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280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27篇
综合类   384篇
基础理论   185篇
污染及防治   35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23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31.
蚕豆根尖微核技术监测农药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应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对农药2,4-D和甲胺磷进行诱变性研究,结果表明:农药2,4-D和甲胺磷达到一定浓度时即成为诱变污染物,能明显诱发蚕豆根尖微核率的增高,在一定范围内显示出较好的剂量效应关系,说明蚕豆根尖微核技术是监测环境污染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2.
贵州省盘县老厂竹根水, 分布面积10 km2 左右, 砂岩和玄武岩的地质环境下大面积竹林的存在是其形成的生态环境条件,雨水经过竹林-土壤-岩石的水循环过程和由此引起的含水介质的元素迁移为其水质、水量的主要原因。竹根水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但需要进一步涵养水源和加强对水质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3.
土壤中不同老化时间的DDT对小麦根系的生物有效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丽青  巨天珍  陶澍 《生态环境》2002,11(4):335-338
研究了水、正己烷、正己烷/丙酮ASE对土壤中不同老化时间的DDT的逐级提取量的差别及其与小麦根吸收的关系。结果表明,有机氯的水提量随老化时间增加而下降,正己烷提取量随老化时间增加而下降,正己烷/丙酮提取量随老化时间增加而上升。植物根吸收随老化时间增加而下降。根吸收与水提量没有确定关系,与正己烷提取量具正相关关系,与正己烷/丙酮提取量有负相关关系。正己烷提取量可被作为土壤有机氯DDT的有效态部分。  相似文献   
134.
以连续提取法研究了我国南方主要酸性土壤铝的形态及其分布特点,探讨了不同铝形态之间的关系及其与母质、成土过程、环境条件的联系。还研究了土壤酸化对铝形态转化的影响.并以连续提取法提取的三种铝形态(交换性铝、活性羟基铝,有机络合态铝)来讨论现今常用的Al。(Tamm溶液提取)和Ald(DCB溶液提取)所可能包含的实际土壤铝形态,分析表明,Al0和Ald无明确的形态意义,只是上种由操作定义的多形态组成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135.
以热带亚热带土壤为研究对象,用连续分级浸提法探讨了土壤中锰赋存形态与pH值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中的锰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各形态锰的含量及其占全锰的比例随pH的变化而变化,其中代换态锰和有机态锰随pH值升高而减少,氧化态锰、无定形铁结合态锰和晶形铁结合态锰则随pH值升高而增加,土壤中锰的生物有效性则随pH值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36.
外源铅铜镉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农业土壤中的转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了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10个代表性农业土壤,采用室内培养和化学分级方法研究了加入外源铅、铜、镉在土壤中的动态变化及转化趋势,探讨了碳酸钙、粉煤灰、猪粪和钢渣等土壤改良剂对土壤重金属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重金属负荷的提高,土壤中交换态重金属的比例增大,残余态比例下降,有效性提高,对环境威胁增大。当重金属加入最较低时,重金属优先向氧化物结合态、有机质结合态转化;而当加入最较高时,向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转化的比例明皿增加。pH和土壤组分对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转化有显著的影响,土壤pH下降可使交换态Cd、Cu、Pb的比例递增。加入碳酸钙、粉煤灰、猪粪和钢渣等改良剂可显著地降低土壤中交换态重金属比例,增加其它形态的重金属比例。  相似文献   
137.
H. Behrendt  R. Brüggemann 《Chemosphere》1993,27(12):2325-2332
The fate of organic chemicals in the soil-plant-atmosphere environment and the governing processes were studied with a coupled dynamic soil transport and plant compartment model. Scenarios with applications of pesticides on sand and loam soils with chemical uptake in barley and wheat were used in the model calculations. Root uptake and concentrations in the plant compartments stem, leave and fruit were calculated for the pesticides terbuthylazine, isoproturon and carbofuran.

