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37篇 |
免费 | 246篇 |
国内免费 | 1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8篇 |
废物处理 | 8篇 |
环保管理 | 449篇 |
综合类 | 676篇 |
基础理论 | 210篇 |
污染及防治 | 101篇 |
评价与监测 | 41篇 |
社会与环境 | 430篇 |
灾害及防治 | 4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0篇 |
2024年 | 44篇 |
2023年 | 52篇 |
2022年 | 76篇 |
2021年 | 84篇 |
2020年 | 72篇 |
2019年 | 59篇 |
2018年 | 51篇 |
2017年 | 103篇 |
2016年 | 112篇 |
2015年 | 98篇 |
2014年 | 76篇 |
2013年 | 144篇 |
2012年 | 128篇 |
2011年 | 162篇 |
2010年 | 98篇 |
2009年 | 71篇 |
2008年 | 60篇 |
2007年 | 91篇 |
2006年 | 88篇 |
2005年 | 54篇 |
2004年 | 46篇 |
2003年 | 33篇 |
2002年 | 38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26篇 |
1999年 | 22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6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3篇 |
1977年 | 3篇 |
1975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7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分析了盘锦市农村生活垃圾现状和存在问题,结合盘锦市实际情况及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提出了盘锦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对策. 相似文献
22.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阳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2(1):65-68
本文首先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概念进行了阐述.其次,分析和归纳了判断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标准以及农村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3.
常熟地区农户庭院植物多样性与配置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择常熟地区代表性乡村,对农户庭院植物多样性和配置模式进行研究,分析其植物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并利用TW INSPAN分类方法,研究了庭院植物配置类型与模式。结果表明:在对281个户级庭院调查中,170户庭院中栽种植物,111户庭院中无任何绿化,共栽种植物151种(含变种、栽培品种),隶属58科116属;庭院植物配置可划分为4种庭院类型和10种配置模式;植物的层次结构对于多样性指数影响较大,植物配置模式的结构越丰富、复杂,其物种多样性指数越高。认为观赏性植物成为庭院的主体植物,观赏功能成为庭院植物的主要功能;庭院内有效绿化面积不足,单位面积植物生态效益较低;乡土植物景观建设与物种多样性保护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24.
Taking Shandong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uses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method to evaluate the status of the rural human settlement in Shandong Province. It establishes the ev... 相似文献
25.
中国省际间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和收入差距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计算基尼系数的基础上,文章得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省际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收入基尼系数从1981年的0.095一直上升到了2003年的0.181,直到近年来,收入差距才开始略有缩小。文章从收入结构的视角研究了省际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首先利用1983-2008年较长时期的数据分析了农村居民收入结构的变化,发现从总体上而言,中国各地区农村居民的收入结构均表现出了农业收入比重减少,非农收入比重增加的明显趋势;然后运用基尼系数的分解方法实证分析了不同收入来源对于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工资性收入是差距促增的,是目前中国省际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最重要的原因,而家庭经营性收入者起着差距促减的作用,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不平等程度较高,但是由于其在总收入中的比例不高,对总的收入差距影响较小。最后,文章提出了缩小省际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6.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ut-migration of labor in the Qinling mountain area and households' firewood consumption is explored. Migration and remittances reduce households' firewood consumption due to i... 相似文献
27.
中国城镇化道路的反思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加速了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从1978年至2010年,城镇化率由17.92%迅速提高到49.95%,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一批区域性城市群正在加速形成。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城市群的形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增强国际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城镇化也带来了突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主要表现在:人口过度膨胀,城市病集中爆发,经济增长与宜居性背道而驰;城市面貌千篇一律,野蛮拆迁横行,土地型资本运作难以持续;进城易,定居难,城乡"二元社会"问题正演变为城市内定居群体与流动群体"二元社会"问题;城市间恶性竞争,产业同构,建立分工协作的机制任重道远。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未来10年推进我国城镇化的对策思路:坚持积极发展小城市和小城镇方针,缓解地域中心城市人口压力;创新农村居民点用地管理制度,实现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统一;加强城市规划与管理的科学化,全力提升城市品位;建立跨区域城市协调机制,破解恶性竞争与产业同构困局;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消除新老"二元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8.
This paper aims to estimate the effects of changing life style and consumption demands driven by income growth and urbanization on increase of energy requirements in China, and es-timate the impacts of improvement in household consumption on mitigating energy requirements towards 2020, based on input-out-put analysis and scenarios simulation approach. The result shows that energy requirement per capita has increased by 159% for urban residents and 147% for rural residents from 1995 to 2004. Growth in household consumption driven by income growth and urbanization may induce a successive increase in energy require-ments in future. Per capita energy requirements of urban residents will increase by 240% during 2002-2015 and 330% during 2002-2020. Urbanization might lead to 0.75 billion ton of increment of energy requirements in 2020. About 45%-48% of total energy requirements in China might be a consequence of residents’ life styles and the economic activities to support consumption demands in 2020. Under low-carbon life style scenario, per capita energy requirements of urban residents may decline to 97% in 2015 and 92% in 2020 in contrast with baseline scenario. That implies that China needs to pay a great attention to developing green low-carbon life style in order to realize mitigation target towards 2020. 相似文献
29.
中国城市化与能源强度关系的交互动态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1990-2009年的统计数据,建立城市化率和能源强度间的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协整分析、脉冲响应函数和动态方差分解法,从不同视角对两组变量的交互动态响应关系进行分析和预测,旨在揭示我国城市化水平与能源利用效率的内在联系、互动机制与发展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尽管在短期内呈现波动态势,我国城市化水平与能源强度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两组变量的动态脉冲响应为负,体现出城市化率和能源强度之间的反向变动走势;与城市化相比,能源强度的脉冲曲线波动剧烈,说明单纯依靠能源系统内部来改善能源效率缺乏可持续性;方差分解时序值显示,能源强度对城市化变动因素的累计贡献较低,而城市化水平对能源强度变动的影响显著且增长迅速,说明能源强度的降低并不是城市化率提高的主要动力,反之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能源强度的下降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通过城市的优化开发与系统建设,能够有效促进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间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30.
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终结是市民化,但是目前许多新生代农民工存在市民化阻碍,这不利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对沈阳和余姚两地区进行了案例调查,得到了两地区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数据。运用调查数据,首先采用需求可识别的biprobit模型对新生代的农民工市民化抑制程度进行了测度,并预测出新生代农民工个体的市民化抑制程度。在对新生代农民工个体的市民化抑制程度指标进行分位数回归分解的基础上,分析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抑制程度的影响,以期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资本水平是影响其市民化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只有在市民化抑制程度高于80%时才会使市民化抑制程度下降。因此,相应的政策建议为,政府应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公共服务的享用水平;发展和健全农民工工会组织;在市民化抑制程度较高的地区应特别加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的培训。 相似文献