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0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72篇
安全科学   27篇
废物处理   59篇
环保管理   37篇
综合类   308篇
基础理论   135篇
污染及防治   130篇
评价与监测   35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探讨同时测定蔬菜中多种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方法.蔬菜样品经前处理后用气相色谱仪测定甲胺磷、敌敌畏、乙酸甲胺磷、氧化乐果、甲拌磷、乐果、马拉硫磷和对硫磷等8 种有机磷农药残留量,测定了方法的回收率和精密度,分析了干扰情况.上述8 种农药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0%,96.0%,130.4%,101.3%,95.9%,99.4%,92.4%,91.0%,变异系数分别为6.91%,6.09%,9.23%,9.63%,9.18%,7.01%,6.82%,7.50%.该方法操作简便,回收率和精密度较好,干扰少.  相似文献   
72.
稻田环境与除草剂去草胺降解速率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稻田自然环境中,去草胺乳油和颗粒剂的残留半衰期,在田水中分别为1.65—2.84d和5.78—6.30d,在土壤中分别为2.67—5.33d和4.95—6.30d.经过水稻一个生育期,去草胺在糙米等样品中的最终残留量均降至可检水平以下.土壤微生物对去草胺的降解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在灭菌和不灭菌土壤中的残留半衰期分别为433d和18.50—29.40d.去草胶在涂土等四类不同属性的土壤中的渗漏性大小顺序,依次为涂土、小粉土、青紫泥和红壤.  相似文献   
73.
铬渣的固化/稳定化研究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探讨了用水泥粘结剂对铬渣进行稳定化的方法。结果表明,把高炉矿渣和粉煤灰加入水泥基材中对铬渣进行固化,固化体抗压强度达到30MPa以上,浸出毒性大大降低,浸了同液中六价铬浓度在容许范围内,建议可以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74.
蔡正兵 《污染防治技术》2005,18(4):50-51,61
介绍了氧化铁黄生产中的废水治理情况,同时其产生的废渣可回收利用。经过治理产生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5.
对白洋淀几种不同食性鱼体内六六六和DDT残留量分析表明,草食性鱼体内农药残留量最少,六六六含量为59.3μg/kg,DDT含量为29.6μg/kg;其次是杂食性鱼类,六六六含量为90.4μg/kg,DDT含量为108.5μg/kg;肉食性鱼体内农药残留量最高,六六六含量为110.7μg/kg,DDT含量为124.4μg/kg。鱼体对DDT的浓缩因子为311~1244,明显高于六六六的177~368。鱼体内BHC4种异构体的残留顺序为δ>α>γ>β,与其在水体中的比例α>γ>δ>β略有不同。鱼体内DDT主要以代谢物p,p'-DDE的形式存在,但个别样品中少量的p,p'-DDD及o,p'-DDT的检出,表明白洋淀水生生态系统最近受到DDT的轻度污染。本项研果与1975~1977年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白洋淀鱼体内六六六残留量显著下降,下降率为15.8%~79.2%;DDT残留量却明显增加(草食性鱼类除外),增加率约为47.8%~97.8%。  相似文献   
76.
中国淘汰滴滴涕的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前中国仍在生产滴滴涕(DDT),并以其为原料生产三氯杀螨醇作为杀虫剂使用.为评价淘汰DDT对于中国生态环境的影响,采用情景分析的方法,估算了在采取不同的淘汰策略下土壤中DDT残留浓度的变化,以此来评价淘汰DDT的环境影响.与基线情景相比,三种控制情景下DDT的累积生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相应土壤中的残留浓度也有不同的下降,且淘汰的速度越快土壤中DDT浓度下降的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77.
