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493篇 |
免费 | 548篇 |
国内免费 | 61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52篇 |
废物处理 | 55篇 |
环保管理 | 1268篇 |
综合类 | 3661篇 |
基础理论 | 609篇 |
环境理论 | 7篇 |
污染及防治 | 292篇 |
评价与监测 | 422篇 |
社会与环境 | 766篇 |
灾害及防治 | 12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2篇 |
2023年 | 102篇 |
2022年 | 181篇 |
2021年 | 201篇 |
2020年 | 222篇 |
2019年 | 159篇 |
2018年 | 131篇 |
2017年 | 245篇 |
2016年 | 250篇 |
2015年 | 248篇 |
2014年 | 266篇 |
2013年 | 440篇 |
2012年 | 423篇 |
2011年 | 498篇 |
2010年 | 333篇 |
2009年 | 312篇 |
2008年 | 267篇 |
2007年 | 427篇 |
2006年 | 440篇 |
2005年 | 345篇 |
2004年 | 308篇 |
2003年 | 270篇 |
2002年 | 278篇 |
2001年 | 206篇 |
2000年 | 226篇 |
1999年 | 185篇 |
1998年 | 100篇 |
1997年 | 129篇 |
1996年 | 79篇 |
1995年 | 90篇 |
1994年 | 50篇 |
1993年 | 60篇 |
1992年 | 31篇 |
1991年 | 31篇 |
1990年 | 24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14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5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4篇 |
1976年 | 1篇 |
1974年 | 2篇 |
1973年 | 2篇 |
1971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6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982.
983.
研究了强化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强化ABR)在稳定运行期对农村污水的处理效果以及反应器不同格室内污泥的表观形态、流变及微生物种群特性.结果表明:强化ABR对进水COD的平均去除率达81.05%,其中第1、2格室对进水COD去除起主要作用.反应器不同格室内污泥表观形态存在一定差异,第1、2格室污泥表面微生物以球菌和杆菌为主,第3、4格室则以丝状菌为主;不同格室内污泥剪切应力随剪切速率呈指数增加趋势,而黏度则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而减小,且逐渐趋近一定值.反应器不同格室内的优势细菌以水解、酸化菌为主,而优势古细菌以乙酸型产甲烷菌和氢营养型产甲烷菌为主,优势细菌和古细菌在不同格室内的分布均存在一定差异.研究结果可为强化ABR在农村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84.
985.
986.
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制度在保护近海环境质量、维护海洋生态功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近岸海域环境保护规划的基础和环境监督管理的依据.在国家加快推进陆海、城乡国土空间统筹和优化的背景下,要实现近岸海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保护、水质持续改善等目标要求,仅明确近岸海域和沿岸陆域生态环境保护空间格局难以满足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需求,还需进一步明确近岸海域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体系.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制度已经实施20余年,目前呈现出法律地位不足、功能分类体系与近岸海域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不一致、功能区目标间协调性不足、调整频繁、各省份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监管工作不统一等问题.因此,应重新定位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在海洋环境管理中的作用,强化对其所确定的近岸海域环境功能的保护,并由环境功能保护的需求进一步提出水质保护、生态保护目标,将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作为全国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目标空间管理的依据.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的法律地位、构建科学合理的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分类体系、基于生态系统管理理念制定海洋环境保护目标、严格功能区划调整程序、完善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监管制度等对策建议,为完善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制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87.
988.
989.
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人与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是实现西部大开发的基础条件,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高水平的绿化,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国家富强,民族繁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