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96篇 |
免费 | 617篇 |
国内免费 | 3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3篇 |
废物处理 | 11篇 |
环保管理 | 313篇 |
综合类 | 1162篇 |
基础理论 | 327篇 |
污染及防治 | 171篇 |
评价与监测 | 169篇 |
社会与环境 | 173篇 |
灾害及防治 | 8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3篇 |
2024年 | 39篇 |
2023年 | 57篇 |
2022年 | 67篇 |
2021年 | 86篇 |
2020年 | 82篇 |
2019年 | 82篇 |
2018年 | 72篇 |
2017年 | 64篇 |
2016年 | 104篇 |
2015年 | 113篇 |
2014年 | 91篇 |
2013年 | 120篇 |
2012年 | 126篇 |
2011年 | 132篇 |
2010年 | 117篇 |
2009年 | 111篇 |
2008年 | 78篇 |
2007年 | 127篇 |
2006年 | 128篇 |
2005年 | 109篇 |
2004年 | 76篇 |
2003年 | 63篇 |
2002年 | 57篇 |
2001年 | 38篇 |
2000年 | 51篇 |
1999年 | 29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22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20篇 |
1992年 | 22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9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4篇 |
1975年 | 3篇 |
1973年 | 2篇 |
1972年 | 6篇 |
1971年 | 3篇 |
196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流入城市雨源性河流的径流污染不容忽视,以我国南方典型城市深圳市的福田河流域为研究对象,经过18场典型降雨径流的测定,从污染过程线、径流初期效应识别和降雨事件平均浓度(EMC)等方面分析和讨论了城市河流入河径流排放口的总污染特征规律,有利于指导城市河流污染控制.结果表明,排放口地表径流浓度随时间变化历程中,COD、SS、TN、TP和BOD5普遍超出地表Ⅴ类水标准十多倍以上,某典型降雨场次的重金属(铬、镉、铜、砷和汞)污染较为严重,研究区排放口的浓度范围和平均值均高于重庆沙坪坝雨水口和加拿大Silerwood的雨水排放口,但低于武汉十里铺排放口.COD、SS、BOD5的初期效应尤为明显并且COD和SS冲刷强度较大,TN、TP初期效应不明显.COD、SS、TN、TP和BOD5的EMC浓度平均值分别为224.14、571.15、5.223、2.04、143.5 mg/L,在某种程度上,深圳市研究点的COD和SS的EMC值高于邻近的澳门、珠海,TN、TP值高于北京、广州、上海等城市,与国外的一些研究结果相比较,EMC值比韩国、美国及加拿大一些城市地表径流污染物浓度高得多,可见由排放口入河的径流总污染极其严重并需要治理. 相似文献
132.
马海川;任诚;毛云飞;周科帆;竺汉涛;段酿明;罗艺;于旭彪 《环境工程》2025,43(2):21-30
城市河道水质提升面临水体流动性差、污染源影响复杂等系列问题,是现阶段水环境提升工作中的难点之一。为了实现对城市河道污染成因的精细解析,保障治理策略的精准可靠,以宁波市典型城市河道为例,运用三维荧光-平行因子技术(EEM-PARAFAC)分析水体溶解性有机质(DOM)组成特征,探讨城市河道水体污染的季节性差异,及在复杂污染条件下的快速溯源机制。结果表明:该河道表现为高营养盐污染特征,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53±1.16),(6.17±1.57),(0.40±0.15) mg/L,而少雨季节水体中营养盐的平均浓度是多雨季节的1.44~1.72倍。表征DOM腐殖化程度的HIX和SUVA254指示少雨季节水体中自生源污染物累积明显,而营养盐浓度与类蛋白质荧光组分(r=0.07, P>0.05)的相关性远低于类腐殖质荧光组分(r=0.58, P<0.001),表明农业面源等污染的程度显著高于生活污水的影响,这与近年来该市持续的截污纳管措施密切相关。进一步地,通过比对主要污染物与EEM-PARAFAC荧光组分的时空分布差异,确认了上游河段氮、磷浓度异常升高与农田尾水排放的直接关联,排除了下游居民区河段污染物升高的生活污水影响可能,体现出DOM光谱数据作为辅助污染成因判定的重要意义。鉴于DOM光谱数据所含有的丰富污染源信息和其简便的测试过程,该研究可对我国城市河道水质改善提供切实可靠支撑。 相似文献
133.
