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44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22篇
综合类   187篇
基础理论   140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作物根系对干旱胁迫逆境的适应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主要就作物根系的形态性状、根系提水作用、生理代谢、根系细胞壁蛋白及其生长性能与干旱胁迫间的关系作了综述;指出应加强对干旱逆境下根系发育及根系生长性状变化上的遗传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322.
磷胁迫对水稻基因型根系形态及吸收铁锰铜锌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了缺磷胁迫下4种水稻基因型(90-90—1、金23A、90-68-1、CDR22)的根系形态变化情况及其吸收微量元素铁、锰、铜、锌的影响。结果表明,(1)磷胁迫下,每个基因型在磷胁迫下其根系形态发生了明显变化、如根长、根冠比均呈增加趋势,并且根表有红棕色铁氧化物膜包被。(2)磷胁迫下根系形态的变化影响了水稻对生长介质中铁、锰、铜、锌的吸收:正常水稻植株中铁、锰、锌的含量高于磷胁迫植株,其中磷营养状况对水稻吸收铁、锰影响最明显;而磷营养状况对水稻植株铜含量的影响与铁、锰、锌正好相反,且影响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323.
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法监测连云港市近海海水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了用蚕虫根尖细胞微核技术监测海水污染的可行性,报告了用此法监测连云港市近海海水污染的实验结果。在与同期化学监测结果对比的基础上,提出了划分布污染等级的初步标准,对应用该法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24.
微核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概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根据近年来我国利用微核技术监测环境污染的研究,对微核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生物学意义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并介绍了两种常用的植物微核技术-紫露草四分体微核技术和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对目前我国微核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初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325.
Summary. Two recently identified compounds ("CIFs"), present on the leaf surface of Brassica oleracea (cabbage), are the strongest oviposition stimulants known for the cabbage root fly, Delia radicum. Cabbage leaves contain these compounds in extremely low concentrations, and the amount of CIFs obtained from purifying leaf extracts was so small that it limited further research. We were able to purify far more of these two compounds from the roots of Brassica napus var. napobrassica (rutabaga). Apart from being a richer source of CIFs, rutabaga roots are considerably easier to collect and process than leaves. In addition, w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a new CIF compound from the roots that is also very active in stimulating oviposition in the cabbage root fly. Received 26 May 2000; accepted 26 July 2000  相似文献   
326.
植物根系对土壤抗侵蚀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以决定土壤抗侵蚀能力的土壤内在性质为表征指标,以长江中上游几种常见的水土保持林为对象,就植物根系对土壤抗侵蚀能力的影响机制和影响程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植物根系能够提高土壤的抗侵蚀能力,且主要通过d≤1mm的须根发挥作用;其可能的机制是:活根提供分泌物,死根提供有机质,作为土壤团粒的胶结剂,配合须根的穿插挤压和缠绕,使土壤中直径d>7mm、d=7~5mm和d=5~3mm3个大粒级水稳性团聚体数量增加,同时既增加了土壤的总孔隙度,又提高了土壤抗冲击分散能力和结构、孔隙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土壤饱和渗透系数.与无林裸地相比较,林地中表征土壤抗侵蚀能力的土壤各理化性质改善值(Y),与土壤中d≤1mm须根量(Rw)之间服从Y=a+bRw的线性关系.本文建立了相应的回归模型,并比较了不同林型根系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327.
林木根系衰老研究方法与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建锋  周金星 《生态环境》2006,15(2):405-410
根系衰老研究方法主要有根窗直接观测和挖根取样间接观测。在整株水平上,树木同化碳的能力,碳在不同器官间的分配,尤其是在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间的分配比例,对根的萌生和衰老起着重要作用;地上部分的生长过程和健康状况也对根系的生长和寿命有很大影响;当树木的生长环境受到某种胁迫时,树木的抵抗力下降,容易招致病原菌的危害,造成根系衰老和死亡。在生态系统水平上,干旱洪涝、干扰等胁迫和树木一土壤间的养分循环都会引起树木生长环境的改变,对根系的衰老过程发生作用;季节变化使树木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生理活动处于不同的旺盛期,从而使碳的分配方式有些改变,影响到根系的生长;土壤中养分的存在形式,某些离子的浓度也直接影响到根的寿命;病原菌对根系的危害与土壤中养分含量变化有关。所以,衰老过程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伴随着代谢,RNA和蛋白质合成速率的下降和(或)膜与细胞器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328.
底质营养状况对黑藻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室内模拟条件下,利用三种不同营养状况的底质,研究了底质营养对黑藻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营养水平最高的HH底质对黑藻的早期生长和光合有利,但在高温季节会严重降低黑藻的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影响黑藻后期生长;(2)TR底质营养水平较低,该处理下黑藻生物量累积量较低;(3)HK底质能够充分满足黑藻生长的营养需求,且在高温季节对黑藻的生长和光合有利。相关分析表明,底质营养状况是影响黑藻生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29.
蚕豆根尖微核技术监测环境致突变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对环境致突变物NaN3,HgCl2,K2Cr2O7进行诱变性研究,结果表明:NaN3,HgCl2,K2Cr2O7能明显诱发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的增高,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明显的线性剂量效应关系。说明该技术是监测环境致突变物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30.
Fesenko  S. V.  Sukhova  N. V.  Sanzharova  N. I.  Spiridonov  S. I.  Avila  R.  Klein  D.  Lukaus  E. 《Russian Journal of Ecology》2003,34(5):309-313
The accumulation of 137Cs by coniferous (Pinus sylvestris) and deciduous (Betula pendula) trees was studied in the area contaminated with radioactive products after the Chernobyl accident. The availability of 137Cs to woody plants is determined by its vertical distribution in the soil profile, the proportion of its exchangeable form,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ree roots in the soil. The index of biological availability of 137C in the soil is proposed, and its linear dependence on the coefficients of 137Cs transfer to wood is demonstra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