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107篇 |
免费 | 2706篇 |
国内免费 | 16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377篇 |
废物处理 | 165篇 |
环保管理 | 3807篇 |
综合类 | 5045篇 |
基础理论 | 2147篇 |
环境理论 | 11篇 |
污染及防治 | 514篇 |
评价与监测 | 648篇 |
社会与环境 | 489篇 |
灾害及防治 | 77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08篇 |
2024年 | 451篇 |
2023年 | 560篇 |
2022年 | 591篇 |
2021年 | 675篇 |
2020年 | 680篇 |
2019年 | 649篇 |
2018年 | 520篇 |
2017年 | 622篇 |
2016年 | 663篇 |
2015年 | 627篇 |
2014年 | 650篇 |
2013年 | 886篇 |
2012年 | 955篇 |
2011年 | 998篇 |
2010年 | 654篇 |
2009年 | 768篇 |
2008年 | 564篇 |
2007年 | 706篇 |
2006年 | 709篇 |
2005年 | 540篇 |
2004年 | 486篇 |
2003年 | 387篇 |
2002年 | 355篇 |
2001年 | 311篇 |
2000年 | 321篇 |
1999年 | 245篇 |
1998年 | 163篇 |
1997年 | 166篇 |
1996年 | 129篇 |
1995年 | 124篇 |
1994年 | 65篇 |
1993年 | 77篇 |
1992年 | 63篇 |
1991年 | 56篇 |
1990年 | 37篇 |
1989年 | 30篇 |
1988年 | 38篇 |
1987年 | 33篇 |
1986年 | 28篇 |
1985年 | 24篇 |
1984年 | 30篇 |
1983年 | 17篇 |
1982年 | 23篇 |
1981年 | 19篇 |
1980年 | 24篇 |
1979年 | 33篇 |
1978年 | 22篇 |
1972年 | 16篇 |
1971年 | 1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71.
西北地区生态建设中退耕还林还草与农牧业经营方式的转变:—以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俞文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11(2):64-68
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为例,对当前退耕还林还草制度安排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必须与改造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传统农牧业经营方式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取得预期的成效;中央政府除了对退耕还林还草进行直接的经济资助外,应为改造传统农牧业经营方式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372.
为减少露天矿爆破安全事故带来的人员伤亡和事故损失,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NA),构建露天矿爆破安全风险因素关系网络模型(A型模网)和安全风险因素与安全事故之间的关系网络模型(B型模网),研究风险因素之间以及爆破事故与风险因素的关联关系,提出基于SNA的露天矿爆破安全风险评估模型。确定爆破技术指导和检查不到位、安全意识薄弱、违规操作等因素是影响露天矿爆破安全的核心风险因素,重点管控的关键关系为天气恶劣→违规操作等;风险管控后模网的整体网络密度和中间中心势分别下降75%和100%。研究表明:通过靶向干预核心风险因素并切断关键关系,可有效管控风险。 相似文献
373.
丁晓刚 《安全.健康和环境》2011,11(9):8-10
分析了中国石化HSE管理体系和安全标准化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了通过有效实施HSE管理体系,促进安全标准化达标的观点。 相似文献
374.
通过对沿海和内陆居民食用水产品消费情况调查以及居民头发汞含量的分析,对不同地区普通居民的汞暴露水平进行了对比研究.居民水产品的消费情况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沿海地区大连和内陆地区河南两地普通居民进行了随机调查,并同时采集被调查者的头发作为汞暴露情况的生物样本.本次研究共收集到有效调查问卷及头发样本213份(大连112份;河南101份),两地居民水产品消费量分别为:大连104 g·d-1,河南74 g·d-1;收集到的头发样本采用DMA-80测汞仪(按美国EPA-7473的方法)进行总汞含量的测定.头发总汞含量分析结果显示,大连为(0.363±0.256) μg·g-1,河南地区为(0.192±0.167) μg·g-1.两地区对同一年龄段居民发汞水平比较发现,大连地区居民发汞水平明显高于河南地区.以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参考剂量1 μg·g-1作为发汞基准,大连地区的超出比例为3%,河南地区的超出比例为1%.该研究结果为了解我国普通居民的汞暴露情况以及后续的汞暴露风险的定量计算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75.
根据2010年全年4个季节象山港5个养殖区(大佳何、郭巨、咸祥、桐照、西店)两种贝类(缢蛏、泥蚶)体中的3种重金属(Cu、Cd、Pb)的检测结果,分析和比较了象山港内贝类体中的重金属含量,并应用两种评价模型进行了健康风险评价.结果为:所测得Cu、Pb、Cd在5个不同的养殖区的缢蛏和泥蚶体中的含量分别在2.89~4.99、0.24~0.39、0.12~0.22 mg·kg-1和0.79~1.05、0.10~0.38、2.17~4.60 mg·kg-1范围,其中大佳何的缢蛏体内的Cu、Pb含量要高于其他4个养殖区,郭巨的泥蚶体内的Cd含量高于其他4个区;其次,同一种重金属Cu、Pb、Cd在两种贝类中的含量分别为1.52~10.48和0.66~1.20 mg·kg-1,0.08~0.68和0.02~1.01 mg·kg-1,及0.04~0.50和0.74~4.43 mg·kg-1范围,Cu在缢蛏体中的含量远远大于泥蚶,而Cd在泥蚶中的含量远远大于缢蛏;所得结论为:不同养殖区内,同一种重金属在同种贝类体内的含量存在明显的差异;同一种重金属在不同种类贝类中的含量也存在明显的差异;贝类的不同养殖规格及不同年龄间Cu、Pb、Cd的含量基本相同,无明显差异;采用USEPA和PMTDI两种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得出相同的结果:除泥蚶体中Cd可能存在致癌健康风险外,其他对人体均不存在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376.
