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6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31篇
综合类   158篇
基础理论   16篇
污染及防治   37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以一典型农家乐生活废水为处理对象,采用以低成本废水生态处理技术为主体的组合处理工艺,研究了该工艺对农家乐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该废水处理系统稳定运行时对COD和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80%和50%以上,出水ρ(TP)一直保持在2.0 mg/L以下。该废水处理技术不仅简单易行、效果好,而且建造及运行成本低,在农村分散型废水治理方面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2.
垃圾填埋场产生大量渗滤液,而一般厌氧型填埋场产生渗滤液中含有很高浓度的有机物。因此,渗滤液成为填埋场的难题。通过试验模拟垃圾的好氧填埋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对垃圾产生渗滤液中的COD、BOD5和NH 4+-N进行连续监测,通过试验初步得出:在好氧填埋条件下,垃圾堆体产生渗滤液中有机物和NH 4+-N浓度得到较大程度降低。渗滤液中COD、BOD5和NH 4+-N的降解率分别高达98.99%、99.94%和99.78%。  相似文献   
53.
近年来,我国建筑垃圾产生量剧增,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也越加严重。我国的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较低,处理方式落后,对土地、水体、大气等环境要素造成一定影响。根据我国建筑垃圾及其处理现状,应从综合利用、技术研究、法律政策等方面加以规范和改善。  相似文献   
54.
沈阳市新农村生活垃圾调查及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阳农村人口众多,生活垃圾数量巨大,却没有很好地得到处理,带来了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通过对沈阳市典型五个农村生活垃圾组分、性质的采样调查、分析、化验,可知农村平房区和楼房区村民产生的生活垃圾成分含量差别很大,主要与居民的燃料结构有关。生活垃圾的热值、含水率、灰分也有差异,主要因素是垃圾成分的差异。明确了垃圾成分,参阅“穿越环境高山理论”对照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提出了沈阳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55.
核算和评估固体垃圾产生和处理及其N2O排放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指导意义.本研究以中国为例(2008—2017年),建立了固体垃圾产生、处理和N2O排放核算框架.结果表明,10年间中国固体垃圾产生量上升了34.6%,年均6.13亿t,生活垃圾(48.6%)和工业日用品垃圾(24.6%)是主要贡献源;处理格局仍以填埋为主(占53.0%),焚烧为辅(25.5%);堆弃(42.5%)和焚烧(31.2%)是固体垃圾处理中N2O气体的主要排放源,堆肥占21.9%,填埋处理排放最少(4.4%);固体垃圾处理产生的渗滤液逐年增加,渗滤液排放的N2O占固体垃圾处理N2O排放总量的41.7%,生活垃圾产生的渗滤液是其主要排放源.加大垃圾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力度,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能力、减少垃圾堆弃量及提高垃圾处理技术对固体垃圾的产生及其N2O排放减排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6.
杨涛 《四川环境》2014,33(5):162-166
根据对四川省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行情况的现场调研,对全省生活垃圾的处理概况和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行现状以及目前四川省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存在的问题和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为同行实施建设、管理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7.
灰色理论在城市生活垃圾量预测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依据武汉市1993~2002年的垃圾清运量数据,运用灰色系统的预测方法,建立了GM(1,1)模型,预测武汉市到2010年垃圾产生量的水平。根据关联度的大小对影响垃圾产生量e的主要因素进行排序,并分析影响垃圾产量的三大主要因素,对于加强垃圾管理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规划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8.
污泥加热预处理对中温厌氧消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污泥加热预处理给中温厌氧混合消化和污泥单独消化带来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污泥加热预处理有利于提高混合消化对 COD 的去除率,尤其是 SCOD 的去除率由 77%增长到 93%,但不利于 TS 和 VS 的去除;而对污泥单独消化,预处理则不利于有机物的去除.采用加热预处理后的污泥进样,混合消化和污泥单独消化的甲烷产气量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59.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北京垃圾分类工作取得"六升两降"八项成效.基于现阶段北京垃圾分类工作推进情况与存在的痛点、难点问题,提出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借助科技手段与工具、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相结合、建立长效监督评价机制等方式,为顺利推进北京垃圾分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0.
Urban garbage disposal and management in China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This paper, probing in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urban domestic garbage by analyzing its growing trend, compositional change and regional difference, reveal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its disposul and management in China. Meanwhile, a questionnaire was conducted in five big cities around China for surveying urban residents‘ attitudes towards garbage disposal and management policies and measures. Results showed the outlmt of urban domestic garbage in Chinese cities is ever increasing, and the recoverable materials and energy in garbage composition are also increasing. The population growth,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crease of residents‘ expenditure level are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growing output and changing composition of the garbage. Information acquired from the questionnaire showed that majority of the urban residentsare in favor d the garbage reduction policies and managerial measures and are willing to collaborate with municipal government in battling against gadbage. Based on the analysis and questionnaire, some policymaking-oriented suggestions such as operating the garbage disposal from a social welfare service to a sector of profit-gaining enterprises, transferring the garbage management from passive end control to active source control,promoting the classified garbage collection in cities around China, and charging garbage fees for its cleanup and disposal, have also been put forward in the pap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