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9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274篇
安全科学   28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473篇
综合类   515篇
基础理论   111篇
污染及防治   71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55篇
灾害及防治   2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5篇
  1975年   6篇
  1973年   4篇
  197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温州市不同功能区地表径流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温州市城区为例,在多雨季节对商业区、工业区、居民区、交通路面、绿地等五大功能区的降雨径流水质进行了6次采样监测,发现不同功能区地表径流水质差异较大。前10 min初期径流中各功能区COD、TN;商业区和工业区的NH4+-N;商业区、交通路面和工业区TP的平均浓度均劣于地表水V类水质标准。随着降雨历时的延长,降雨径流中主要污染物浓度逐渐下降,并在30~45 min趋于稳定。对COD而言,由商业区造成的径流年污染负荷最高,达5 763.15 t/a;对SS而言,温州市几个重要工业经济开发区所造成的径流年污染负荷最为严重,达到15 883.67 t/a,居民区次之,达11 804.81 t/a;对NH4+-N而言,由工业区、商业区和居民区所造成的径流污染相对较重,分别在50 t/a左右。地表径流对温瑞塘河的COD贡献较大,达22.88%;而由地表径流所引起的NH4+-N和TP污染对温瑞塘河的污染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942.
选择重庆市渝北区水泥路面、沥青路面和屋顶面等3种典型的下垫面,以及中华坊、柏林公园汇水区作为新旧城区的典型代表,收集降雨径流样品,研究山地城市降雨径流中颗粒物粒径分布与重金属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典型场降雨径流事件中,重金属输出形态主要是以颗粒态形式;初期径流中颗粒态Pb、Ni、Cu、Cd和Cr的百分数均超过60%。水泥路面、沥青路面和屋顶面3个下垫面径流中颗粒物粒径<240μm的体积百分数分别为92.66%、86.16%、91.74%,进入下水道后<240μm的颗粒物的体积百分数减少到81.77%;在柏林公园和中华坊汇水区,径流中颗粒物粒径<240μm的体积百分数分别为84.34%和92.13%。水泥路面和沥青路面径流中重金属含量与颗粒物总量均在0.05水平上显著相关;柏林公园和中华坊径流中重金属(除Cr和Pb外)与颗粒物不存在显著相关性。不同粒径段颗粒物与重金属之间的相关性差异明显,重金属主要是与<52μm粒径段的颗粒物总量极显著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0.758),表明重金属主要与细小的颗粒物结合,山地城市降雨径流中重金属的污染控制关键是去除下垫面累积的细颗粒。  相似文献   
943.
滇池流域富磷地区暴雨径流中磷素的沉降及输移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滇池流域的磷矿分布及其开采是导致滇池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因此,本文对滇池流域富磷地区暴雨径流中磷素输出、输移过程中总磷含量与颗粒粒径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污染源在暴雨中的磷流失量差异性显著,呈现磷矿开采区>林地>台地的特征;暴雨径流水样沉淀8h后,TP浓度显著下降;两场暴雨径流水样中,平均63.3%的磷素随粒径<0.02mm的颗粒流失,其中,平均43.8%的磷素随粒径<0.008mm的颗粒流失;两场暴雨径流中,仅有1.5%的总磷从污染源经沟渠最终进入了河道.研究表明,径流中所含总磷以小于0.02mm的颗粒物形式流失,通过延长水力停留时间可以达到良好的沉淀去除效果,而沟渠系统在面源总磷污染的控制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44.
李诗殷  蔡信德  陈泽涛 《环境工程》2012,(Z2):449-451,576
本研究探索了人工快滤系统(简称CRI系统)处理初降雨径流污染的可行性。通过室内试验,比选出合适的滤料,对过滤参数进行优化,设计2种快滤模块,并运用于实际工程建设中。结果表明:粒径3~5mm河砂对SS、COD污染的去除效果良好。选取9L/(m2·s)为适宜过滤流量负荷,0.6m为合适滤料高度,模型装置对污水的处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45.
Zeolite (Na) modified by self-synthesized nano-Fe particles was used as infiltration media to adsorb phosphate in rainwater runoff. The adsorption capacities increased up to 75 times that of natural zeolite at a saturated equilibrium phosphate concentration of 0.42 mg/L. The correlation of capacity and material-specific surface area indicated that specific surface area was not the key factor contributing to the capacity improvement. SEM and XRD analysis showed that chemical reaction between Fe and P to form new products like cacoxenite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increased capacity, and that the method of adding metal ions or particles to improve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for phosphate is feasible.  相似文献   
946.