The effectivity of uptake from soils with different soil sorption coefficients had been shown for sand and loam soils. The processes degradation in plant and volatilization from leaves to atmosphere are especially effective for carbofuran and terbuthylazine. Although the concentrations in corn at harvest are lower than the maximum allowed concentrations, the peak concentrations in the course of the vegetation period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factor ≤ 200).  相似文献   

138.
铝对豌豆根边缘细胞存活率和粘胶层厚度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边缘细胞(Root border cells)是从根冠游离并聚集在根尖周围的一群特殊细胞,铝毒的作用部位正是根尖,因此推测边缘细胞在铝毒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作者研究了不同铝浓度(0、50、100、250、500μmol/L AlCl3(含0.1mmol/L CaCl2,pH4.5)与离体豌豆(Pisum Sativum)根边缘细胞共培养1h、2h、4h、6h、8h、24h后根边缘细胞存活率、粘胶层厚度及细胞数量的变化,以揭示铝毒胁迫边缘细胞的响应。结果为: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边缘细胞的存活率明艰下降;在0~100μmol/L铝浓度范围,边缘细胞存活率有随铝浓度升高而降低的趋势;8h及24h边缘细胞存活率为铝浓度500μmol/L时显著高于0、50、100和250μmol/L时,6h边缘细胞存活率为250和500μmol/L铝浓度时显著高于0、50、100μmol/L AlCl3时。随处理时间延长,边缘细胞数量降低,铝浓度100,250和500μmol/L时边缘细胞数量低于0和50μmol/L时,且铝浓度越高,细胞数量越少;随处卵时间延长和铝浓度升高,粘胶层相对面积增加,铝浓度500和250μmol/L时粘胶层相对面积增加尤为明湿。通过与pH7.01水溶液及pH4.50水溶液中粘胶层变化的比较,发现粘胶层在铝处理8h后出现一个峰值,可能是粘胶物质的诱导合成和分泌。研究结果表明,铝毒对根边缘细胞具有致死效应,这种致死效应在一定浓度范围符合剂量依数性关系,高浓度时则边缘细胞存活率反而升高,这与根边缘细胞对铝毒作出的适应性响应——粘胶层的增厚和细胞降解增强有关。粘胶层起着保护和减轻边缘细胞铝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9.
根系分泌物及其在植物营养中的作用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洪常青  聂艳丽 《生态环境》2003,12(4):508-511
论述了根系分泌物的种类和影响因素,根系分泌物在植物营养中的调节作用、异种克生作用,根系分泌物与根际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在铁胁迫条件下,许多高等植物都能产生一系列生理和形态方面的适应性反应,禾本科植物通过根际特定分泌物——麦根酸类物质来自动调节其体内的铁营养状况;在磷胁迫条件下,根系分泌的低分子有机酸种类主要有柠檬酸、草酸、酒石酸和苹果酸,它们在植物根际的富集能明显促进土壤中磷的释放,提高作物对磷的吸收,缓解植物的磷胁迫;在锌胁迫条件下,双子叶植物的根系分泌物对锌的活化作用不明显,而禾本科植物的根系分泌物可以活化石灰性土壤中难溶性锌。  相似文献   
140.
紫花苜蓿品种间根系发育过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根系发育角度分析了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在甘肃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适应性.研究表明:品种间侧根发生总数差异较大,Ameristand201和Sandili均为14个,陇东苜蓿(Longdong)仅为6个,65%的侧根发生于营养生长阶段;品种间主根生长,根系体积、根系生物量的积累在各个生育期的表现分为3种类型,Ameristand201,Sandili,Ameri-graze401在整个生育期内的生长速率较快,且速率基本保持一致;陇东苜蓿,Derby,Sitel在整个生育期内生长速率较慢,但在盛花期(7月中旬)后,生长速率急剧增加;Goldenempress,Defi,Algonqiun介于前两者之间.从根系发育过程分析,Amefistand201,Sandili,Amerigraze401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季节性降水反映相对迟钝,在干旱半干旱生境中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