为明确典型岩溶溶丘洼(谷)地区域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以石期河流域为研究对象,运用Gibbs图、Piper图、端元分析及离子比例系数等方法,对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物质来源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地下水pH值介于6.06~8.07之间,Ca2+、 Mg2+和HCO-3是地下水中的主要离子,其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2.61~108.7、 0.54~27.61和8.1~370.74mg·L-1,符合岩溶水高钙弱碱性特征;地下水物质成分中, Ca2+和Mg2+主要受到碳酸参与的灰岩和白云岩风化作用的控制, Na+主要来源于硅酸盐岩的溶解,同时, Ca2+和Na+在地下水流动过程中进行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 K+、 Cl-和NO-3主要受到农业化肥施放和生活废水排放的影响.此外,大气... 相似文献
134.
135.
选择北运河下游典型河网区(闸坝多、水流慢和湖库化)为研究对象,通过为期1 a的水质监控,阐述了河网区氮、磷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对数型幂函数普适指数公式对其水体营养状态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河网区水体中TN平均质量浓度为12.50 mg.L-1(NH4+-N占67.41%),TP为1.45 mg.L-1(SRP占80.81%).河网区水体中氮、磷的时空分布特征明显,TN和NO 3--N质量浓度随季节变化特征趋于一致,NH 4+-N稍有不同;TP和SRP质量浓度随季节变化特征基本一致.从河网区进水带至出水带,水体中氮、磷质量浓度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其中TN、NH4+-N和NO3--N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从19.30、13.22和2.19mg.L-1降至7.98、4.45和1.50 mg.L-1;TP和SRP分别从1.95和1.59 mg.L-1降至1.11和0.91 mg.L-1.富营养化评价综合指数表明,河网区水体在时空尺度上均处于\"极富\"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36.
将陶粒、功能化聚氨酯泡沫(FPUFS)、阿科蔓柔性填料、人工水草等4种不同载体与高效复合菌剂BP35应用于曝气生物滤池(BAF)构成固定化曝气生物滤池(G-BAF),研究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对城市微污染河水的净化效果.4种G-BAF对NH4+-N、叶绿素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为83.0%~89.0%、77.5%~89.0%和84.4%~95.2%,均大于对COD、UV254和TP的去除效果.FPUFS含有羟基、环氧基和酰胺基等反应性基团,对酶和微生物的负载量大,因此FPUFS-G-BAF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高于其余3种G-BAF.水力停留时间(HRT)对4种G-BAF去除NH4+-N的影响均不显著,而对COD的去除效果影响较大.当溶解氧(DO)浓度由2 mg/L升至4 mg/L时,4种G-BAF对COD和NH4+-N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1.9%~18.0%和12.7%~16.1%.GC-MS分析结果表明,G-BAF工艺能有效地将河水中分子质量较大的难降解有机物降解为小分子物质. 相似文献
137.
变化环境下北江下游年径流量的加权马尔可夫链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西北江的水文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导致北江下游的来水条件发生变化。采用斯波曼检验(Spearman’s rho test)和Mann-kendall法系统地分析了北江下游的年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和变异情况,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北江下游变化环境下年径流量的加权马尔可夫链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西北江近50年来的大规模联围筑闸、大规模无序采掘河床泥沙等剧烈的人类活动,导致北江下游三水水文站年径流量在1990年左右发生了变异;所建立的加权马尔可夫链预测结果表明,从变异后的序列中统计出来的状态"转移概率"矩阵,能准确地反映出环境变化后年径流量之间的关系,所建立的加权马尔可夫链法预测变化环境下的年径流量是可行的,预测效果也比较好;按文章确定的分级标准,依现有的资料信息推断,环境发生变化后,在未来长期过程中,北江下游出现平水年的机会最大,但年际间的丰枯波动概率也不小。这一结果值得水资源管理部门注意。 相似文献
138.
139.
140.
水电站的大量兴建导致下游河道萎缩退化甚至断流,如何改变水电站运行调度方式,维持下游河道一定的生态流量、保障河流健康成为国内外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在传统水文学方法的基础上融入生物栖息地法思想,以河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为功能目标,用河道流量反映河流的水文过程,河道水域面积反映河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创新性地提出考虑河道水文生态特性的生态流量定值方法——水域面积法.以北江上游浈江二级支流罗坝水为例进行分析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枯水年罗坝水生态流量为2.26 m3 · s-1,占多年平均流量的25.97%;平水年生态流量分月控制,生态流量过程与建站前流量过程基本一致.根据枯水年的生态流量值和平水年各月份的生态流量值,结合水电站的运行调度规则,换算成一定时期内的径流量来确定该时期内水电站需释放的水量,进而对水电站下游河道的生态功能进行保护和修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