太湖重污染区麦季养分输入与流失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识别太湖流域重污染区典型麦季污染物流失规律,以田间单元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麦季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营养元素的输入和流失与降雨的关系。结果表明,大气湿沉降和施肥输入氮素190.23 kg/hm2,磷素19.12 kg/hm2;优化施肥-秸秆还田处理条件下COD、总氮和总磷平均流失量均小于常规施肥处理,而小麦产量有一定增加,说明采用深施化肥可以降低营养元素的流失,而秸秆还田措施对小麦产量的增加有一定帮助;径流流失中氮的形态以硝态氮为主,硝氮、氨氮平均浓度分别占总氮浓度的85.8%和4.84%,所以重污染区农田径流污染应着重考虑硝态氮的处理。文章研究结果可为太湖流域重污染区农田径流流失的治理提供基础性支撑。  相似文献   
947.
前期晴天时间对城市降雨径流污染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边博 《环境科学》2009,30(12):3522-3526
识别影响城市降雨径流污染的主要因子是城市降雨径流污染治理和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为此,从2006年5月开始,选择镇江具有代表性的土地使用类型监测城市地表径流水质,分析前期晴天时间对城市地表降雨径污染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前期晴天时间的增加,径流中粒径<40 μm的颗粒物粒径体积分数增加;径流中主要水质参数(TN、TP、Zn、Pb、Cu、TSS和COD)与前期晴天时间呈显著正相关,初期地表径流中溶解态污染物增加,说明前期晴天时间是影响城市径流污染浓度和形态的主要因子,从而为城市降雨径流污染的控制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48.
自然沟渠控制村镇降雨径流中氮磷污染的主要作用机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四川盆地紫色丘陵区林山村镇为例,分析降雨径流过程中氮磷在自然沟渠内的空间变化特征和不同控制机制的净化能力,研究了自然沟渠控制村镇降雨径流中氮磷的主要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除NO3--N浓度在沿程上呈先减后增而后再减的趋势外,其它氮磷污染物(TN、PN、NH4+-N、TP、PP和PO43-·P)均为沿程递减趋势.溶解态氮是降雨径流氮素在空间沿程上的主要迁移形态,溶解态磷是流量限制型事件降雨径流磷紊空间沿程的主要迁移形态,而颗粒态磷是物质限制型事件降雨径流磷素空间沿程的主要迁移形态.泥沙截控固持是自然沟渠控制降雨径流氮磷污染的主要作用机制,有效降低径流中颗粒物浓度和拦截泥沙是控制降雨径流氮磷污染的关键.沉降段和沉沙凼具有明显的泥沙及颗粒态氮磷截控固持作用,可较好地去除村镇降雨径流中的氮磷颗粒态污染物,平均氮磷去除量分别为144.51、65.20 g·m-2(平均雨量37.85mm).植物吸收是植被段氮磷去除的重要途径,在雨季共吸收氮磷分别可达82.69、12.52 g·m-2.跌落曝氧也是降雨径流氮磷污染控制的重要作用机制,跌落段对NH4+-N的平均去除负荷为15.05 g·m-2.  相似文献   
949.
不同草皮缓冲带对径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选择上海地区常见的5种草皮植被,利用自行设计的试验装置构建草皮缓冲带,模拟上海地区农业面源污染和降雨特征,进行缓冲带污染物净化效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草皮的存在明显提高缓冲带对污染物的净化效果,并且能增强缓冲带土壤的渗透能力;百慕大缓冲带对径流SS的截留能力最强,平均去除率达到71.86%;草皮缓冲带对渗流水营养物质的净化效果明显高于径流,渗流水TN、TP平均去除率以白花三叶草最高,分别为58.27%和60.49%;综合考虑降雨特征和污染物净化效果等因素,百慕大、白花三叶草和高羊茅等3种草皮,可以作为上海地区缓冲带草皮植被的优先选择种类。  相似文献   
950.
结合城市发展现状,对城市路面雨水中主要污染物、路面雨水水质特征、影响路面径流污染的因素,及道路路面雨水污染物来源进行了分析。认为道路污染物主要成份是SS和COD;道路路面雨水水质变化很大,污染物初期浓度较高,后期浓度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