浅谈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项目化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合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千名学生绿色行\"活动的项目化管理的具体组织和实践情况,在实际工作中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化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将项目化管理模式应用于大学生实践活动的管理中,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学生活动资源、规范管理行为、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377.
由于喹诺酮类(QNs)药物在人类医学中的重要性,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最重要的抗菌药物”.鉴于此,为阐明土壤中喹诺酮类抗生素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风险,分别于2020年9月(秋季)和2021年6月(夏季)采集了18份表层土壤样品,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分析测定了土壤样品中的QNs抗生素含量,明晰了QNs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并采用风险商值法(RQ)进行了QNs生态风险和抗性风险评估.结果表明:(1)由2020年9月(秋季)至2021年6月(夏季), QNs含量平均值呈现下降趋势[秋季和夏季ω(QNs)平均值分别为94.88μg·kg-1和44.46μg·kg-1];中部(S9~S15)土壤中QNs含量最高而其他区域较低;(2)土壤中粉粒平均占比并无显著变化,而黏粒和砂粒平均占比分别呈升高和下降趋势;总磷(TP)、氨氮(NH+4-N)和硝氮(NO-3-N)含量平均值呈下降趋势;(3)相关分析结果表明,QNs含量与土壤粒径、亚硝... 相似文献
378.
于2009年2月-8月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徐州市区冬、春、夏3个季节大气TSP和PM10中16种多环芳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气TSP和PM10中∑PAHs不同季节分布规律均为:冬季〉春季〉夏季;冬季,荧蒽污染浓度最高;春季和夏季苯并(g,h,i)芘浓度最高;不同环数PAHs春季和年均值呈规律均为:6环〉4环〉5环〉3环〉2环;夏季为:6环〉5环〉4环〉3环〉2环;冬季为:4环〉5环〉6环〉3环〉2环;大气TSP中整体苯并(a)芘等效致癌毒性(BEQ)不同季节分布规律为:冬季(4.517ng/m3)〉夏季(1.602ng/m3)〉春季(1.413ng/m3);PM10中整体BEQ不同季节分布规律为:冬季(3.706ng/m3)〉春季(1.504ng/m3)〉夏季(1.331ng/m3);采暖期大气颗粒物中PAHs污染对人体健康危害风险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379.
建筑安全管理的PDCA循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建筑业生产的产品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同时,建筑业也是一个危险性高、易发生事故的行业,是国家安全生产专项治理的重点行业之一。近年来,建筑业安全管理的现状和建筑施工现场的诸多不安全因素影响了整个建筑业效益的提高,也是建筑业及建筑施工现场不能吸引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原因之一。安全管理具有系统性、连续性等特点,本文将全面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模式应用于建筑安全管理.探讨了建筑业安全管理的全新方法及其操作过程,借以降低建筑安全事故率,提高建筑业生产率,增加效益。 相似文献
380.
于2015-2018年冬季(12月-2月)对广东省某医疗废物焚烧厂排放烟气及焚烧设施周边2.5 km范围内6个采样点分别进行了4次烟气和环境空气样品采集,应用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HRGC-HRMS)联用技术对二(口恶)英(PCDD/Fs)浓度水平进行监测并对其组成特征进行了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周边环境空气中二(口恶)英来源进行了初步解析,同时采用VLIER-HUMAAN模型评估其对人体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该医疗废物焚烧厂烟气二(口恶)英毒性当量浓度为0.542~21.300 ng·Nm-3(以I-TEQ计),排放水平较高;周边环境空气中PCDD/Fs质量浓度和毒性当量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0.682~196.000 pg·m-3和0.036~17.700 pg·m-3(以I-TEQ计),周边环境空气中PCDD/Fs浓度明显受到排放源烟气落地点的影响.空气样品中二(口恶)英同族体及异构体分布指纹谱图与该焚烧设施排放烟气类似,空气质量浓度主要贡献单体以OCDD、1,2,3,4,6,7,8-HpCDF、OCDF以及1,2,3,4,6,7,8-HpCDD为主,主要毒性贡献单体为2,3,4,7,8-PeCDF.PCA源解析结论与指纹谱图特征分析结论基本一致,该研究区域中环境空气二(口恶)英主要来源于医疗废物焚烧烟气排放.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该区域人群呼吸暴露风险总体处于较为安全的水平(0.0032~0.141 pg TEQ·kg-1·d-1),部分个体的呼吸暴露贡献率超过了评价限值,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