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3篇 |
免费 | 17篇 |
国内免费 | 3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3篇 |
废物处理 | 2篇 |
环保管理 | 53篇 |
综合类 | 148篇 |
基础理论 | 17篇 |
环境理论 | 3篇 |
污染及防治 | 8篇 |
评价与监测 | 13篇 |
社会与环境 | 50篇 |
灾害及防治 | 9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2篇 |
2022年 | 16篇 |
2021年 | 14篇 |
2020年 | 19篇 |
2019年 | 20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16篇 |
2016年 | 20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29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26篇 |
2010年 | 15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41.
煤矿城市因煤炭资源的开发而兴起。煤炭资源开采逐步成为煤矿城市的主导产业。受资源产业发展规律支配,随着煤炭贵源的日渐衰竭,煤矿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经济结构转型、优化、升级迫在眉睫。本文深入分析了煤矿城市的现状,认为产业结构单一、煤炭资源耗竭、生态环境污染以及资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限制煤矿城市发展的制约性因素。根据新世纪煤矿城市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文章提出煤矿城市应在调整产业结构、建设“生态城市”、加快科技创新、加强城市规划、建立预测与决策支持系统等方面做好文章,煤矿资源枯竭型城市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42.
James J. Patterson Dave Huitem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lanning and Management》2019,62(3):374-398
Urban governance systems need to be adaptive to deal with emerging uncertainties and pressures,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climate change. Realising adaptive urban governance systems requires attention to institutions, and in particular, processes of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Interestingly, understanding of how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and change occurs remains a key conceptual weakness in urban climate change governance.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in urban climate change governance can be conceptualised and analysed. We develop a heuristic involving three levels: (1) “visible” changes in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2) changes in underlying “rules-in-use”, and (3) the relationship to broader “governance dilemmas”. We then explore the utility of this heuristic through an exploratory case study of urban water governance in Santiago, Chile. The approach presented opens up novel possibilities for studying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and evaluating changes in governance systems. The paper contributes to debates on innovation and its effects in urban governance, particularly under climate change. 相似文献
243.
ABSTRACTSmart and eco-cities have become important notions for thinking about urban futures. This article contributes to these ongoing debates about smart and eco-urbanism by focussing on recent urbanisation initiatives in Asia. Our study of India’s Smart Cities Mission launched under the administration of Narendra Modi and China’s All-In-One eco-cities project initiated by Xi Jinpin unfolds in two corresponding narratives. Roy and Ong’s [2011. Worlding Cities: Asian Experiments and the Art of Being Global. Oxford: Wiley-Blackwell] “worlding cities” serves as the theoretical backdrop of our analysis. Based on a careful review of a diverse set of academic literature, policy and other sources we identify five process-dimensions for analysing the respective urban approaches. We show how the specific features of China’s and India’s urban focus, organisation, implementation, governance and embedding manifest both nations’ approaches to smart and eco-urbanism. We argue that India’s Smart City Mission and China’s All-in-One project are firmly anchored in broader agendas of change that are set out to transform the nation and extend into time. The Indian Smart City Mission is part of a broader ambition to transform the nation enabling her “smart incarnation” in modernity. Smart technologies are seen as the key drivers of change. In China the framework of ecological civilisation continues a 5000-year historical tradition of civilisation excellence. By explicitly linking eco-urbanism to the framework, eco-cities become a means to enact ecological civilisation on the (urban) ground. 相似文献
244.
245.
246.
采集北京及周边6个城市春、夏、秋、冬这4个季节大气PM2.5样品,用离子色谱法测定其中的左旋葡聚糖(LG)、甘露聚糖(MN)和半乳聚糖(GT),对比这3种脱水聚糖与PM2.5及有机碳(OC)的浓度水平和时空分布特征,应用SPSS 24.0软件分析了数据间的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 6个城市PM2.5、OC和LG浓度水平的季节分布规律高度相似,呈现冬季>春季>秋季>夏季, 4个季节3种脱水聚糖的浓度水平有显著性差异.从空间角度分析3种脱水聚糖浓度水平,北京与天津、保定、石家庄无显著性差异,但北京与济南、郑州有显著性差异.根据6个城市的LG/MN和LG/(MN+GT)等浓度水平的比较,初步判断该区域PM2.5中的生物质燃烧源主要来源于农作物秸秆和硬木.春季的PM2.5污染过程中,北京、天津、石家庄和济南的左旋葡聚糖在PM2.5中的含量变化基本保持稳定,显示该污染过程受生物质燃烧排放的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247.
中国部分城市水环境中TFA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氟乙酸(trifluoroacetic acid,TFA)是稳定且有潜在毒害性的有机污染物,可在水环境中不断累积导致浓度持续升高,从而引起生态健康风险.本研究通过在全国16个城市采集自来水、河水、湖水等环境水样43个,用衍生化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水环境中TFA的浓度水平.结果表明,所有采样点的水样中均可检出TFA,浓度范围为13.7~7 850 ng.L-1,不同城市水环境中TFA的浓度差异显著.上海环境水中TFA浓度最高,自来水和河水中TFA的浓度分别为3 054 ng.L-1和7 850ng.L-1.TFA的地域分布显示位于华东地区的上海、安徽、山东烟台等地水环境中TFA水平明显高于其它城市.华东地区是中国氟化工业比较集中的区域,氟化工业生产过程直接或间接地排放氟化物对环境TFA的源贡献,很可能是这一地区城市水环境中TFA偏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48.
中国在2020年9月提出2060年碳中和目标,并提出加快落实2030年国家碳达峰任务。考虑到城市在国家碳减排工作中的重要使命和极大潜力,以及其碳排放在总量、结构、行动进展和趋势上存在的显著差异,深入认识中国城市碳达峰趋势的类型特征,对地方政府设计和开展差异化达峰行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考虑影响城市碳达峰趋势的静态因素和动态因素,采用蒙特卡洛方法与K均值聚类算法,对中国286个样本城市的达峰趋势进行了分类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城市的达峰类型可以划分为5类,根据其特点可概括为低碳潜力型城市、低碳示范型城市、人口流失型城市、资源依赖型城市和传统工业转型期城市。其中,低碳潜力型城市和传统工业转型期城市是决定我国能否落实2030年达峰行动的关键。最后,针对不同类型城市,本文对城市碳达峰的目标设计和行动重点提出了切实建议。 相似文献
249.
中国西部地区地域辽阔.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多样.经济发展水平落后。能力建设水平较低.所需环境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和城镇供水)建设技术不能照搬国外或东部发达地区现有的技术.为了深入了解西部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现状与技术总体需求状况。开发适合中国西部小城镇的环境基础设旋经济适用技术。论文对西部30余个小城镇的环境基础设施状况进行了调研.分析了适合中国西部小城镇社会经济状况、自然条件的拟选经济适用技术,以期为技术开发和集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0.
考虑环境因素的资源型城市转型效率分析——基于DEA方法和面板数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关键问题,而对资源型城市当前转型状况的正确评价是制定资源型城市转型战略的基础,同时相对普通城市污染更为严重的资源型城市在转型过程中更应注重环境保护问题。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结合熵值法对2000~2007年21个地级资源型城市转型效率进行分析,其中熵值法的运用是将“工业六废”统一转换为环境污染指数作为DEA模型的产出指标。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效率基本呈上升趋势,分区域分析东部资源型城市转型效率最高,西部其次,中部最低,根据资源型城市类型分析,黑色金属加工类资源型城市转型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