(如pH值较高,DOC含量偏低等)。通过研究发现目前库区环境汞的甲基化率低,但随着水库生态系统的不断演化,内源和外源营养物的输入及水体在温度分层其间自身甲基汞的形成,导致水体甲基汞含量的逐渐增加,但仍需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745.
丹江口水库对汉江中下游径流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汉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提高,汉江径流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汉江生态系统的健康。为分析人类活动对汉江径流特性的影响,以白河、皇庄和仙桃3个水文站为研究对象,以丹江口水库关闸蓄水时间划分研究时段,利用3站1955~2006年的日流量资料对比分析了研究时段内汉江中下游年、汛期、非汛期、月及日径流量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的运行对其下游的年径流特性无明显影响,而对汛期、非汛期、日径流量和径流年内分配有显著的影响,汛期径流量所占比例显著减少,非汛期径流量所占比例显著增加,径流量年内分配过程均匀化,中小量级日流量出现频次增加,大量级日流量出现频次减少,但影响随与水库的距离增加而减小。研究成果可为评价人类活动对汉江生态系统健康及稳定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46.
5.12汶川特大地震给四川省水库造成了严重的震害和巨大的经济损失。依据绵阳市水库地震灾害的现场科学考察资料,对绵阳市游仙区44座高危险情以上的水库土坝的震损现象做了初步总结和分析。发现这些震损水库基本上都建于1950~1980年,未经抗震设计,典型震害现象包括水库坝顶中部及坝轴线两侧纵向裂缝、坝体纵横向裂缝和坝坡局部滑裂等,并有水库泄水构筑物震损、防浪墙倒塌、上游坡护坡下滑、坝坡挡土墙倒塌等。这说明对小型水库土坝进行抗震设防是必要的,今后应深入研究小型水库土坝的震害机制,以指导水库土坝的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747.
水库温室效应研究进展与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全球变暖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目前,关于淡水水库的温室效应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也成为了科学家争论的问题。已有的研究表明,世界上很多为水力发电或其他目的建造的水库,因水库蓄水所导致土壤和植被的淹没而额外增加碳基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2)和甲烷(CH4)的释放。通过对国内外关于淡水水库温室气体研究方面文献的归纳,综述分析了水库温室效应观测研究案例、〖JP2〗水库温室气体的产生机制、排放过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从事水库温室气体研究、把握水库温室气体排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48.
水利工程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涉及影响因素众多,各因素间相互关联、逻辑关系复杂,但往往具有层次结构。每个因素对系统服务功能贡献的大小有其自身属性所决定的确定性,但实际度量中又表现为模糊性特征,针对常用替代方法(如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影子工程法、旅行费用法、防护费用法等)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缺点,将系统工程决策方法和模糊数学评价方法有机结合,提出了一种层次分析 模糊数学(AHP FUZZY)水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较全面地考虑了水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多种影响因素,避免了仅考虑少数几种判据所带来的局限性,同时通过层次结构分析较为客观地给出了各种影响因素的影响度值,为提高水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综合评价的可靠性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749.
采用变化范围法(RVA)定量研究了丹江口水库蓄水后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的时空变化,评估出汉江干流变化度最大的江段和水文特征指标类别,分析了其对应的生态影响,并针对汉江流域的四大家鱼和水华问题进行了敏感水文指标的变化度分析。结果显示:丹江口大坝蓄水后,汉江下游河道流量是中变化度占主导,比例范围为47~63%;水位是高变化度占主导,襄阳站和皇庄站高变化度的水文指标所占比例远大于其它站点,依次为53% 和75%,各站水位较蓄水前下降了1~2 m。黄家港站高/低流量脉冲出现的频率减少(变化度为-0.49和 -0.62),且持续的时间变短(变化度为-0.87和 -0.74)。皇庄站和襄阳站流量和水位的月均值和极值较蓄水前减少,逆转次数在高RVA范围内较蓄水前增加(变化度为1.82)。四大家鱼产卵的敏感水文指标出现频率较蓄水前减少,且为中高变化度。下游河道枯水期流量和水位减小,增加了水华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750.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tibiotic residues found in the muscle of cage-farm-raised Nile tilapia (Oreochromisniloticus), the occurrence of resistant bacteria, and the sanitary practices adopted by farmers in Ilha Solteira reservoir, Brazil. Nine fish (three small fish, 40–200 g; three medium-sized fish, 200–500 g; and three large fish, 500–800 g) were collected from four cage farms every three months from April 2013 to January 2014. Ten antibiotic residues were determined using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and bacteria were isolated and tested for antibiotic resistance to determine the multiple antibiotic resistance (MAR) index. Only three antibiotics (oxytetracycline, tetracycline, and florfenicol) were detected in the muscle of Nile tilapia, and their residues were the highest in small fish; however, the MAR index was higher in large fish. In addition, a direct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R index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antibiotic residues in Nile tilapia was found. Overall, the adoption of prophylactic management practices improved the sanitary status of cage farms, reducing bacterial infections and hampering the development of antibiotic-resistant bacter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