The use of coal fly ash (CFA), municipal solid waste incinerator bottom ash (MSWIBA) and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residue (FGDR) in road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very common owing to its economical advantages. However, these residues may contain toxic constituents that pose an environmental risk if they leach out and flow through the soil, surface water and groundwater.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assess the ecotoxicity and groundwater impact of these residues before decisions can be made regarding their utilization for road construction. In this study, the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leaching and phytotoxicity of these residues were investigated. Specifically, multivariate analyse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contributions of the leaching constituents of the CFA, MSWIBA and FGDR leachates to the germination index of wheat seeds. B, Ba, Cr, Cu, Fe and Pb were found to be more toxic to the wheat seeds than the other heavy metals. Furthermore, the leached concentrations of the constituents from the CFA, MSWIBA and FGDR were below the regulatory threshold limits of the Chinese identification standard for hazardous wastes. Analyses conducted using a numerical groundwater model (WiscLEACH) indicated that the predicted field concentrations of metals from the CFA, MSWIBA and FGDR increased with time up to about 30 years at the point of compliance, then decreased with time and distance. Overall,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the risks resulting from MSWIBA, CFA and FGDR leaching could be assessed before its utilization for road construction, providing crucial information for the adoption of these alternative materials.  相似文献   
78.
菌渣还田量对紫色水稻土净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每年食用菌菌渣产出量较大,为探明菌渣还田量对紫色水稻土净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于2017年3~9月,通过盆栽试验,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不施肥(CK)、常规施肥(NPK)、9 t·hm~(-2)菌渣+NPK(LM)、18 t·hm~(-2)菌渣+NPK(MM)、36 t·hm~(-2)菌渣+NPK(HM)这5种处理稻田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规律,并采用土壤碳库法对农田系统净温室气体排放(NGHGE)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土壤温室气体(包括CH_4、CO_2、N_2O)排放随着菌渣还田量的增加而增加,CH_4排放量顺序为:HMMMLM≈NPKCK;HM处理显著增加了CH_4的排放通量(P0.01),其他处理差异并不显著(P0.05),CH_4排放通量LM处理呈双峰型曲线,MM处理呈多峰型,HM处理呈现非常明显的单峰型曲线;CO_2累积排放量大小依次为:MMNPK≈LMHMCK,CO_2排放通量曲线LM处理呈单峰型、MM处理呈双峰型、HM处理呈现多峰型;NPK处理N_2O累积排放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N_2O排放通量曲线NPK处理呈双峰型、LM和MM处理呈现多峰型,HM呈单峰型变化;(2)LM处理土壤固碳能力较低,NPK、MM与HM处理土壤固碳能力均较高;MM处理土壤固碳能力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1),比纯施化肥处理提高了59.2%,比LM和HM处理提高了87.79%和65.65%;与土壤固碳能力相反,LM处理植物固碳能力最高,比NPK和MM处理提高了16.1%~22.2%,约为CK处理和HM处理的2.1倍;(3)MM处理整个水稻生产期NGHGE值最小,为-490.29 kg·hm~(-2),表现为温室气体的"汇",18 t·hm~(-2)菌渣还田是紫色水稻土净温室气体排放最优的还田方式.  相似文献   
79.
以垃圾衍生燃料(RDF)为研究对象,在600~1100℃条件下灼烧RDF灰渣,对灰渣中的主要元素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RDF灰渣中主要元素包括硅、氧、铝、钙、镁、钾、钠、碳、硫、氯、磷、钛、锌等;灰渣中的可溶盐倾向富集在≤0.3 mm的灰渣颗粒上;在600~1000℃范围内,其总量处于动态平衡,在1100℃则大幅度减少.随着温度的上升,碳转化为二氧化碳气体;硫元素转化为硫酸盐,随后部分再转化为二氧化硫气体;氯元素转化为以氯化钠和氯化钾为主的氯化盐,在达到一定温度时发生相变转化为气体.硅、氧、铝、钙、镁、磷等元素留存于废渣中,随着温度提高,发生复合化学反应,相互键接形成复合硅酸盐物质.  相似文献   
80.
本文研究了包头市蔬菜作物中残留的菊酯类农药的去除方法。以叶菜为例,测定经过几种洗涤和处理方法后,该类农药的去除效果和去除率。实验表明:处理时间越长去除率越好,Ph越大去除率越好,洗涤剂浸泡也能很好的去除农药残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